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中国体育教练的作用与培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体育论文,教练论文,作用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808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294-0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教练员工作也随之发展。21世纪中国教练员的作用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教练员适应竞技体育发展又将遭遇怎样的角色挑战?本文将从体育教练员在执教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职责、执教特性、职业特点和教练员培训管理体系展开探讨。
1 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
竞技能力与水平的表现形式是竞赛,竞技能力与水平的体现者是运动员这种表现形式与体现者中,教练员是起主导作用的。优秀的教练员是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者,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教练员与运动员朝夕相处,运动员的年龄差异很大,有的甚至是儿童[1]。例如我国运动员很小就进入运动队,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半封闭环境中训练和生活。一般在18~20岁左右即可进入最佳竞技年龄区,其中体操、游泳和跳水等项目运动员较早些,足球、篮球与排球等项目运动员晚些,在20~35岁以后便不得不另谋出路,更换职业。例如,诞生过杨威等4位奥运冠军的中国“体操之乡”仙桃,李小双体操学校,在训练房内那些4~7岁的孩子日复一日地训练着跑步、压腿、倒立、弹跳、平衡,童年被简化为几个单调乏味的肢体动作。众多孩子被前赴后继地送来,然而9/10的孩子无法进入省队成为专业运动员,那些被“淘汰”的孩子则有可能无法再适应普通小学的正常生活[2]。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论男女运动员都把主教练作为自己在运动队期间关系最近的人,其次是同队队友,两者合计分别占男队员总数的90%和女队员总数的82.9%,占全体被调查者的88%[3]。由此可见,在中国,“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仅担负着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教练员必须是一个教育者,他们要担负起教育运动员、培养他们成人的重大责任”[4]。
2 教练员的职责
专职体育教练员随着1951年中国优秀运动员队伍的建立而诞生。从那时起,教练员就成为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中的关键因素[5]。而教练员的职责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训练,二是育人。有研究者[6]对体育教练员的职责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其中提到:“从运动员选材到培养、输送,直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是一个复杂的、长时间的过程,而教练员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制定多年的、每年的、各阶段计划,以及每次训练课的教案,完成赛前各项准备工作,还要总结经验教训,最终的目标就是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和竞技水平。另外,教练员还要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监督运动队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规定的执行,关心运动员的伤病和疾苦,组织运动员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协助文化教师抓文化学习,总之,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一生负责。”
同时,教练员在育人方面不仅局限在对运动员的培养和教育上,还有对教练员后生力量的辅导和指引。原中国人事部和国家体委1994年颁布的《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第2章第4条对于教练员的岗位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体育教练员的基本职责是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参加规定的进修与学习,同时高等级教练员须承担对低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辅导基层训练工作[7]。
3 教练员扮演的角色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8]。教练员的职责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教练员扮演的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帮助运动员训练的角色,而是扮演着多重角色。这些角色包括:1)采购员。教练员要亲自“采购”最适合需要的运动员,要从成千上万的人选中挑选出有天赋的运动员。2)设计员。对“采购”回来的运动员,教练员要根据其特点和全队比赛的需要设计其发展方向。3)指导员。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进行指导,对运动员从技术、思想、道德等几个方面花大力气去教导,而不可能代替运动员训练和比赛。4)教师。教练员要像教师那样给运动员传道、授业、解惑,给运动员传授新的知识和思想。5)导师。教练员与运动员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运动员,是运动员人生的向导。6)训导员。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奖赏和惩罚。7)管理员。教练员要全面负责运动员日常生活的管理和组织,包括对行政和后勤的人、财、物、时间与信息等诸因素进行管理。各个运动队的项目特点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年龄和运动技术水平等存在着差异,教练员必须针对这些方面,充分运用管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设计、策划、创造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管理,从而促进运动员训练、比赛水平的提高。8)外交家。教练员要同新闻媒体、观众和外界保持良好的接触,妥善处理来自新闻媒体、观众和外界的压力。9)朋友。教练员也只有与运动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把握运动员的所思、所想。10)学生。教练员还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善于倾听运动员的意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自我完善。11)科研人员。教练员要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对己队和他队的训练和比赛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结论。而且当今和未来的竞技体育客观要求教练员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是其运动训练质量的关键。12)推销员。教练员要善于将自己培养的运动员推荐到国内外更高水平的运动队,推销到国内外赛场和再就业的岗位。
由此可见,教练员承担着比人们想象要繁重得多的工作。对于这些工作,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前任领导刘文雄有过这样的归纳:教练员是运动员竞技天赋的发现者,竞技技能的启蒙者,竞技体能的锤炼者,竞技智慧的开拓者,竞技心理的造就者,竞技灵感的点悟者,竞技潜能的挖掘者,竞技制胜的谋划者,竞技合力的组织者,竞技困难的破解者,竞技作风的砺练者,竞技陋习的终结者,竞技品德的雕塑者,竞技灵魂的铸就者,竞技失败饱受指责的承接者,竞技成功幸福享受的身后者,在役生活保姆式的管理者,喜怒哀乐的知情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领者,学会做人做事学习自省和处世言行的教育者,成才目标的规划实施者,人生之路的阶段性铺就者,胜过养育自己子女的奉献者![9]
4 教练员的执教特性
4.1 面对面的领导
教练员的执教是面对面的领导,它需要把具有不同背景、天赋、经历和兴趣的运动员聚合到一起,鼓励他们承担责任和持续创造成绩,把他们当作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和贡献者。从选材到训练,教练员始终伴随在运动员的整个成长过程,从管理到教育,从引导到交流,教练员无时无刻不在与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领导。
4.2 关注人
教练员的执教并非只是懂得技术或者设计完美的比赛计划,他更需要关注人,真正地相信运动员,真正地关心运动员,真正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由培育金牌向培育人转变,由仅注重抓运动项目制胜规律向注意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转变。运动员从启蒙训练至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相当长的过程中,教练员主导着对运动员能力发展的调控,解决发生在运动员身上的个性和社会冲突,营造运动队的和谐气氛,还要对运动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到为人处世的传授,无处不在关注运动员本身,越来越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指教。
4.3 管理的全才
教练员使用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运动队有无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是处理好各种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的可靠保证[10]。教练员不是按章工作的劳动力,不是按照既定设计与规定进行工作的纯粹执行者,不只是简单地执行高层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运动项目或比赛特定需求制定任务、方法与进度;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参与深层次的互动;需要融合各自的专业技术,贡献自己的想法,才能完成工作。
5 教练员的职业特点
5.1 高风险与高挑战并存
由于竞技体育比赛中,冠军只有一个,这使得从事教练员职业的人冒着一辈子执教也未能培养出冠军运动员的高风险。这种高风险带来的是对教练员的高挑战。高挑战的存在往往会激发一个人的工作和创造欲望。高风险与高挑战并存则使从事教练员这项职业好比坐过山车,时而巅峰,时而低谷,人的肾上腺素随时飙升,“痛并快乐着”,往往也是教练员职业的魅力所在。
5.2 高权威与低权威并存
其他职业的人随着阅历的增加,经验的丰富,职称的晋升,其个人在职业体系中的权威性也随之增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和权威,一旦形成,几乎终身不变。而教练员则不然,其所带弟子有成绩,拿到冠军,破了纪录,这时教练员就是镁光灯聚焦下的权威、专家,新闻媒体围着转,被民众百姓视为冠军背后的英雄;一旦所带弟子成绩下降,冠军被他人所得,纪录被他人所破,这个项目的权威专家也就随之易人。好比华丽的竞技舞台落幕,教练员则被遗忘在众人视线之外,这时等待教练员的可能是落幕之后难言的孤独和挫败感。
5.3 高投入和低回报并存
教练工作非常艰苦,工作量很大,需要教练员全身心地投入。从早晨开始带运动员出操,一直到晚上熄灯,整天都要跟运动员在一起跌、打、滚、爬,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之分。上班时,需要在运动场上、比赛场上动手、动脑;下班后,需要分析当天的训练、比赛数据,寻找运动员训练、比赛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判断对手可能的行动,做好第2天训练、比赛的方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就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然而,与许多其他职业工作者相对稳定的收入相比,教练员的收入与其所带运动员的成绩直接挂钩,而冠军只有一个,教练员的收入难以稳定,经济上回报有限。而当运动员获得冠军后,人们往往宣传和记住的是运动员,至于是谁造就出的这位运动员知晓的人则很少,使得教练员在心理上和身份上得到的回报也很少。
5.4 产出含金量高成就感伴随终身
对于一名教练员来说,高投入之后一旦有了高质量产出,即所执教的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乃至世界性比赛、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份产出无疑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因为成绩不仅意味着所获得的奖牌和奖金,往往还包含了国家荣誉和民族情绪等更为复杂和宏大的元素。当看见自己执教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尽管教练员未必被大家关注,但是教练员自己内心的荣誉与骄傲是无可比拟的。
教练员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选择教练职业的人必须具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因为具备独特职业魅力,从而吸引了那些具有出色学识和技能、热爱教练员事业并且敢于迎接挑战的勇者。
6 中国教练员培训发展历程
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1987—1990年探索规划阶段。这一阶段开始探索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的途径、方法及制定规划,从田径项目试点开始。1987年3月在国家体委科教司下成立了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研究小组。1988年8月完成《田径教练员岗位职务标准及培训制度研究报告》。同年在北京、上海2所体育院校举办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
2)1991—1995年制度建立阶段。这一阶段第1届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会议召开,教练员岗位培训采用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在18个奥运会重点项目中推广,明确将教练员要取得相应级别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列为各级教练员任职条件之一,在全国形成了条块结合、二级培训的教练员岗位培训管理体系。
3)1995—2001年制度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教练员培训工作被视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50个项目开展了教练员岗位培训,出版了27个运动项目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20个运动项目培训教材,使教练员培训工作成为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从2001年1月1日起,实行“先培训、后晋升”的制度,要求只有经过教练员岗位培训并获得相应级别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的教练员,才可以申报晋升高一级教练员职务。
4)2002—2010年制度完善阶段。这一阶段逐步建立了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模式,同时,在认真研究国际田联、国际网联、国际足联教练员培训和认证系统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培训体系。
5)2011年至今,中国体育教练员在职培训工作迈入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轨道。2010年12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成立,成为中国负责全国教练员知识更新、素质提高和岗位培训的专门机构。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练员被提到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的高度。
经过近25年的摸索,中国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练员培训体系,这一体系由管理体系、教学体系、保障体系3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7 中国教练员培训管理体系
在国家体育总局统筹管理下,以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龙头,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为基础,体育院校为依托构成了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管理体系。
国家体育总局设全国教练员培训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国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及法规制度;对全国教练员培训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实行宏观管理。
图1 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体系
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是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的领导部门,负责制定各项目教练员培训的法规制度、规划与计划;编制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全国高级培训班、继续教育培训班;指导、督促、检查中级和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
各省区市体育局是本地区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的归口领导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教练员培训法规制度、规划和计划;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教练员培训初、中级班、继续培训班和授课教师的聘用、审核与培训工作。
体育院校是体育教练员培训教学工作的承办单位,将培训工作列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培训班教学、教学管理、培训考核与证书发放等工作。
体育教练员培训组织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总局副局长、科教司司长、人事司司长组成培训领导小组;业务司、处,参与培训的部分教练员、教师与科研人员组成培训指导小组。这种管理系统满足了中国体育教练员培养工作的需求,有效地推动了体育教练员参加培训和有关部门组织教练员培训的工作,为教练员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图2 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组织管理系统
在管理上,各种类型的体育教练员培训班需提前2个月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培训申请报告,待批准后方可办班。上级主管部门随时深入到培训班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以确保教学质量。培训合格证需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审核后方可发放,并且各级培训班合格证的有效期限均为5年。如果在5年之内没有取得高一级别培训班的合格证,则必须参加原级别培训班的继续培训学习1次,并取得继续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要求参加高一级别培训必须持有低一级别的培训合格证书,任何人都不得跨级参加高级别的培训班。为加强管理,各种类型的培训在开班之前必须成立教学小组与考核小组,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8 中国教练员培训教学体系
1)教学原则。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施教的对象是在职教练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年龄、文化水平和资历却有着很大差距。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在职教练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不同项目、不同技术级别的合格教练员。为此,中国教练员培训提出了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突出应用的“三个结合,三个突出”的教学原则。
2)教学模式。与大学学科教育不同,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打破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的完整性,主要强调活学活用,着眼点放在提高能力上,采取的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提高教练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能用”为主旨构建教学体系,以“会教、会管、会指挥”的能力评价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可以实现。
3)教学内容。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围绕教练员指导训练、管理队伍、指挥竞赛实践能力的培训,形成了适合体育教练员需要的基础理论模块、专项理论模块、相关学科模块相结合的不同的教学模块。基础理论模块是补充教练员基础理论知识欠缺,主要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等知识。专项理论模块以专题形式进行,主要提高教练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相关学科模块是为了教练员的管理、科学研究等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包括高水平运动员教育管理、关于禁用违禁药物的问题与规定、运动训练中的科学研究、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的理论方法、国际组织、国际竞赛等。
4)教学形式。由于在职教练员遍布全国各地,平时训练工作繁忙,经常把教练员专门集中进行培训显然不现实,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由此,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技术职务级别、不同培训内容,分别采取脱产、半脱产、函授、自学与面授结合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体系。
5)教学方法。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课后自学、专题讲座、讨论式教学、观看训练或比赛录像剪辑与理论分析结合、案例教学、运动场边讲边练、课题研究法、训练和竞赛现场操作、社会调查法等。
6)教学考核。一般情况下,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考核学员自学笔记占10%,自学作业占30%,面授内容考试占60%。运用较多的考核方式有作业、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但学员们对考核方式需求较强的则主要是案例分析与对策运用、开卷考试、开卷与实践操作、实际操作等。因为这些考核方式具有思维与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能考查教练员正确、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7)师资队伍。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教练员、科研人员、院校教师和管理干部所组成,这种“四结合”的师资队伍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9 中国教练员培训保障体系
从中国体育院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其优势条件及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分别选择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作为不同运动项目教练员培训基地,取得了较好效果。
1)培训经费。中国体育高级教练员培训经费采取的是政府为主,多方面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按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采取了以国家拨款为主,集体、个人承担为辅与多渠道筹措资金相结合的办法。首先,各级体育部门教练员培训经费能够单独立项,专款专用,包括从体育彩票收益金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教练员培训工作,以保证教练员培训基本经费的稳定来源。其次,遵循谁受益谁付费的方法,由教练员个人承担适当的培训费用。第三,积极争取、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企业赞助教练员培训工作。
2)质量保障。在中国建立了教练员培训评估监督机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教练员岗位培训主体和教育培训过程及其实际效果进行系统考察评估,对教练员岗位培训部门教育和教学管理情况,教学工作,以及人事、经费和设备等配置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3)继续教育保障。中国国家体委办公厅发布的《体育教练员继续培训暂行办法》通知规定:凡在职教练员必须参加教练员继续培训。通过培训,拓宽教练员视野,使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运动训练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新训练方法和手段及与运动训练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管理知识,不断增强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引导教练员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运动技术、训练方法,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以及训练、比赛的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
10 结束语
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已经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道路。有明确的各级教练员培训的等级目标和达到等级职业技能的标准要求;有各级教练员等级培训的资格限定;有较为周密的教练员培训计划与时间安排;有要求明确、富有实效、科学的培训内容定位,以及相应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建立了能贯彻实施“能力本位”教学培训的稳定的讲师团;具备专门的培训经费投入和条件保障;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包括科学制定培训大纲;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严密的培训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并健全了符合“能力本位”要求的培训考核与评价方法;有培训与使用挂钩,培训与注册挂钩,培训与带队比赛挂钩,培训与晋升挂钩的系列配套的法规政策与制度,并能在相应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部门中得到有效落实;允许由各系统行政部门管理的各级各类体育教练员都能参加相应等级和类别的培训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练员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和方法与手段等;建立并健全了教练员培训管理体系,包括稳定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经费来源等。这些构成了中国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
标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