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方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导学案论文

导学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课论文,堂中论文,小学论文,学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学案是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张海晨、李炳亭,2010)。导学案的突出特征就是导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教师既不可把教案简单地转换为学生的学案,也不可把学生的练习简单复制为导学案。那么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几份导学案来进行探讨。

一、导学的目标

不少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存在多种误区,现对其中常见的两种误区加以分析。

误区一:没有学习目标,只有学习任务

[导学案1]

(1)你能发现afternoon,room,cartoon,balloon的相同发音吗?你还能找出有相同发音的词吗?(注意:这里的oo发长音/u:/。)

(2)你能与本组同学一起交流,说一说在你们组最受欢迎的节日,并用一两句话说明原因吗?

(3)除了书上介绍的节日之外,你能自己再查找一些节日的英文名称、特色活动以及象征物吗?

(4)你能与本组同学合作,运用一种方式(演唱节日歌曲、表演传说故事、玩趣味游戏、宣传节目标语、制作节日象征物等)来表达你们对节日的喜爱吗?请写下相关的内容(歌词、剧本、游戏说明、宣传标语等)。

这是一份《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6A Unit 6 Holidays(Part D,F,G,H)的导学案。在这份导学案中,教师设计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鼓励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使自我认知能力得以扩展和完善,而且还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鲁子问、康淑敏,2008)。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这是一节涉及板块D,F,G,H的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单元的语言知识,也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只要设计合理的任务情境,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知识。但简单化地、粗放式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是不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王俊,2011)。如果导学时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只有学习任务,学生势必会对自身的学习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对语言的运用缺乏有效的调控。导学案1中的教师在导学时片面地重视了对学习任务的设计,而忽视了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说是这份导学案设计的缺失。

误区二:没有学习目标,只有教学目标

导学案2是一位教师针对6A Unit 6 Holidays Part A的内容而设计的。

[导学案2]

请根据自身特点,从各类目标中选定至少1~2项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可以选择全部目标(请在选定的目标前的方框内打“√”)。

●知识目标

□能听懂、能读、会说单词:watch,wallet,hairdryer,skateboard,teapot,calculator,mine,yours,his,hers,ours.

□能听懂、能读、会说句子:Open it for me.This one is from Grandma This...is from...Who are they from? They're from Grandpa and Grandma.You're welcome.

□能正确理解A部分语篇的内容,会读、会说、会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能用文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谈论礼物。

□提高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了解怎样谈论物品的归属。

□对西方的节日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初步感知语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导学案2中的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角度设计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这个导学案的设计比较全面。学生不仅可以依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而且也可以有效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但在这份导学案中也存在目标主体不明的问题:

一是目标指向教师的教学目标。比如,能力目标中“提高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是目标主体含混不清,有些导学目标既指向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如“初步感知语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目标当做学生的学习目标。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有区别的:

一是目标的立足点不同。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立足于学生的“课前”,关注的是学生“会学”,即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而教师的教学目标则是立足于学生的“课后”,关注的是学生“学会”,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二是目标的层面不同。在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之间,教师应依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留出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空间。学生在学习目标中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应给予解决。

三是目标的达成不同。在导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立足于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教学目标是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角度去全面考虑设计。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结合学情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

二、导学的方法

导学案立足于学生的学,学法的指导要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同时教师也要尽量避免设计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内容。那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呢?

1.呈现明确的学习过程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明确、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寓教于导之中。例如,导学案3所关注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导学案3]

6A Unit 6 Holidays Part A学习方案

Ⅰ.课前学习目标

(1)初步听懂,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汇的意思;

(2)了解四个主要中西方节日(Halloween,Spring Festival,New Year's Day,Mid-Autumn Festival)的基本情况,包括节日的日期、庆祝形式等;

(3)区分一般过去时的形式和用法,初步理解对话中含有一般过去时的句子。

Ⅱ.课前具体任务

(1)听录音,掌握以下词汇和短语的正确读音和意义:Christmas,New Year's Day,people,had,went,relative,delicious,favourite,dress up,Mid-Autumn Festival,moon cake。

(2)朗读课文两遍,完成以下任务:

①关于节日名称

Fill in the blanks:

Mr.Green and his students talked about many holidays.They are Christmas,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nd ________.

②关于节日的主要信息

Do the match:

A.Spring Festival

B.New Year's Day

C.Mid-Autumn Festival D.Halloween

(3)请将你仍然还不清楚读音的单词记录下来:________读不懂的句子记录下来:________

(4)你能就这个对话提出两个主要问题吗?(请注意,是关于整篇对话的,而不是仅就某个节日而言,请与同学讨论。)

这是一份6A Unit 6 Holidays Part A的导学案。导学的过程非常清晰、明了,学生按照具体任务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导学的过程。教师导学之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的方向也更加明确,在上课时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疑惑,学习的内驱力受到指引,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

2.给予学生开放的思考空间

开放,体现在内容上,就是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的过程(张海晨、李炳亭,2010)。在导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会文本,思考文本,汲取了语言知识,提升了语言能力,体验了语言文化。

[导学案4]

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Unit 6 Holidays的B,C,E部分,在课堂上我们要开展以下几个活动:

(1)新老师和同学们互相了解;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A部分课文;

(3)学习有关节日的单词;

(4)了解并谈论节日的时间和风俗。

希望同学们在课前能做到(完成后请在题前方框中打“√”):

□(1)非常熟练地背诵Unit 6 Holidays Part A的课文内容。

(在课堂上,我们要进行课文的记忆力游戏,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2)搜集常见的或你感兴趣的节日的英语名称(课本外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课堂上,我们要互相交流,期待你的精彩发言!)

节日的中文名 节日的英文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在“When's Christmas?”的答句“It's in/on...”中,该怎样正确使用in或on来表达时间呢?

□(4)想一想,在“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on…?”这句话中,哪些节日前应使用on,哪些节日前应使用at呢?

这是6A Unit 6 Holidays Part B,C,E的导学案。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Part A进行复习,然后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呈现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现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在复习语篇的基础上掌握以下内容:介词in和on在时间表达上的区别;on和at在用法上的区别。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搜集课本外常见的或感兴趣的节日的英语名称。运用背景及篇章信息和利用学习资源都是学习英语的方法。教师把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启发性的思考渗透在导学的过程中,学生在预习时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

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层动机。学法贯穿在学案的设计中,既可以如导学案4那样,渗透于学习的过程或蕴含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的呈现方式可依据不同课型进行设计。

三、活动的展示

从笔者观察的导学案来看,教师通常会采用设计问题情境、归纳学习知识、呈现课堂拓展活动作为导学的活动形式。

活动一:设计问题情境

例如,导学案3中的教师就是直接以呈现问题情境作为导学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学会学习,提升能力。针对“你能就这个对话提出两个主要问题吗?”这个问题,学生不仅要在预习时获取与对话有关的细节信息,同时要关注语篇的整体功能。学生若想提出与整篇对话有关的问题,就必须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层的思考,并与同伴讨论,在交流中聚集问题的意识,进发学习的灵感。在导学时设计问题情境,对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的形成将大有裨益。

活动二:归纳学习知识

[导学案5]

(1)我们学习了很多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的形式,我们一起来给下列动词归类吧!

read,say,talk,sit,teach,wash,go,watch,carry,fly,cry,do,swim,take,make,sing,play

①请写出直接加-es的动词一般现在时形式;

②请写出以ch,sh,s,x或o结尾的动词加-es的一般现在时形式;

③请写出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动词,变y为i再加-es的一般现在时形式。

(2)遇见下面的情景,你会用英文表达吗?

①当你想询问别人的爱好时,你会怎么问呢?

②当你想询问对方的家人通常会做些什么,你会怎么问呢?

以上5B Unit 5 Review and Check Part A,D的导学案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以归纳学习知识作为导学的活动。学生通过归纳对知识进行了自我构建。学生在教师暗示性的语言中(如“当你想询问别人的爱好时,你会怎么问呢?”)会自动地对新旧知识进行检索,搜索出不同的表达,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另外,如果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启发学生自主归纳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的形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更为有益。

活动三:呈现课堂拓展活动

例如,针对导学案1,我们可以作如下改进:在导学时教师就直接呈现了课堂拓展活动的内容:你能与本组同学合作,运用一种方式(演唱节日歌曲、表演传说故事、玩趣味游戏、宣传节日标语、制作节日象征物等)来表达你们对节日的喜爱吗?请写下相关的内容(歌词、剧本、游戏说明、宣传标语等)。

在导学时就明确告知学生课堂的拓展活动,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前对活动进行准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活动展示和及时反馈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展示和反馈活动中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也有效地检验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班级中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学生身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防止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导学活动,其指向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些运用语言的仿说、仿写活动,这将有利于学生以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

导学的实际意义在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呈现学习方法,指引学生学习的行为,设计合适的导学活动,切实为课堂教学服务。

标签:;  ;  

指导方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_导学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