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阶层对统一战线的重要影响及对策(一)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新社会阶层对统一战线的重要影响及对策(一)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新的社会阶层对统一战线的重要影响与对策(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线论文,对策论文,社会阶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序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实现了重大的变迁。在这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中,产生了若干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形成和发展壮大,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应对这种影响,是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的重要课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是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对在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新的社会成分或者说社会群体的认定和政治属性的定位。新的社会阶层是泛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若干新的社会成分或社会群体的概念。在我国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新的社会成分,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社会群体组成,集中于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之中。我们认为,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六个方面人士在社会阶层的划分上应进一步整合,建议将新的社会阶层整合为私营企业主、小企业主、非公有制企业职员和自由职业者四个阶层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两个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伴随着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变革、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变动升级等方面历史推进和发展的必然成果与重要的社会表现。如何认识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阶层,即对其社会角色的属性如何认定,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其出现时起,社会上就有许多认识分歧和争论。党的十六大将之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主要的依据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推进作用和社会生活历程中的政治表现。这个科学概括和理论判断是符合实际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形成和发展以及产生的相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指导。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以来形成的是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的爱国统一战线。在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原本都在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之中,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在社会变革进程中从工人、农民阶级和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中分化出来的。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对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必然带来许多重大的影响和变化。我们认为,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从统一战线原始成分中衍生出来并自然转成为新的成分,使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增添了新的力量,使统一战线结构及其内部关系出现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新变化,增加了统一战线的新属性。这样重要的影响和变化,对统一战线及统战工作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和使命。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要牢记宗旨、抓住主题,履行职责、发挥优势,承起任务、不辱使命。

一、新的社会阶层是从统一战线成员中衍生和自然转成的新的成分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关于新的社会阶层的论断,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上得到全党的确认。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确认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成员,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统一战线组织章程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加入统一战线。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统一战线的新成员,不是新“加入”到统一战线中的,而是在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员中衍生和角色自然转成的新成分。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我国现阶段的新阶层成员,基本上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人、农民两大基本阶级和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阶层中分化、演变出来的。他们原本就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成员。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以来,在新阶层孕育生长的过程中,虽然在社会上乃至在党内对其经济和政治属性有种种认识分歧和议论、争论,但在邓小平理论及其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下,党从来就没有把他们作为“政治异己”而排除于统一战线之外。相反,始终把他们视为“人民”中的成员,积极举荐其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并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性组织和各级地方组织,为他们参政议政、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疏通和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

其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开放的和不断发展的统一战线。在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出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党虽然理论上没有明确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政治属性,但始终将其确定在“人民”的政治范畴之内,把他们作为具有特殊性的社会群体纳入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我国改革开放的展开,实际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1986年全国第十六次统战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下,经济领域增加了许多新的统战工作对象。”会议提出了探索和开辟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新任务。1993年全国第十八次统战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2000年全国第十九次统战工作会议明确地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职业者纳入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范围,并对非公有制领域统战工作作出部署。

再次,新的社会阶层主体从来没有要求离开或事实上离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新的社会阶层的主体是从工人、农民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中分化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他们除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增加社会财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繁荣市场、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多方面作出贡献之外,他们在政治上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多年来,新阶层人士政治热情不断高涨,积极要求进入人民政协组织,把能够成为政协委员当作重大的政治荣誉,有的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策动的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应当说是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取向的一场现实的检查和考验。他们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态度是鲜明而坚定的,使西方敌对势力和自由化分子大失所望。事实表明,新的社会阶层自产生、形成以来,其主体没有离开统一战线。没有离开,也就不存在重新加入的问题。

由于新的社会阶层是从统一战线基本社会成分中自然地演变、转化为统一战线新成分、新成员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工人、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天然同盟者。

二、新的社会阶层生成为统一战线新成分,使统一战线形成新的结构形态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要素按照相互关系和一定的秩序构成的状态。统一战线结构就是指统一战线的各种社会力量按照相互关系和一定的秩序形成的形态。新的社会阶层生成为统一战线新成分使统一战线增添了新力量,使统一战线结构呈现出新形态。

首先,新的社会阶层生成为统一战线新成分,使统一战线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大社会力量组成的政治联盟,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四大社会政治力量的联盟。这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特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由“三大社会力量”变为“四大力量”,显然是增添了新的社会力量。这里需要对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进行必要的解释。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主要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社会生活中主要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获得收入从事物质生产、精神文化生产的劳动者。既包括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劳动者,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普通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个概念现在有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狭义的概念是特定的,特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他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既有以劳动获得收入的一面,也有非劳动收入的一面;既有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一面,也有附属于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一面。广义的概念,还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因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力量。

其次,新的社会阶层生成为统一战线新成分,使统一战线结构呈现出新形态。统一战线由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由内向外扩展,依次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个层次结构的政治联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四个层次结构的政治联盟。第一层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联盟,也可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统一战线。其成员主要是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谋生主要手段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他们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和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根本力量。第二层级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联盟,是较社会主义劳动者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广泛的联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变革中产生和形成的新阶层的联盟,是新世纪新阶段新统一战线的基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队伍还将不断地随着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日益壮大,这个联盟也必将不断壮大。第三层级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较前两个联盟更加广泛,是在前两个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团结我国社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新阶层以外的所有拥护社会主义和爱国的社会力量和人士的联盟。凡是拥护社会主义和爱国的社会力量和人士,都包括在内。第四层级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范围最广泛的联盟。在这个联盟中,不管是赞成社会主义还是不赞成社会主义,只要坚持爱国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团结,都应当成为这个联盟中的成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前三个层次的联盟,是我国大陆范围内的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的政治联盟,第四层次的联盟,是高举爱国主义一面旗帜的我国大陆范围以外的政治联盟。

三、新的社会阶层生成统一战线新成员,使统一战线关系全局出现重大新变化

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统一战线中的各个成分,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和特殊利益,形成相互交错的矛盾关系网络。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一个与统一战线原成员有显著差别和特殊利益的新的成员,他们在统一战线中的出现,必然使统一战线内部关系重组,关系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和连锁化,形成新的关系网络格局。在这新的格局中,原构成各成员之间原有的关系依然存在,又增加了诸多新的关系,如工人、农民阶级与新的阶层的关系,公有制经济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与新的阶层的关系,各新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港、澳、台、海外同胞在大陆投资者与大陆工农阶级、新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具体的关系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影响着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主要有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新的阶层成为统一战线的成员对这五大关系的运动和发展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政党关系上看,不仅涉及到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面对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发展及其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如何认识的问题,也共同存在着在这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发展成员的问题,还存在着有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求组建新党派的问题等等。处理政党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从民族关系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和社会角落,在中华民族这个多民族构成的大家庭中各个不同的民族都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分子。虽然社会阶层关系与民族关系根本不同,但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社会阶层关系都对民族关系有多种多样的复杂的联系和重要的影响。

从宗教关系上看,虽然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信仰上的“终极关怀”问题,但在社会实际生活当中,宗教与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复杂多样的联系。在新的社会阶层中有些原本就信仰宗教,是宗教的信徒;也有相当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新的宗教信徒或信众;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本上都是比较富裕者,他们信仰宗教常常向宗教组织、庙观堂所等捐献数量较大的财物,与宗教职业者有密切的关系,还有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受地下传教者、邪教所迷惑,等等。这就使宗教问题更加复杂化。

从社会阶层关系上看,原本只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三者的关系,都处于公有制经济体系和范围之内,依附依存于公有制经济,关系比较简单。尽管到目前为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绝大部分都是从工农和知识分子中分化出来的,但他们已经实现了社会身份的蜕变,与工农和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知识分子有了利益上的差别和收入上的较大差距。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出现了公有制领域不存在的私人资本与雇工的矛盾关系。

从同胞关系上看,原本上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同胞在生产经营领域、在大陆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基本上是处于隔离状态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原有的关系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无论是在国内经济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都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同胞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并不断增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使得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越来越多并且越直接。

尽管新的社会阶层在统一战线中生成使统一战线新结构、关系发生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变化,但统一战线,仍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集中体现为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新结构形态统一战线的共同利益和奋斗目标所在,是统一战线中各种社会力量实现团结、联合的基础,是制约和统率统一战线中各种矛盾的根本所在。

四、新的社会阶层成为新的成员,使统一战线增加了新的属性

从统一战线历史上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具有不同的要素构成、矛盾关系格局和结构形态。通过我们对新的社会阶层在统一战线中的生成对统一战线构成、结构及其内部关系的重要影响与重大变化的分析和判断,我们认为,统一战线的属性也因为新的社会阶层在统一战线中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统一战线属性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由原来的三个层次的联盟发展为四个层次的联盟,这就使统一战线增加了一个新的属性,也是统一战线许多重要变化的根本所在。

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统一战线是一种社会政治事物,是一个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它的发展变化也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以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地扩大和发展,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但统一战线属性发生重要影响的只有新的社会阶层成为统一战线的一大重要力量及其与此相应地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联盟关系。那么,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属性发生变化的时间上的界定,就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政治联盟的基本形成为重要依据。同时统一战线又是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服务的,因此必须以党的历史任务和使命的具有实质性的变化为根本依据。这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统一战线属性从量变到质变的关节。

我们认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属性变化的历史关节点在跨世纪这段时间里,如果给一个具体的时间确定的话,应当断定在新的世纪初始的2002年,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之所以这样断定的主要依据是:首先,党的十六大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态势的基础上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也是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和使命。其次,党的十六大对在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作出理论概括和政治属性的科学判断,确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个判断基于新的社会阶层基本形成的客观现实。正是基于这个判断,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的宪法修正案中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届二次会议修改的章程中,都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写进对统一战线的新的表述之中。也就是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对统一战线发展变化的认识是基于党的十六大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认识。再次,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形成的过程是其自然转成统一战线成员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政治联盟形成的历史过程。从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时间上看,应当可以断定在跨世纪发展时期,大体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新世纪的开端。2000年召开的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正式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主择业的知识分子纳入统一战线对象的范围,就是基于这个情况作出的。因此,我们认为把党的十六大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属性发生变化的关节点的依据是比较充分的。

新时期统一战线属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应当在对统一战线性质的理论表述上有所体现。那么,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性质应当如何表述呢?我们建议将之表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爱国的统一战线”。这个表述既能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以来统一战线属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增加了新的属性的实际,又能够更加明确地表达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和使命。(未完待续)

课题组长:曲宏明,男,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成员:李永生,男,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曹丽薇,女,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王淑华,女,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俊霞,女,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沈艳。女,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执笔:李永生、曹丽薇

标签:;  ;  ;  ;  ;  ;  ;  ;  ;  ;  ;  

新社会阶层对统一战线的重要影响及对策(一)_爱国统一战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