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西方教育计划的三种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模式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教育计划是以解决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保持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管理活动。它不仅可以有助于合理安排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而且可以有助于准确、灵敏地对社会需求作出反应,从而促进教育系统与社会其它系统之间的协调。故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对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对于教育计划的研究也成了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教育计划模式理论,对于像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尚低从而教育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特别重要。本文拟就西方教育计划的三种模式——传统上的人力需求法和社会需求法,以及新兴的系统分析法——做一些探讨,首先介绍这三种模式的基本原理,然后将对这三种模式做述评与比较。
二
传统的教育计划模式包括两种:人力需求法和社会需求法,它们也是研究制订教育计划时采用的最多的两种方法。而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管理学中新兴起的系统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有了广泛的运用,它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正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计划模式,引人注目。
(一)人力需求法(The Manpower Requirement Approach)
这种教育计划模式的出发点是预测或推估未来对教育人力的需求量,使教育部门在学校类别及系科上予以及时调整配合,从而能实现在较长的时间内培养人才的任务。这种人力预测的必要性在于:(1 )就业市场并非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它受限于经济学上价格与数量之间的调整作用,并且这个调整过程也需要较长时间。(2)各种人力, 尤其是高级人力之间的替代弹性实际上接近于零,在此情况下,就业市场一旦发生失衡状态就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再考虑到现实中市场调节的僵化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存在,使得市场几乎根本不足于应付劳力的过剩和短缺。这其它因素包括:文化和习惯等因素限制人力在职业或地区间流动、信息的不完善、工资刚性、制度限制(如有些职业要受执照的限制)、雇主对人力的垄断、人才培养时间较长等等。
鉴于此,国家就必须借助计划工作,在人力预测基础上提出有力的人力政策作为教育计划的参考与依据,使人力供需能适时配合,从而社会与个人同受其利。这种方法在操作上一般包括两部分:在人力需求方面,先预估出目标年度社会各行业所需的人力应达到何种程度与水平,预估出在未来技术改变中就业市场劳力结构的需要量有多大,结合这两项预估便可得出年度在劳动结构或行业中所需的教育积蓄与类别如何;在教育供给方面,先分析当年度教育产出的类别与分布等情况,然后计算出至目标年度教育需要增加的人数与类别,从而可据此调整和规划教育的发展规模与类型。
(二)社会需求法(Social Demand Models)
这种教育计划模式的出发点是个人和团体二个层面对教育的需求。前者是指个人与家庭对于教育层次、教育类别的需求,后者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程度的教育需求。除此之外,社会需求的内涵还须兼及文化及政治的需求,前者是人民经由接受教育的结果,对于一国文化可以负起承先启后、发扬光大的责任与义务,后者是一国政府为巩固国家,实现政治上的理想,必须让人民接受教育以便有能力参与并维护政治的活动与体制。因此,运用社会需求法就要求兼顾社会、文化及政治三个方面的需要,研订教育计划发展方案,做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全面考虑三者间的需要及优先顺序,调适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践操作中,社会需求法的实施包括:第一,预测需求的变化量,以调节教育的供应。在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改变下,个人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量会有所改变,教育系统就必须要及时瓦解与掌握社会上的信息及现有的状况,以作为其本身变革的依据;第二,经由教育的革新与进步,在人力素质提高后引导社会的改变。教育要实现引导社会进步的功能就必须具有前瞻性,站在社会的前端,研订合理的教育计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对教育需求的改变,引导社会进步。这一点也可算是社会需求法的功能与长处。
(三)系统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Approach)
这是建立在新兴的管理科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的教育计划模式。根据管理学的一般原理,系统分析是指任何有条理的步骤经过不同方案的分析比较,经由各种可行的途径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从另一角度讲,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应用科学方法,协助决策者分析问题寻求策略。具体操作中,系统分析采用提出(界定)问题→搜集资料→评估方案→研判结果→验证结果→最终决策这样一个操作程序。
一般说来,系统分析具有如下四条特色:(1)它以问题为中心, 分析困难,发现症结所在,以便提供对策。(2 )它是从整体的观念分析问题,以便寻求最适当的解决方法。(3)它应用计量方法, 研拟模型,从事成本效益分析。(4)它重视成本效益之衡量, 提供价值判断的方法。
在西方,系统分析的方法在教育计划上的运用已极为广泛,且取得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成果,著名的如:汤玛斯(Thomas)将数种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学校,并认为学校是提供服务的多目标生产单位;吉布斯(Gibson)首次以一般的系统理论运用于教育政策,并将决策过程为分为五个系统:资料搜集、诊断、选择、转换和干预;班格赫(Banghart)则运用各种作业研究技术来协作达成教育技术等等。
三
上文介绍的三种教育计划模式是西方教育计划模式理论中三种最基本的模式。西方理论界关于教育计划的许多模式,大多是这三种模式的变种。因此,搞清这三种模式的本质与优缺点是十分必要的。
1.从上文对人力需求法的基本原理的介绍来看,人力需求法主要是从需求面及供给面来探测的。当然,当发现供需之间不平衡的时候,需求方面是无法调整的,因此,只有从供给方面尽早调整教育结构,从而使供需之间达到平衡的地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计划法特别适用于计划各类高层人力的预测,因为高层人力在培养上需假以一段时间,采取合理的人力计划或预测就能即时发现供需之间的调适状况,可以使教育部门有一段时间调整产出的结构而不致发生过多或不足的现象。
实践中,这种方法是研订教育计划时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它最典型的例子是由柏纳斯(H.S. Parnes )在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地中海区域内国家共同进行一个长期的、严谨而多层面的教育开发计划(因影响较大,且是动态的、连续的人力开发计划,故有时又被单独称为地中海区域法)。经过实践的运用,这种方法也暴露出一定的缺陷:
(1)这种方法对资料的搜集要求十分严格。 要使未来的预测正确、可靠,资料的收集就十分重要。教育和人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个很难预测的问题,并且这关联到正确性和所需的经费等问题。就一般而言,预测的时间愈长,正确性愈低,所需经费也愈庞大。
(2)应用人力计划法预测未来供需双方的调适时, 须考虑到社会需求会有质的改变。
(3)由于人力计划法特别适用于高级人力的预测, 而高级人力的培育却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而人力计划法对于时间的调适非常重要。
(4)将国民教育程度提高较为容易, 然而要将教育程度降低却很困难,因此当劳力市场中需要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力时,解决的方法不外是从国外引进较低教育水平的人力,或是在国内以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力来代替,而这些都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2.前文介绍的社会需求法实质上是以个人的教育需求为基础的计划方法,可以说,这里的社会需求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把个人的决定总合起来,建立一个描述教育系统活动的模式,因而这种方法的使用效果要依赖人口预测的效果。正确的人口预测辅以合适的教育流动速率有助于成功地预测和规划教育发展,反之,则得不到理想的成果。
实践中,社会需求法典型的应用出现于英国教育和科学部的两份报告,它们分别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学额计划和1986—2000年英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作出了预测。
3.通过前文对系统分析法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运用这种方法做教育计划模式进而寻求发展策略是比较有效的,其原因在于:从本质上讲,管理学上的系统分析与教育计划具有内在要求的一致性:都重视目标的导向,都重视对多种方案的分析、评估、研判与求证。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系统分析法在实践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并且由之也产生了多种具体的规划模式,如:成本效益分析模式、项目评估分析模式、丁伯根模式。然而,不能否认,这类模式也具有一些缺陷,例如:
(1 )这类模式中的许多对于教育收益率或报酬率的计算仅仅是从个人就业率及所得的角度来衡量的,从本质上讲,是偏重于货币利益而忽视了非货币利益。由于教育的目标与功能是多方面的,因而,依这类模式来制定教育计划是不完善的。
(2)虽然这类模式不少都有严密数学模式, 但其前提却有赖于对经验事实的假定,如果没有可靠的资料,就必须使用判断,因而仍不能说是客观的,在实践中切不可被其严密的外表形式所误导。
从根本上讲,反映社会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教育的最重要功能,也是评判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依据。教育计划必须准确、灵敏地对社会需求作出反映,因而,我们评判和选用教育计划模式的依据也应是看它能否准确地预测出社会的需求,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可能,从而指导教育健康发展,避免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而通过上文对这三种教育计划模式的分析,我们应该得出结论:这三种教育计划模式形式不同,各有其优缺点,均可能适合于某一个地区或某一类国家,但事实上却很难找出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可供各国采用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各国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条件选用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模式,作出正确的规划,真正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良好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