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功者的击掌--论大班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对成功者的击掌--论大班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为胜利者击掌——谈大班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胜利者论文,大班论文,幼儿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对幼儿所施以的品德教育是幼儿社会适应性教育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做人的教育。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要想个体在社会中很好的生存、发展,他们必须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什么值得爱,什么值得恨……使他们的一切行为符合社会规则,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重视做人的教育,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会做人,就意味着他能优先占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否则将被社会所淘汰。情感发展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会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构成行为模式的认知结构的知觉或理解参与那就没有情感状态可言”。人的情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学前期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的产生、发展,在促进幼儿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情感是伴随着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自我意识的成熟而发展的。

大班幼儿是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高级阶段,大脑的进一步成熟,知识的相对丰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促使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自我意识也相应地发展到幼儿阶段相对高的层次,这时帮助他们建立较高级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已有较充分的心理基础。

一、变消极的嫉妒心为积极的进取心

嫉妒是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待遇、享受方面不如别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嫉妒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反应,尤其现在的四二一家庭组合模式,是孩子们滋生独占、独享不良习惯的良好土壤,一旦走入社会,在集体生活中,当不能享有特权时,这种消极的情绪——嫉妒便极易发展起来。嫉妒是一种低级情感,有嫉妒心的孩子,往往爱指责别人或想方设法让别人不如自己。

请看在大班活动区——“棋类区”活动中,发生在小朋友中间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李超和马瑞的兽棋棋局中,还有两步鏖战即将结束,李超败局已定,只见他哗啦一下,将棋子搅乱并说此次不算。

镜头二:苏怡和刘凡的棋局中,眼看苏怡败局已定,她哇地一声哭起来,转身离开棋桌,并不再和刘凡下棋。

镜头三:兽棋比武大赛结束,张丁、尹荣获兽棋“棋王”桂冠,在小朋友的掌声中,林子和一鸣的表情极不自然,嘴角撇了一下,像是在说:“有什么了不起!”

在大班活动区开展棋类活动的初期,这样的镜头常有。一部分幼儿当败局已定时,往往表现为毁棋、恼羞成怒、再不同比他强的小朋友下棋或者是暗下决心伺机报复等行为。

虽然,嫉妒总是伴随着孩子们的竞争而产生,但是,这是一种变异的自尊,如果总是让这种消极情感占上风,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一)让幼儿明白嫉妒带来的后果。

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下棋(为了玩,为了使脑子更灵活,为了使自己更坚强);

2.如果自己输了该怎样做(承认自己输了,再反败为胜);

3.如果别人输了该怎样做(表示遗憾,帮他分析一下棋路,教他几招)。

通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只有多动脑、多思考、多练习,提高棋艺,才有战胜别人的资本。如果采取破坏性的行为,自己便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再一次争取胜利的机会。

(二)在努力中取胜。

因为棋类活动是我们大班连续开展的活动内容,这类活动的竞争性非常强,十分利于培养幼儿的进取心,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

1.要先学棋艺。在活动中边学边练,在练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光不服输不行,必须得会下棋,多练几招才能赢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他们的自控能力、自我意识、所表现出的棋风也慢慢成熟起来。

2.我一定要赢。我给小朋友讲了古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发孩子们在竞争中一定要取胜的进取心。

在每日的对奕中,我激励孩子们主动找棋术比自己好的小朋友较量,边较量边学习别人的棋路,这样他们的棋艺也逐渐精起来。当他终于战胜自己的对手时,才会真正为自己的成功而喜悦,而欢呼。

二、为胜利者击掌

为胜利者击掌,这是人在社会适应中一种比较高级的社会情感的外在表现,孩子们在最初的奕棋活动中,自己失败时,面对胜利者除了流露出的嫉妒,还有一种酸酸的心理。对此,我同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我引导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比较熟悉的奥运会,孩子们说他们最佩服乒乓球冠军邓亚萍、体操冠军李宁……。当看到中国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中国国旗在国歌声中徐徐升起的时候,心里也充满了激动、喜悦与自豪。我问孩子们知道那些运动员为拿到金牌都付出了什么吗?知道我们班的王心小朋友是怎样当上“故事大王”的吗?孩子们逐渐明白成功和付出是分不开的,我们应为别人付出之后所应得到的胜利而感到高兴。为胜利者击掌这是最有风度的人,也是勇敢的人。为了培养孩子这种品格,在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

1.失败者主动与胜利者握手。

大班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比较多,在每一次活动中让失败的孩子由发出吹嘘声变为主动与胜利者握手,这样失败的孩子也分享了成功孩子胜利的喜悦。

2.胜利者为失败者加油。

孩子们通过每一次的竞争,明白了胜利与失败只是一时不是永远的,只要努力可由失败者变为胜利者,如果不努力,也能再由胜利者变为失败者。在这样经常性的竞争性游戏中或者说数次真正的竞争中,孩子们产生了深刻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情绪体验并逐步得到了强化。

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不是游离于幼儿生活之外的空头说教,它是与生活体验分不开的,是在幼儿园、家庭所涉及的多种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既定情境中使他们产生、发展、强化良好的情感,抑制、抵消、弱化消极情感;在具体活动的操作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一次次的竞争中,锻炼他们沉稳应战,胜不骄,败不馁,在失败面前坦然为胜利者击掌。这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将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他们的人生变得更丰富、更快乐。

标签:;  ;  ;  ;  

对成功者的击掌--论大班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