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始于2007年上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金融市场强烈震荡,随着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许多行业都受到冲击,具有高度关联性与外向性的旅游业也不例外。经济危机对旅游的影响包括目的地和客源地两个方面,对目的地的影响又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两方面。本文将综合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此次突发性事件的区域行动建议,以期将危机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安全的环境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也是旅游经济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1],然而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纵观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尽管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安全稳定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但还是受到多起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在我国入境旅游业绩的统计曲线上形成几个特别明显的“凹型谷”,从图1可以看出,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入境旅游外国游客人数相对于1997出现负增长,另外,从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的角度,2003年的“非典”事件对我国的入境旅游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比起98年的金融危机来势更猛,影响更深更远,就目前的表现而言,已经使我国入境旅游经济增长势头受到抑制。因此,如何准确地认识这次突发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此次突发事件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图1 我国入境旅游外国游客人数及入境旅游收入演变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影响分析
危机给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入境旅游增速放缓
入境旅游在我国的旅游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且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从2004年到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0.06%,入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5.26%。然而受金融危机辐射全球的影响,进入2008年,我国的入境旅游业脚步放慢,入境旅游人次不断下滑,旅游收入不断减少,2008年1-11月间双双出现负增长,这期间入境旅游人数的月均增长率为-0.48%,入境旅游收入的月均增长率-4.56%。另外从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也能反映这一趋势(图2)。
图2 入境旅游人数及收入同比增率演变
2.入境旅游市场萎缩
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打乱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这无疑对这些国家的出境旅游是个沉重的打击。给我国入境旅游业造成巨大的影响,致使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严重倒退。对比2006年、2007年、2008年各月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图3、图4)发现,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和加深,从2008年4月开始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均低于2007年同期的人数,有些月份甚至倒退到2006年同期水平之下,且继续下降趋势明显。
图3 入境旅游人数比较
图4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比较图
3.重点客源市场严重受挫
港澳台以及位列我国外国客源市场前十位的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蒙古、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在我国的入境客源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2006年它们的入境旅游人数之和占我国入境旅游总人数的94.99%,2007年占88.07%。图5描述了2008年1-11月几大重点客源市场入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结果表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来华旅游人数持续下降,旅华能力不断降低。
图5 主要客源市场同比增率
危机一般通过影响客源地旅游者的经济能力、行为模式等直接破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2]。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国内经济处于低谷,人们收入水平降低,手中所持货币贬值,很多人由此失去旅游消费能力,其出境旅游市场疲软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客源数量与质量。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为了更好的寻求应对危机的策略,有必要从区域差异的角度来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一)不同客源市场的差异分析
金融危机对客源市场的影响差异主要依据危机对各客源市场游客出游的制约程度来判断,同时可将客源市场游客同比增长率作为衡量出游制约程度的指标[3]。文章将我国港澳台及16个主要外国客源市场2008年1-11月的累计游客人数同比增长率进行对比分析(表1),发现危机对港澳台、蒙古、俄罗斯的影响程度较低,对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与德国的影响程度较大,对日本、韩国、泰国、印尼、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及澳大利亚等国的影响程度特别巨大。
(二)目的地的影响差异分析
尽管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打击巨大,涉及的空间比较广,但在不同区域,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如果将我国整体目的地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板块,对比其2008年3-10月所接待入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图6),发现中部优于东部,东部优于西部。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形主要有:一是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给西部旅游业造成双重打击,同时西部的基础设施落后,旅游环境较差,除四川、重庆、云南外,其它9省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弱;二是不同区域的市场重点不一样,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重点抓入境旅游,中西部地区重点抓国内旅游,这是中部地区受危机影响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在产品方面,东部沿海地区重点抓商务旅游,中西部地区重点抓休闲旅游,而随着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其对商务旅游市场的影响远大于观光休闲旅游市场(见表2),危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理应是最大的,但由于一些特定的事件导致产业向一个地区集聚[4],通过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以北京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入境游客,从图6也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在2008年8月份有一个明显的峰值,这一事件给旅游产品带来的积极影响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衰退几成定局,如果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短期内没有明显成效的话,危机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影响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主动对其进行干预,因时因地制宜,以期减少损失、规避风险。
1.大力拉动国内旅游市场
应对各种旅游危机事件的冲击,我国旅游经济有着一个独特的优势——大国旅游,具体表现之一是我国有着巨大的内部市场需求,在短期内可以形成新的扩张局面。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在入境游陷入低谷之际,开拓广阔的国内游市场可以成为首选的“渡难关、求发展”的手段。据悉,国家旅游局即将出台“国民休闲计划”,希望通过采取倡导奖励旅游(对优秀员工)、福利旅游(对低收入群体,企业可把奖励旅游、福利旅游支出列入其经营成本)、修学旅游(对学生群体)、银发旅游(对离退休人员)等具体措施,达到培养居民休闲消费习惯、拉动国内旅游市场目的。我国目前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该计划,以实现“扩内需、促消费”的目的。
2.入境市场的重新定位与选择
客源市场的选择是目的地政府旅游危机营销成功的必要前提。客源市场选择是对具有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源市场细分后进行的细分市场选择。危机时期细分市场的主要依据是危机对各客源市场游客出游的制约程度以及各市场的重要程度[3]。文章根据2008年1-11月不同市场游客累计同比增长率高低将出游制约程度设为0-10分,再根据细分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占全部市场入境旅游人数的比例将客源市场的重要程度设为0-10分,然后将港澳台及16个主要外国客源市场的得分在坐标系中标示出来,按两者的组合关系分成三类市场(见图7)。
图7 危机时期目标市场选择图
I类市场是危机时期我国的一级目标市场,包括我国港澳台、俄罗斯和蒙古。这类市场是我国重要的目标市场,危机对其出游的制约程度较低,是现阶段优先选择的市场。Ⅱ类市场是二级目标市场,即次优先选择的目标市场。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属于比较重要的目标市场,但危机对其游客出游的制约程度较高,主要包括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类市场由于目前受危机的制约程度大,即便有针对性的开发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和促销的力度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危机一旦缓解或消除,它将向I类市场转化;另一种情况是不太重要,但危机对游客出游的制约程度较低的市场,主要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和印度,这类市场尽管所占市场份额不大,但受危机的制约程度较小,可以将其作为短期内弥补其它市场损失的来源。Ⅲ类市场是三级目标市场,主要包括英国、泰国、加拿大、法国和印尼。这类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危机对游客的制约程度很高,可作为最后考虑选择的市场。
3.调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旅游是天生的外向型产业,虽然供给方掌握着稳定与恢复市场的主动权,但动力在于市场需求,而引导需求的是产品,是有效的产品,是有竞争力的产品。鉴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可实行折时性调整。当商务产品受到冲击时,可培育许多其它新兴的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如节庆和事件旅游产品,借以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和吸引力,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长;另外针对各国经济下滑,游客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可在销售模式上多推出小报价、散客异地成团、家庭式旅游等,在销售价格上以基本构成加自由选择,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直观价格吸引客源。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入境旅游空间格局
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国家已经采取扩张性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内需。因此,旅游部门应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一些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的建设,尤其是加快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恢复与建设。
另外,鉴于目前入境旅游的热点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入境旅游流具有“趋高性”与“向丰性”的流向特征[5],这种偏重于东部的格局不利于对抗危机事件的冲击。因此,在积极促进东部入境旅游发展的同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