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李航

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李航

李航(云南省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665699)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术麻醉的特点及方法,提高手术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科室2013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送入医院麻醉科进行腹部手术的80 例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患者的区域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唤醒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的用量和术后追加次数。结果: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唤醒时间、药物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的应激反应和成人有相当大的差异,应根据小儿的特点进行治疗及用药。对小儿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二者联合使用能够使麻醉药品的用量降低,患者的唤醒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麻醉 氯胺酮-芬太尼 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68-0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对医院2013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间外科及骨科送入医院手术室行腹部与四肢手术的患儿8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 例,女33 例,年龄1-13 岁,平均年龄范围7.5 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其中,急性手术48 例,择期手术32 例。

全部患儿无严重肝、肾功能疾病以及对麻醉药物依赖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准备:对择期手术的患儿,术前禁食、禁水,术30 分钟给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mg/kg,并建立静脉通路[2]。对病情严重的急性患儿,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感染,应及时进行扩容及对症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控制感染;出现昏迷、严重休克等需立即进行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进行必要的呼吸支持。如患儿有高热,慎用阿托品。实行胃肠减压,预防胃肠内容物返流。开放静脉通路,补足液体。必要时放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准备好麻醉器械、监测仪器、药物和抢救用药。

1,3 麻醉方法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应再次检查患儿进行病情评估、判断其一般情况。检查患儿静脉输液及监测仪器情况。面罩吸氧4min 以上。与外科医师配合,选择最佳时机实行麻醉手术。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患者的区域麻醉,先给患者滴注氯胺酮0.25mg/kg、芬太尼1μg/kg,以维持麻醉效果,再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给予进行2-6mg/(kg?h)的异丙酚输注。手术室巡回护士协助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予相应的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有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手术的时间、唤醒时间、氯胺酮和芬太尼的用量、氯胺酮的追加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对麻醉过程中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 检验,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频率比较: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频率分别为94.24 + 14.50,92.40+5.30、18.2.+10.7;对照组120.28 + 24.23、100.26+12.16、28.20.+7.28。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手术时间、唤醒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追加次数对比:观察组唤醒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氯胺酮、芬太尼)分别为96.32+26.26、6.20+5.43、57.44+11.42、20.42+7.60;对照组分别为90.42+31.36、29.31+16.20、152.05+32.64、0;从上述数据对比可以得出观察组在唤醒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加,需要我们对麻醉的安全性不断完善,要求对呼吸道刺激小且对患者身体全身情况影响较小[3],效果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儿童因为全身各个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于麻醉效果有着较高要求,我们对上述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观察、分析临床效果,以探讨对小儿最佳的麻醉方法,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氯胺酮是NMDA 受体的非竞争性阻断药,麻醉机理是阻断NMDA 受体,同时阻断疼痛的传导,激活边缘系统、激动阿片受体,而起到镇痛的作用。而芬太尼具有药效强、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患者在停药之后能较快清醒,适用于全麻、术后镇痛、辅助镇痛等。

如果给予小儿单独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会使小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且不良反应增加,因此需要使用其他镇痛药物,以降低药剂用量,获得最佳麻醉效果[4]。笔者将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辅助应用于小儿区域麻醉与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较好,在心率、动脉压以及呼吸频率方面的比较中占有优势。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唤醒时间、氯胺酮和芬太尼用量对比上具有显著优势,患儿注射的氯胺酮量大大降低,术中追加的次数也明显减少,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同时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汪幸,卓凯伯.新生儿麻醉严重并发症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 年10 期.[2] 刘浪.麻醉与手术[N];重庆日报;2000 年.[3] 叶秀清,刘玲玲,郑雁,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在小儿脑瘫SPR 术的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3,3(10):105-107.[4] 杜云飞.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J].江西医药.2013,48(6):546~548

论文作者:李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8

标签:;  ;  ;  ;  ;  ;  ;  ;  

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李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