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教师业务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校论文,评价论文,理论论文,教师论文,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是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他们具体参与课程教学的实施,熟悉课程教学情况,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学校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因其专业多样性、课型多样性及教师岗位不同(如基础课、理论课教师及一体化教师),在教师业务评价中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如何建构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特点、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师业务评价体系,是每个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业务评价的原则
教师业务评价作为教师管理的一部分,事关学校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在制定教师业务评价方案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
1.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
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线,要培养出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级技术人才,就必须确保教学质量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企业接受、社会认可。因此,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将是评价的重要项目。
2.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动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长流水”。如果教师业务评价仅仅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罗列,教师就会习惯于按部就班,不关注专业发展、教学研究,最终将导致学生的知识脱离生产实际,难以“适销对路”,造成新的“知识无用论”。在评价中必须体现教师对教研、科研活动的参与程度及效果。
3.推进质与量相结合的评价
因是对整个教师群体进行评价,只有使用量化考核才能较好地体现公平性与可比性。如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环节的检查都宜采用量化的方式,但对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教则宜采用质性评价为主,质与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实施于课程教学过程结束之后(如期末),它像温度计,主要目的是评定成绩,做出结论。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单一地依靠终结性教师评价,对改进当学期工作没有意义,无法把握动态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像调节器,目的是及时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主要是了解教师课程实施情况及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以便帮助教师修正教案、调整进度和改进教学策略。教师业务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定教师等级、不是为纠错提供依据,而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因而需要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业务评价方案不仅仅是对教师进行考核,更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次评价与检阅。制定者一定要本着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在广泛征求教师、校领导、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拟定讨论稿,依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并执行。
二、教师业务评价的项目与比例
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如下几个评价项目全面、科学、发展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评价项目的制定在某种意义上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既应涉及教师方方面面的工作,又能突出核心工作的重要性,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1.教师工作量(占25%)
(1)教学工作量(占20%)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要做到计算准确、合理,就要以教学周为单位进行统计,以月为单位向教师反馈,有问题及时修正。为实现各专业、各课型授课教师工作量的可比性,应在教师授课基本课时的基础上,依据教师备课量(如讲一备一、讲三备一)、课型(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一体化课程等)、课程难易程度(如新开课程),进行系数折算、累计,以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困难、简单不一样。这样我们再也不必为新课、课时量过于集中等问题对课程安排发愁了。在期末进行全体教师工作量排名时,按照正态曲线中高出一个标准差者(即工作量高于84.13%)的工作量为比照对象,进行工作量核算。
(2)社会工作量(占5%)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工作主体,他们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工作外,还或多或少地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工作,在评价时应给予考虑。如班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课题组长及其它社会活动等,除了考核并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外,还应在教师工作量中给予体现。
2.教学环节检查(占35%)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及课外辅导等环节,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还应突出课题(单元)考核及教研活动。即备课是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和基础,上课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和中心环节,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的延续,课题考核是教学效果的保障与反馈通路,教研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交流与互动。在进行教师业务评价时,面对似乎日日重复的教学过程,我们采用统计法、抽查法与普查法相结合的办法,从查教案、互听课、评作业、抓考核、促教研入手,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让教师感到工作既有章可循,又有自己的创新空间。
3.工作实绩(占30%)
教师的工作实绩主要通过学生评教及学生成绩来体现。课程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的评价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参与方式为每周教学日志的反馈、每学期举办的学生教学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等。目的是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向教师反馈教学效果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此项可视为形成性评价。将学生成绩(含学生职业资格取证率)与教师业务评价挂钩则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在考教分离的大前提下,它切实让每一个任课教师感到教好、教坏不一样。特别是在引入学生选课、选教师的情况下,本学期学生成绩成为今后学生选课的参考依据,由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必然被空前地调动起来。
4.教学、科研成果(占10%)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以外,学校还需制定一系列细则,鼓励教师参与教研与科研,如参与课改、教学比赛、发表论文、按期反思自身教学等。如果说教师每学期工作量的多少有教学的客观制约性,教师难于把握;那么,面对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奖励,教师则具有完全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大力提倡做称职教师,而不是做“教书匠”,通过教学、科研成果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借成果提高学校知名度。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满足于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计划是培养不出让社会满意、企业信任的合格毕业生的。
三、教师业务评价的管理
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着重学生学习的改进,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着眼于教师发展,教务管理部门要建立每个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每学期业务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分析,帮助教师不断修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根据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务管理部门划定相应的“黄线”和“红线”。对行为达到“黄线”的,要及时找教师本人谈话,进行警告,促进其制订改正措施,由教务科和教研室监督其改正;对行为已触及“红线”的教师,令其待岗(工资亦做相应变更),另行安排工作,视其改正情况变更岗位。
对教师进行业务评价还是每位在职教师活块工资(即基本工资以外的不低于人月均工资的20%的工资)的发放依据,是年终奖金发放的依据,是专业聘任、各级(类)评先的依据。
五年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教师业务评价方案充分调动了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积极性,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评价奖罚分明、行之有据。质与量相结合的评价结果,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方面充分参与的评价模式不断向我们昭示:有工作就要有监督,有监督必然有评价,评价不求千人一面,但求各尽所长,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学校工作起到整体推进的作用。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业务评价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