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的数据分析(2001/2005)_世界经济论文

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的数据分析(2001~2005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经济问题论文,现状论文,趋势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7]11—070828—0652

世界经济学是研究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上形成的现代世界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变化基本规律的学科[1],这一学科涉及的研究领域广、交叉学科多。本文根据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经济问题”概念涵盖的一般研究范围,利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1~2005年的引文数据,通过全面系统的梳理,分析中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概况及学术期刊、学者、研究机构等在本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并通过与整个经济学研究状况及数据的对比,展现当前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的趋势特征。

一、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概况

截至2005年,我国公开发行的经济学期刊有700余种,排除二次文献、通俗读物等类型的期刊,我国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中文学术期刊约550种左右,CSSCI收录的经济类期刊有70种左右[2~4],每年CSSCI收录经济学论文约占全部收录论文的25%~30%,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中位居第一[5],而世界经济论文约占经济学论文的32%(参见表1、表3)。

表1显示,2001~2005年间,CSSCI收录世界经济论文共35412篇,引用文献202091篇次。有引文文献篇数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3475篇增长到2005年的6025篇,有引文文章和无引文文章的比例从2001年的52.7∶47.3提高到2005年的79.5∶20.5。这表明世界经济研究日益国际化、规范化,越来越注重文献引用。但是,其篇均引文数5.71篇,甚至低于人文社会科学在2000~2004年的平均水平(6.06篇)[5]。文章引文含有率约66.8%,也低于人文社会科学平均数,但其有引文文章的平均增长率已达15.8%,逐步向人文社会科学的平均水平靠拢。这表明,虽然国内世界经济的研究起步比较迟,目前在学术规范性上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尚有差距,但这种差距在逐渐减小。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研究对他人研究成果的重视程度与其在收录论文总量中的地位不相称,研究规范还需进一步加强。

2001~2005年间,在CSSCI的世界经济论文引用文献中,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包括译文)的比例约为56∶44(参见表2)。这反映了国内世界经济的研究思想和资料来源主要是中国本土的探究成果,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使得本土经济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个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世界经济研究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高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文献的平均引用率(约33%)[5]。这是因为世界经济本身需要用全球的眼光来审视经济问题,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外文资料,从而使相应的研究更加科学。通过表2,我们也发现,引用的外文文献中,英文文献和日文文献所占比重较大。可能的原因:一是中国和美国、日本等国具有较为紧密的经济联系,二是英文和日文文献的质量较高,三是掌握英文和日文的学者居多。

2001~2005年间,CSSCI所引用的论文类文献(包括期刊论文、报纸文章、会议论文、报告文献、学位论文)在引用文献总量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48.3%上升到2005年的63.3%,平均增长率为29.6%,其中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平均增长率分别是32.5%和34.2%,高于论文类文献平均增长率。图书文献(包括图书、汇编文献、法规文献)的比例则从2001年的48.2%,下降到2005年的28.8%,呈逐年下降趋势。相比之下,网络资源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1.43%上升到3.53%。这组数据表明,中国世界经济研究对文献的吸收和引用越来越重视最新的研究成果,世界经济研究越来越重视国际上的前沿性问题(参见表3)。

2001~2005年,CSSCI收录经济学论文111670篇[6],其中世界经济方面的论文为35412篇。值得注意的是,从绝对数来看,2003年之后世界经济方面的论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相对数来看,自2002年开始世界经济占经济学论文的比重呈每年递减的趋势。这并不能表明经济学界对世界经济的研究变得冷淡,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融加入WTO界经济,使得中国本土经济的各种相关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因而分散了学者们对世界经济研究的部分注意力。这些论文为我们评价世界经济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参见表4)。

二、期刊对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的影响

1.世界经济论文引用期刊分析

2001~2005年间,在CSSCI的世界经济论文的引文中,涉及国内外期刊约11550种,其中国外期刊约8017种,超过50%[6]。从总体情况看,2001~2005年CSSCI来源期刊发表的世界经济论文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10种期刊中,国外期刊38种,占比34.5%,在前10种期刊中,国外期刊就占了5种,占比50%,而且被引数量占前10种期刊总数的45.4%。这反映了世界经济研究已经注意到吸收国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且在前10种期刊中几乎和中文文献达到了同样的重要程度。

从集中度来看,在110种期刊中,前10种期刊论文引用数量占比达到35.3%,前20种期刊的占比为48.6%。排在前10名的5种外文期刊中,有三种是经济学综合类国际期刊,两种是金融学国际刊物,可见金融问题研究是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在所有外文期刊中,前5种外文期刊论文被引数量占比达44.5%,而前5种中文期刊论文被引数量在所有中文期刊中占比只有30.2%,前10种中文期刊论文被引数量的占比也只有42.1%。这说明中国学者更加关注国外对中国学界影响较大的经济学期刊。

从年平均引用数量的增长率来看,外文期刊论文被引数量平均增长率为50.2%,几乎是中文期刊论文25.3%的两倍。这个数据揭示了国内世界经济研究不仅处于快速地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外一流研究成果的态势,同时也表明在国内外学术竞争中,中文期刊论文的文献质量亟待提高,否则其在世界经济学科建设中将会失去应有的地位。

2.世界经济论文的篇均被引率分析

从世界经济论文篇均被引率排名前33种期刊的相关数据[6] 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征:首先,在世界经济论文相关期刊中,《经济研究》的篇均被引率遥遥领先,历年都超过4次,均值为6.08次。其次,有6种期刊的世界经济论文的篇均被引率大于1次,9种期刊的世界经济论文的篇均被引率大于0.5次小于1次,篇均被引率小于0.5次大于0.13次的期刊有17种。再次,2001~2005年世界经济相关期刊的篇均被引率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其中,《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等期刊的篇均被引率上升势头迅猛。这些期刊的迅猛发展,不仅表明我国世界经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表明我国期刊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推动了我国世界经济研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领域作者的学术影响

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国计民生紧密关联,研究世界经济的学者来自各个方面。根据CSSCI论文作者的机构与身份分析,世界经济论文作者主要来自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经济研究机构、银行、杂志社等。研究人员的专业范围也不仅限于世界经济专业,已经扩大到管理学、数学、外语、计量学等许多领域。

CSSCI世界经济文章2001年被引作者13132人,2002年达到16229人,2003年19909人,2004年23291人,2005年被引人数已达28794人。在这些作者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60位作者和研究机构主要是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活跃在中国世界经济研究前沿的学者。这些作者一般年龄在45~55岁之间,不但担任所在机构的领导职务,而且也担任学术带头人的角色,是我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最活跃的一批精英人士。

这些学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内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在世界经济领域而且在相关的(比如经济学、管理学)领域也有着重要影响,如张维迎、林毅夫等;另一类是国外学者,如:Fama、Stiglitz、Krugman等人。从国外学者研究的领域来看,一般都分布在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国际贸易的领域。参考文献集中在这三个研究领域,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世界经济研究目前主要关注的方向。同时还需要指出一点,在我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其主要研究领域却并非世界经济。如张维迎主要是研究企业理论与信息经济学,谢平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林毅夫是研究农业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这表明我国的世界经济学科从其他学科汲取了大量的知识。

另外,还有一些重要机构也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如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统计数据以及权威的形势分析一般都来源于这些机构,以其名义发表的世界经济类文章的被引率自然也是较高的。此外,中国世界经济研究越来越直接地从国外获得理论支持,不仅从国外著名学者,而且从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如IMF、OECD、世界银行等。其中法马(Fama)、斯蒂格利茨(stiglitz)的论文成为中国经济学引用最多的国外论文,他们的论文是金融理论、信息经济学的代表,这正是中国世界经济研究的热点领域。

四、研究机构在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

2001~2005年间,世界经济论文标注有研究机构的论文平均每年约为8116篇,年平均增长率为3%[6]。如表5所示,发文机构中,高等院校是第一寡头,占发文总量的62.8%;其他科研、企业学术团体等和党政部门发文数量位居第二、第三,占比分别是16.7%和9.5%;社会科学院系统以占比7.7%位居第四;国外作者、党校系统、台港澳、解放军系统占比分别为1.44%、1.24%、0.3%、0.2%。

1.研究机构发文统计

我国世界经济研究发文机构主要包括拥有世界经济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社科院系统及党政部门等专门研究机构、社会研究机构。通过对CSSCI机构发文检索的相关数据[6] 统计分析,2001~2005年发表世界经济论文14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47个,其中高等院校有39个。

从发文机构之间差异看,高等院校发表的世界经济学术论文无疑是最多的,而且遥遥领先于其他研究机构。2001~2005年,高等院校发文占总数的90.2%。在高等院校发文总数中,其中复旦大学等前10名高校发表世界经济研究论文数量占高校发文总数的比重达47.7%,平均每个高校发文769篇,而其他29个高校平均发文290篇,前10名发文数量是其他高校的3倍左右。从平均每年发文数量增长情况来看,前10名高校的增长率为5.4%,其他29个高校增长率为7.5%,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快速增长。这反映高校世界经济研究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最有实力的研究人员和团队集中在前10名高等院校。

除了高等院校之外,社会科学院、党政部门、银行等其他机构对世界经济研究也都有较大的贡献,但与高等院校相比,其他研究机构发文占比只有10%。在这些研究机构中,社会科学院发文占比为32%,也呈现较为集中的特征,这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主。

2.研究机构被引统计

经济学研究机构被引情况是指经济学论文所引用的论著作者所在机构的统计。一般来说,研究机构被引统计比研究机构发文统计更能准确地反映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我们对2001~2005年间世界经济论文进行了检索,其中被引用超过60次的研究机构达128个,其中高等院校85个[6]。被引最多的前10名研究机构均为高等院校,从总体情况来看,前10名高校论文被引篇次占总数的比重高达37.4%,而且以37.8%的年平均增长率在增长。这说明,被引最多的前10名高校的世界经济研究质量不仅代表了中国世界经济研究的较高水平,而且已遥遥领先于其他118个研究机构,同时还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

在前11名研究机构中,来自北京的只有4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研究机构有4个,东部沿海地区(不含长三角)的研究机构有3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高水平的世界经济研究集聚区,这也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相一致。从每个研究机构论文平均被引次数看,北京研究机构为1451次,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研究机构为792次。这意味着,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集聚了最高水平的世界经济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

其次,从被引60篇次以上的128个研究机构总体情况看,每个研究机构平均被引次数226篇次,超过平均水平的研究机构数为33个,占总研究机构数的比重为25.7%。这33个研究机构论文被引篇次占总数比重为64%,并保持36.5%的年均增长率,而在平均水平之下的95个研究机构中,论文被引年均增长率为39.1%,高于前者。这反映了中国世界经济研究能力的分布呈现出阶梯特征,但是研究水平较低的机构增长较快,阶梯之间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五、学术著作对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的影响

2001~2005年间被世界经济论文引用30次以上的图书有98种[6]。从作者类别上看,这些图书可分为四类。一类是经典领袖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等领袖著作,约占比5%。第二类是统计年鉴类,既有综合统计年鉴,也有部门统计年鉴,约占比4%。第三类是国外作者著作及其中译本,占比17.8%。第四类是国内作者著作,占比73.2%。显然,国内学者的著作在中国世界经济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国外著作的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从出版时间来看,这些国外著作大部分翻译于20世纪90年代,几乎都是各个领域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熊彼特、诺斯、科斯等,也有各领域当代著名学者如米什金、克鲁格曼、麦金农、钱纳理、泰勒尔、奥尔森、青木昌彦、波特、多恩布什等等。此外还有重要的教材和工具书,如国家统计局编写的《中国统计年鉴》被引高达464次,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被引140次,伊特韦尔主编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被引66次等,这反映了我国世界经济研究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规范研究。

从这些著作的来源看,被大量引用的多数是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即便是那些引用频次较高的本土学者,他们也大多具有国外学习的背景。这种现象可能既反映了国外研究成果与方法对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研究的相对薄弱。此外还需指出的是,外国学者的思想多数是以译著的形式产生影响的,例如科斯和诺斯的著作,仅有少部分引用属于原著,这表明我国学者参考国外学者专著的途径多数来自于经过了第二次加工的成果,较少直接借鉴外国学者的观点。

另外,这些被引用较多的专著大多是在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出版的,其中又以北京为最。如北京的华夏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他们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世界经济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上做了大量工作。同样,上海的三联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研究方面出版的图书也对中国世界经济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世界经济学术研究呈现“两虎相争”的格局,这种相互竞争能够更好地促进世界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

六、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的热点分析

2001~2005年间,CSSCI世界经济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约10万余条,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被标引最多的关键词“商业银行”高达997次,被标引150次以上的关键词有55个[6]。平均每个关键词标引论文篇数是218篇,年平均增长率为-5%[6],这从总体上说明了中国世界经济研究内容每年都在不断变化,热点也不断地转移。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分类,大致分成10个类别①,如表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的分类只是根据研究热点话题及其学术关联进行的大致归类,并没有严格的学术规范作为依据,而由于学术研究在不同领域中是可以相互渗透的,所以在这10个类别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相互的重叠。

根据这10个研究大类来看,国际货币和金融是2001~2005年世界经济研究中最令广大学者注意的焦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货币和金融是经济国际化时期的研究热点。而国际货币与金融问题也涉及了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这三个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几乎占据了2001~2005年关键词条目数的55.5%,论文篇数占了2001~2005年的63%。除了这三个大类外,“公司与企业”、“新经济”、“WTO”、“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2001~2005年的世界经济研究中应用较多的关键词,占了总数的25.5%。

从时间上来看,2002年来,有国际货币和金融类关键词的论文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货币和金融问题研究的重视程度逐渐有所下降,但发表的论文篇数仍有1500篇以上,依然是研究中名列前茅的热点。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公司与企业、新经济、WTO、国际贸易与进出口等问题的关键词在2001~2005年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别是2002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不是偶然的,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WTO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注意,他们分别从自己专业领域的角度,针对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因此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2002年的论文篇数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也说明,我国学者观察问题敏锐、研究视角独特、分析问题深入。2002年以来,各类关键词的论文篇数逐渐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学者关于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专业化更强了。

七、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展望

我国关于世界经济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加吸收、消化国外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的特征,同时能够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以及中国经济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开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的变化,无论是关键词标引篇数,被引论文篇数还是各类专业期刊影响广度,都表明了我国世界经济研究热点问题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选题也在不断相应地变化。

目前,国内学者对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已经从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领域等宏观问题的研究向专业性部门经济等微观领域转变。国内学者研究的领域越来越专业,研究深度日益加大,研究方法日益规范。期刊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在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以及国别经济研究方面都出现了具有影响力的被学者认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国内学者研究的问题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实紧密相关。在2001~2005年期间,国内学者研究较多的问题主要有金融问题和经济全球化问题,这主要与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有关。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情况,可以预测:一方面,在应用研究方面,在以后的几年内,中国金融改革问题将依旧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同时,服务业发展问题、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对外投资问题、中国与美日欧的经贸关系问题、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等将逐渐成为学者新的重点研究领域[7][8];另一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对理论的研究将逐渐增加,日益与国际接轨,对外文文献的关注和借鉴也将日益增加。

从国内研究视角来看,对东部经济转型的研究、中西部经济加快发展的研究将同时增加,并成为各个地区当地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我国世界经济研究发展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上,上文总结出经济研究能力和影响力总体上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相一致这一特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高校的世界经济研究能力和水平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并会形成世界经济研究成果和人才集聚的高地,并且与北京地区,尤其是非高校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形成竞争的格局。另外,国家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视也将大大促进中西部地区的本土研究,最终世界经济研究在全国将日益趋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将为经济学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 其中有个别关键词,如“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控制”、“对策”、“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属于哪一个专业门类无法识别。在分类中,就没有将这些关键词被标引次数统计在内。另外,笔者将国际贸易与进出口归为一个类别。因为国际贸易和进出口相关的关键词标引次数不足100次,故在表6中未加体现,但这并不表明国际贸易和进出口不重要。

标签:;  ;  ;  ;  ;  ;  ;  

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的数据分析(2001/2005)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