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与未来_幼儿教育论文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与未来_幼儿教育论文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在和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教育论文,中国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面临21世纪的今天,有必要概述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展望发展的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幼教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教兴国,重视幼教

据国家教委统计,全国的幼儿入园人数从1987年的1807.83万,上升到1995年的2711.23万,在园幼儿数每年以2%~12%的速度增长。这种发展速度是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分不开的。

首先,中国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托幼事业,努力办好托儿所、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尽管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它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人发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各级政府依照法规广泛地为儿童提供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并努力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其次,各级政府规划和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都对儿童教育、儿童卫生健康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划,这些都表明了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1996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已将幼儿教育列为基础教育,使之成为我国完整教育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都认识到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又是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项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切实抓好幼儿教育。为此,各级政府又相应地制订了各地区、各省市贯彻《纲要》和《规程》的实施办法和条例,为改善办园条件、拓宽办园渠道、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保教质量,作出了努力。

其三,全社会重视幼教。幼教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除了政府部门之外,各级妇联、工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群众性学术团体(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等)都关心幼教、支持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力求创新

中国幼教之所以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改革的不断深化。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幼教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教育观念的变化

第一,以培养完整儿童为教育目标这一方向性的教育观念已列入《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第五条,即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编者注:详见本刊1996年7、8期合刊第18页)。

每一位教师、每一所托幼机构都要以《规程》所确定的目标来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内容和方法,以使保教目标真正得到实现。要克服重视智力发展,轻视社会性发展;重视知识技能培养,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规程》所确定的目标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强调儿童的整体发展而非某一方面的发展;二是着眼于未来,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以及品德(如友爱、合作、宽容等品质)的培养;三是注意个体与群体共同的发展。

第二,儿童观的转变。在改革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幼儿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成人的分支。形象地说,幼儿是棵小树,不是大树的枝叶、分体,幼儿是主体(对客体和活动而言),不是容器、被动体;幼儿是一个独特体,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幼儿是一个有多种需要的(生理的、安全的、智力的、情绪的)个体,就人与动物的区别来说,幼儿的第一需要是社会性的;幼儿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在能力的发展中的个体。基于上述认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既重视年龄特征,又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幼儿的生理需要,又满足其智力的、情感的和社会性的需要;既看到当前发展水平,又顾及潜在能力的发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教师能自觉地去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研究幼儿,使教育工作取得了成效,使每一个幼儿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发展。

第三,确立了师生互动的新型关系。学前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般来说,师生关系有教师主导、儿童中心以及师生互动三种模式。由于教育目标意识的加强、新型的儿童观的建立,在改革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新型关系正在发展。师生互动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水平。由于互动关系的建立,教师为幼儿活动作好充分准备,为幼儿创设适宜的丰富环境;间接指导的加强使教师在幼儿园的非正式活动和潜在课程中的作用也有所增强。

第四,大教育观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幼教界逐渐认识到幼儿园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幼儿来说,家庭及社会的影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面对过度期望、过度溺爱、过度照顾的现实,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幼教工作者必须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配合才能实现教育目标,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幼儿。因此,幼教工作者冲破了过去的封闭状态,联系家长,走向社会,并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确立了大教育观。

幼教改革推动着观念的转变,而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促进了幼教改革。这种从思想观念到实践的转变,是当前的幼教改革的又一特色。

2.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

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必然存在着两种转换:其一,是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转换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其二,是教师的教育实践转换成儿童发展。这是一个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以教育实践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课程既是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结合点,也是教育实践—→儿童发展的结合点。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课程起着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

近十几年来,幼儿园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游戏课程、发展课程,还有情感课程、合作课程等等。目前,分科课程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综合课程有两类,是在分科的基础上综合,即以语言、常识或其他某一科目为中心,将其他科目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二是综合主题活动,即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各类活动。

活动课程通过安排多种活动,让幼儿充分地运用感官来视、听、说,通过操作和练习,使幼儿直接与环境、材料、设备相互作用,充分发展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

游戏课程是在游戏条件下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全部活动和经验。它以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为理论依据,把角色游戏等5种游戏作为主要内容,以提供场地、玩具、器材为主要方法的一种课程模式。

3.关于幼儿素质教育

普通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指导作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距离幼儿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远。为此,要搞清楚素质教育的内涵,总结素质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师资(职前、职后),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实践。这一任务是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目前,机遇和挑战同在,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开展科研,提高质量

1.国际教育评价协会学前教育合作项目(简称IEA项目)的研究自1987年始,至今已有10年。第一周期(1987—1989)的研究项目已完成,出版了《幼儿素质的调查研究》专集。其抽样(10个省市),工具选择和制订,资料收集、处理和分析等研究过程和结果均达到国际水平,得到有关组织的极高评价。该研究对2.6万余名4~6岁幼儿的发展及其家庭、教养机构、社会背景的环境和教育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作出了量与质的分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决策以及世界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第二周期(1990—1995)的幼儿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已到总结阶段。中期成果《幼儿素质的实验研究》以及《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两本专集已问世,最后研究成果不久也将与读者见面。

2.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1990—1994)也已完成。研究表明:“学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儿童身心发生一定的质变的核心体现在社会性发展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两方面的心理品质上”,“如果学前期没有为儿童做好社会性适应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或者小学低年级对儿童社会性适应能力与抽象逻辑思维提出过高的要求,都会引起衔接过程中的不适应”。研究发现: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读写和数学两方面,社会性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四个方面。根据研究的结果,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为幼小衔接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见解和途径。

3.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及各省市分会的主持下,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在每2~4年一次的学术研讨会以及各种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汇集和交流了大量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

展望未来,我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充满希望,满怀信心!

首先,中国幼儿教育的奋斗目标是逐步实现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幼儿教育现代化主要包含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教育条件和设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学体系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几个方面。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观念应为:(1)不断发展、变革的教育观念;(2)新的幼儿教育价值现;(3)多元幼儿教育观念;(4)民主教育观念;(5)终身教育观念;(6)现代化的教育科研观念。要把标志着“现代”与“未来”特征的新教育思想作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实现幼儿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即逐步做到依法管理幼教和民主管理幼教的有机结合;依法治教,有章可循,使幼教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民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管理方式,建立一套评价幼教机构的科学方法。

其次,融合各种理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应以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为基础,并以继承、借鉴和创新并举的策略加以逐步实现。基本想法是:拓宽幼儿教育的基础理论,借鉴各种幼儿教育流派的长处,继承幼儿教育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吸收教育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成果。综合上述四个方面,构成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框架。

其三,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要实现幼教现代化,必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认为,应当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广泛进行继续教育。

标签:;  ;  ;  ;  ;  ;  ;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与未来_幼儿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