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工作生活不可缺的重要资源,通电场所主要由供电企业供给,使用电力能源需要缴纳相应的费用,正是由于电力能源的这种商品化性质,使得电力的计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计量的标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供电市场。
关键词:新形势 电力计量 标准化管理 应用
引言
电力计量是面向电用户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出电力企业管理质量和经营能力等方面重要标准。在电力计量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工具是电力计量设备,这些设备在应用过程中,质量能否达标及计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会影响到用电户对电力企业工作的满意程度。在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电力计量工作是所有电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电力计量标准化的现状分析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导致电力的供应情况十分紧张。尤其是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地区,电力问题也成为一项突出的问题。资源严重匮乏,继而就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电力的生产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经济问题。为了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电力计量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电力计量管理中,这项技术趋向于成熟与稳定。
随着电力计量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这项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减轻相关电力计量的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提高电力的用电安全,促进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益。我国逐渐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电力计量的水平也趋于自动化,这项技术积极的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计量于此同时在对办公的自动化处理、财务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每个人平均的电能消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构建大型的公共设施建筑的平台需要广泛应用智能电表,传统型号的电表配置不够,无法配合完成工作。就更需要提高电力计量的标准化水平,以此来促进电力系统的高效发展,并且也要使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时全面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2.电力计量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2.1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是电力传输中重要的计量仪器,由于电流互感器会受到电流负荷 以及CT变化的影响,所以对电流的感知也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使得电流互感 器对电力的计量产生误差。这是导致电力计量误差的另一原因。
2.2电阻对电力的传输需要
使用到各种电力元器件及电线,这些设备都存在自身电阻,小的电阻对于电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较大的电阻也会对电力的计量产生影响,比如在三相 四线三元件电度表中的中性线,对电力计量的影响会导致较大的误差出现,中性线断开或者施工的疏忽,这种误差如果积累较多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3计量装置安装
计量装置有很多,其中主要计量作用的就是电度表,而电度表的安装工作一般交给普通工人,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能力参差不齐,使得一些电度 表的安装存在问题,影响其计量电量的性能,比如电度表倾斜的过于严重,或者在 安装完成使用前没有调试等,这些都会导致误差的出现,并且误差会因此产生变化 尤其是负荷率较低的情况下,误差的增大也是难免的。
2.4环境温度
电度表的应用环境也有一定的限制,对温度的要求,如果环境中的温度过低 或者过高,都会对电度表中较为敏感的元器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导致的结果便是电压、电流等数值的改变。以至于产生温度附加误差。这也是在炎热的夏季以及严寒冬季需要对电度表的计数进行再次调整的原因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计量点产生的综合误差
相对于电度表的误差目前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如何校对电度表的误差也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但是对于互感器的误差目前还没有引起重视,相关的研究和理论也少之又少,应该考虑其综合误差,这样才能够将误差降低到最小。
3.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完善电力计量管理体系
规矩是保证工作能够高效完成的一个重要保证,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想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营和管理能力,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结合电力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简化冗杂的制度条款,将不适合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尽快废除,改进和完善电力计量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电力计量工作的全过程、动态化、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并且要保证监督整个管理过程,从而保证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和公正性,让社会大众全面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中。还要对电力计量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强化电力计量管理工作能力,将成绩和管理人员的薪酬联系起来,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健全企业管理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从而全面提升电力计量标准化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3.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与此同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电力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在管理中不断融入人人平等的理念,并且要在全面开展与实施具体工作的同时,根据企业内部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出一套与之有关的管理制度。在工作中除了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外,更需要定期检测设备。遇到设备发生事故,要实地进行调查取证,建立全面完善的安装制度,保证各个工作人员都能对工作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与企业的奖惩制度相互结合,才能全面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电力管理水平。
3.3加强电力计量的综合管理
第一步应该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工作,对电力计量设备进行建档管理,实行全程化的监督与管控。应该对设备的维修、改造、报废、购买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这样就能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第二步就是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应该说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把培训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的管理水平,这样就能带动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应该控制相关人员的招聘工作,积极选拔国家重点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些人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们的加入必然能够提高电力计量管理的水平。
3.4强化新技术应用
强化新技术应用是提高电力计量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需重视电力计量人员的培养,通过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电力计量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确保电力计量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研究电力计量技术的时候,电力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加强技术经验交流,构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深入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电力计量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新设备的应用,通过新产品研发,提高电力企业的创新意识,实现电力计量工作的先进性,改善电力计量设备的性能,提高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4.结语
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计量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应用新技术,促进计量技术的标准化,敢于在技术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满足电力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各项标准。全面实施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降低电能的损耗,全面提高整个企业的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能够反映出电力企业的信誉度和发展的潜力。为促进企业的全面稳定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企业在面临各种竞争的时候,能够快速适应并且不断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胜,李云勃. 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20)
[2] 郜连飞.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策略[J]. 电子测试. 2017(04)
[3] 黄鸿卿. 浅谈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策略[J]. 福建质量管理. 2015(12)
论文作者:王志宏,韩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电力论文; 误差论文; 电度表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