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架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企业内部论文,架构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一)权责对等原则

企业(集团)所属单位领导人拥有一定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评价所属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时,应按照集团公司在经济责任制中授权的内容和经营责任书中规定的经营业绩目标,确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实行权责相一致原则,其本人只对任期内授权的经营活动和经济决策承担相应责任。

(二)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在审计评价中对所属单位资产、负债和损益的情况,把所属单位实现的数据与一系列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相比较,用量化指标来说明所属单位经济运行情况;对明显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应对照有关法规、政策和公司制度,也要给以一定的权重,以审计证据为依据给予定性评价。

(三)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相协调原则

通常集团公司针对所属单位领导人每年都要下达年度经营业绩目标,并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应当与各年度所属单位领导人经营业绩承包指标相结合,便于充分利用各年承包指标审计结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

(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财务指标即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方面的审计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即反映非财务环节的指标如单位产品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这类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潜力。

(五)与相关法规相匹配的原则

目前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直接相关的法规制度包括:《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审办发[2000]121号)、《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2004]第7号)等。对所属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必须与国家及集团公司颁布的相关法规的内容相一致。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反映的内容

《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指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的活动。”第十五条规定,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任职期间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任职期间企业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质量变动状况;任职期间对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负有的经济责任;任职期间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任职期间企业经营绩效变动情况。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框架

(一)财务会计与业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

按照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所属单位领导人与企业(集团)经营者之间形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认财务会计与业务统计资料是否真实合规,是评价所属单位领导人相关经济责任的前提条件。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首先对所属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与业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审计核实的错弊问题所涉及金额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数据才可以作为评价所属单位领导人经营业绩的依据。同时,任期内财务与业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本身也是所属单位领导人履行职责好坏优劣的重要表现。评价所属单位财务会计及业务统计资料真实性、合规性的参考指标包括会计信息失真率、业务统计信息率等。

会计信息失真率=不实金额/审定金额×100%

业务统计信息失真率=不实金额/审定金额×100%

(二)执行财经法纪和个人廉洁自律的评价指标

从公司内部治理视角来看,当企业(集团)管理层将经营管理的权力和责任授予所属单位领导人后,企业(集团)管理层与各所属单位领导人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所属单位领导人,必须按照委托人的意图与要求,在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与程序,经营管理本单位的财产与业务。因此,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谋取正当薪酬之外的个人利益是基本要求。所属单位领导人离任或任期届满,应当对其违纪违规与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审计评价。评价所属单位领导人违纪违规与个人廉洁自律的参考指标包括违纪违规资金率、小金库资金占有比例、个人非法收入比率等。

违纪违规比率=审计确认的违规违纪金额/审定金额×100%

小金库资金占有比例=审计确认的小金库金额/全部资产总额×100%

个人非法收入比率=审计认定非法收入金额/全部正当收入总额×100%

(三)重大经营决策评价指标

重大经济决策的内容主要是指建设项目、对外投资、土地出让、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国有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决策。对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的评价应当从合法性和科学性两个方面来考虑。对重大投资决策评价应是重大投资决策违规率和重大投资决策损失率两个指标。

重大投资决策违规率=(任期内未按程序决策投资额÷任期内重大项目投资总额)×100%

决策失误损失率=审计认定决策失误损失金额/相关投资总额×100%

(四)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完成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通常集团公司每年都对所属单位领导人下达生产经营任务,同时公司内审部门每年也对所属单位领导人开展常规经营审计。所属单位领导人离任或任期届满,检查任期内各年度经营目标完成的情况,可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的重点内容。对于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根据所属单位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可以在充分利用任期内各年度经营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审计。

关于主要经营业绩指标的设置,因各所属单位业务性质以及被审计领导人的权责不同而不同,按照公司对责任中心划分情况设置主要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是一个较为科学有效的选择。

按照责权利关系及责任对象的特点,公司可以将内部各组织单元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以及投资中心三大类型。在不改变内部审计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在对集团公司内部组织单元经营业绩审计评价按责任中心进行,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性质与业务特点设定适宜的业绩评价指标,既可以调动所属单位积极性,促使改善经营管理,又可以明晰审计的方向,使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清晰严谨、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1.成本中心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成本中心是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对成本中心业绩进行审计评价核心是责任成本,其主要财务绩效指标包括成本变动额和成本变动率两项指标,即:

成本变动额=实际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

成本变动率=成本变动额÷预算责任成本×100%

成本中心往往没有收入,一般也不直接与客户发生联系,只对其发生的可控成本负责,因此反映产品产量与质量、生产及时性、生产设备利用程度和生产设备磨损情况等内部过程方面的非财务绩效指标也是评价其经营业绩的重要方面。

2.利润中心审计评价指标

利润中心是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对利润中心的业绩进行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可控利润,也称责任利润。计算利润中心的财务评价指标,分两种情况:

当利润中心不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时,其考核指标是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即:

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可控成本总额

当利润中心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取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其考核指标包括: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即:

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边际贡献总额-可控固定成本

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可控利润总额-不可控固定成本

3.投资中心审计评价指标

投资中心指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如集团公司下属独立核算的子公司等。投资中心必然是利润中心,但利润中心并不都是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没有投融资的决策权,而且在考核利润时也不考虑所占用的资产。

除利润指标外,投资中心重点评价反映利润与投资额之间关系的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和经济增加值(EVA)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经济增加值=净利润-净资产占用额×最低投资报酬率

此外,对投资中心绩效进行审计评价也需考虑非财务指标,包括: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方面的指标,这些非财务指标是投资中心发展与成长的关键。

(五)内部控制与管理评价指标

所属单位领导人在任期内除应当如实提供财务及业务统计资料、遵纪守法、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之外,还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为单位后续发展创造条件,不能为完成主要经济技术目标而出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关注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内容。

内控制度评价是一类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指标。通过对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可以反映出用财务与统计数字不能反映的单位领导经济责任信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体现出领导人执行国家财纪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切实通过制度约束他人和自己的主观动因。由于内控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与单位负责人主观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一方面能反映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反映出领导干部对廉政建设的态度。可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解、掌握。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应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率两个指标。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应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100%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100%

(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根据实现可持续发展审计内容的定位,评价实现可持续发展情况的重点是所属单位领导人在任职期间对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投入、研发费用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以及是否有牺牲未来利益的短期行为。

对所属单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审计评价,应设置环境治理设施投资比率、环境治理费用支出比率、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率、研发费用投入增长率、人力资源投资增长率等指标。

环境治理设施投资比率=(环境治理设施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

环境治理费用支出比率=(环境治理费用支出总额÷管理费总额)×100%

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率=(基础设施投入增长额÷期初基础设施账面余额)×100%

研发费用投入增长率=(本期研发费用投入增长额÷上期研发费用账面金额)×100%

人力资源投资增长率=(本期引进、培训人才的支出增加额÷上期引进、培训人才的支出额)×100%

标签:;  ;  ;  ;  ;  ;  ;  ;  ;  ;  ;  ;  ;  ;  ;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