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_宋传兰

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_宋传兰

天津滨海葛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问题,这个问题不仅让工程技术人员感到苦恼,也困扰了这方面的研究者。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工程实践的客观需要。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温度裂缝将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选用施工材料,做好混凝土保湿工作,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从而有效地对温度裂缝进行控制,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建筑结构强度高、成本花费相对较少、施工操作依赖性小等优点,尤其是对于大型土木工程建筑来说,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为施工单位节省较多的工程成本花费,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程度较高,因此在实际建筑时,施工难度也要高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例如,高层建筑受本身高度的影响,势必会给基层混凝土结构造成巨大的荷载压力,如何提高基层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保证混凝土承重能力的最大化,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首先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贯穿于整个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这就对全程质量监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施工方来说,从土木工程建设的初级阶段就要着手进行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高效、完善的发挥,避免土木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土木工程建筑一次性完工,也间接的提高了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

2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 原材料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水灰比不稳定、材料不均匀。在运输和浇筑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离析的现象,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各部位抗拉强度不均匀。当混凝土内部的应力超过了本身的抗拉能力的时候,就会导致出现裂缝。

2.2 混凝土硬化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强度会逐渐的增长,其内部会逐渐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伴随着内部温度不断升高,体积逐渐膨胀,内部产生拉应力。而初期的混凝土强度不高,混凝土体积收缩过程受到地基或者固化混凝土的约束,就会容易导致出现裂缝,甚至会发展形成贯通裂缝。

2.3 混凝土表面温度变化形成温度裂缝

施工处于夏季或者气温温差不大的环境当中,混凝土硬化结束后温度基本趋于温稳定。但是表面温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养护不到位、夏季高温后雨淋、温差变化大都会使得混凝土表面产生非常大的拉应力,进而产生裂缝。因此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尤其要引起注意,外界温度高,混凝土温度下降速度比较慢,浇筑所产生的温度也会随着增高;相反地外界温度下降快,混凝土温度下降会加速,增大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这样的环境非常容易致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3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3.1优选材料

(1)水泥。可在配制混凝土时,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并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同时,可掺入适量的掺合料,借此来延缓混凝土的终凝时间。根据工程实践,可将矿渣水泥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首选材料,但在使用时,要注意此类水泥的收缩量较大,应考虑由此所形成的收缩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在水泥用量方面,可通过增大粉煤灰的掺入量,来减少水泥的使用,但要注意不得超过规范标准的限定要求,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和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当控制在20小时以上,通过对初凝时间的延长可以降低温度应力。

(2)骨料。在骨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用连续级配的,同时,可掺入一些粒径在150~250mm的坚硬石块,由此既能减少水泥用量,又能使石块发挥出吸收热量的作用,降低水化热,控制早期温度裂缝的形成。

3.2 确保配筋合理

钢筋主要承担钢筋混凝土的拉应力,但是却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作用相对较小。配筋宜设置在混凝土结构表层和结构稳定性薄弱的位置,在施工中,合理配置钢筋,能够有效控制宽度深度较大的裂缝开展,避免因这类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构成危害。通过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在混凝土内适当增加钢筋,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尤其对直径细、间距窄的钢筋而言,能够大幅度提升混凝土抗裂性。

3.3 对约束条件进行改善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约束情况决定着其温度应力大小,这种约束作用受分缝间距影响程度较大。若想要缩小约束范围,则可采取合理分缝的方式达到预期效果。为便于支拆模板,应控制好后浇缝的宽度,使其满足同截面钢筋搭接长度的要求,即不超过1m,从而保证后浇缝处的水平钢筋可延展性。选用膨胀性水泥配制后浇缝混凝土,将主体结构浇筑时间控制在30天内。为减少外部结构约束作用,可将滑动层设置在混凝土与外界的接触面上。

3.4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混凝土在浇筑以后应该做好混凝土方面的保暖工作,同时也应该降低水文等条件的变化。这样能够减轻温度的应力,在夏季要避免对阳光的暴晒,应该时刻的注意保温,在冬季也应该采取相关的保暖措施,避免发生温度的变化。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检测,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应该时刻的掌握混凝土温度的变化,对温度的情况应该进行及时的掌握和防护,让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都逐渐的减小,这样能够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

3.5 做好养护工作

在常温或负温的施工条件下均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工作,减少因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造成表面裂缝。常温条件下,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层,缓冲气温变化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的影响;负温条件下,则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内外温差要求等情况做好养护措施,设置不透风材料覆盖层。养护工作要点如下:

(1)在保温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时,要现场监测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降温速度以及内外部温差,根据监测结果对保温养护措施进行调整,以满足养护过程中对温度条件指标的把控要求。

(2)在养护中,不允许采用强制降温措施或不均匀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避免引起混凝土裂缝。在施工阶段,通常采用钢模或木模进行混凝土施工。若采用木模,则可将木模作为保温材料;若采用钢模,则要对钢模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当模板拆除后,根据浇筑块体的内部温度场情况,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以保证达到温控指标要求。

(3)若大体积混凝土的部位标高位于±0.000以下,则采取回填土措施;若位于±0.000以上,则要采取覆盖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暴露在外。

总之,在建筑企业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对混凝土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相关的工艺不断的进行革新,保证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在后期,建设混凝土墙体裂缝的出现,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建筑的安全和适量。

参考文献:

[1]叶洪江.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温控技术总结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03)

[2]陈培培,张旺. 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J].四川水泥.2017(06)

[3]雷岩.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探究[J].科技展望.2017(17)

[4]张晓厂,牛兴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7(15)

论文作者:宋传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_宋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