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罗定市 527200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结核杆菌的抗酸染色及荧光染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之间收治的5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这5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均有28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实验组,实施PCR检查(聚合酶链反应),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实施痰涂片检查,对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有20例患者结核杆菌检验呈阳性,阳性率为71.43%,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结核杆菌检验呈阳性,阳性率为28.5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结核杆菌阳性率明显更高,两组结核杆菌阳性率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杆菌检验中,PCR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涂片检查,检查准确率明显更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结核杆菌;抗酸染色;荧光染色
引言
结核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如果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会进一步的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大大提升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通常采用X线检验结核杆菌,然而由于患者缺乏明显的影像学特征,所以在检查时常常会有假阳性情况出现,极大的影响了诊断准确性[1]。荧光染色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检验方法,研究表明在结核杆菌检验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后,分别实施了PCR检查和痰涂片检查,结果表明PCR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痰涂片检查,说明荧光染色检验结核杆菌的准确率高于抗酸染色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之间收治的5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方式将这5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实验组,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每组均有28例患者。此次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实验组中有17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年龄最大的为7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4±2.1)岁;对照组中有18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年龄最大的为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5.8±1.9)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首先对肺结核患者的早晨痰液进行收集,要收集患者深呼吸之后的痰液。如果没有痰液咳出,可以采取咽拭子的方式,取出患者肺部的分泌物。
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痰涂片检查,实施抗酸染色法。在采集完成患者痰液标本之后,要在第一时间送去检验,同时对标本实施尼式抗酸染色,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患者痰液标本,如果100个视野中,抗菌杆菌的数量在3条至9条之间,则判定结核杆菌检验呈阳性;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PCR检查,实施荧光染色法。完成痰液收集后,通过荧光染液将痰涂片染色10min左右,之后在使用5%盐酸乙醇水洗痰涂片,水洗脱色时间为2min,要求外观不可见黄色,之后再使用反衬液进行染色,染色时间为2min,再次进行水洗,并等待晾干之后进行检验,以荧光值变化来判定结核杆菌检验的阳性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阳性率,采用卡方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实验组中有20例患者结核杆菌检验呈阳性,阳性率为71.43%,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结核杆菌检验呈阳性,阳性率为28.5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结核杆菌阳性率明显更高,两组结核杆菌阳性率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结核杆菌检验阳性率对比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的传染性非常强。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对患者采取诊治措施,很容易引起疾病转移,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导致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时间变长,甚至会引起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在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肺结核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活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差,导致肺结核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给肺结核疾病治疗带来较大的压力[2]。在肺结核疾病发病早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由于肺结核临床症状非常复杂,在临床诊断时很容易发生误诊情况,继而耽误了肺结核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影响了患者的预后[3]。由于肺结核具有较长的病程,所以临床通常将痰菌转阴率作为判断肺结核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相关手段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情况,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效果的提升。
在诊断肺结核患者病情的过程中,对诊断的要求非常高,应当选取具有高特异度和敏感度的检验方法,同时检验方法要满足操作简便、检验成本低等特点。临床上一般通过病理切片、细菌培养、痰涂片检查以及X线等方式诊断肺结核,在这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主要为切片与涂片抗酸染色。在实际诊断中,将结核杆菌作为诊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临床可以通过痰培养、痰涂片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检测。然而此方法检验敏感度与阳性率均比较低,不利于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而PCR检验采用的是荧光双标记核酸探针,可以准确判断结核杆菌阳性率。当患者痰液标本发生PCR扩增的情况,就会产生特异性荧光[4]。在检测荧光值时,通常都会使用相应的检验仪器,可以有效判断扩增产物。
当前,在痰液、胸腔积液以及血液标本中PCR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患者后续诊疗提供参考。此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5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后,分别实施了PCR检验和痰涂片检查,结果显示,采用PCR检验的一组,结果呈阳性的有20例,阳性率为71.43%,而采用痰涂片检查的一组,结果呈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为28.57%,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结核杆菌的临床检验中,采用荧光染色的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晶. 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1)43-44.
[2]朱丽萍. 荧光定量PCR法与涂片抗酸染色对胸水结核杆菌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1):92-94.
[3]李小燕,吴丹,姚梅宏,等. 抗酸染色与即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在辅助诊断结核病中的作用比较[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47(2):132-134.
[4]牛群,刘志辉,孟繁荣,等. 荧光定量PCR和抗酸染色检测结核杆菌的相关性[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5):2375-2377.
论文作者:黎钰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患者论文; 结核杆菌论文; 肺结核论文; 涂片论文; 实验组论文; 荧光论文; 阳性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