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利工程项目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地基及基础处理工程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例如浆砌石墙、河道固滨石笼防护工程等在施工后不久便倒塌及损坏,这都是由于一些施工单位对基础处理施工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引起的。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点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处理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相比较普通的地基,水利工程更容易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怎样更好的保证地基的稳定性,是关系到整体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水利工程普遍规模非常大,相应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非常严重,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地基处理这个环节,为更好的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水利工程地基现状
水利工程中地基的问题最为繁杂和棘手。因为其较为堪忧的地理环境,再加上有质量问题的地基,容易造成坍塌或倾斜事故,进而承担严重的不良后果以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地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抗滑构造面的强度降低,不能肩负较大压力,比如地质可靠性、抗滑性等,均不满足工程规划中对地基的需求,导致其不能达到地基顶部建筑物对可靠性以及抗滑性的严格需求;其次,地基的土属于软土类型,其强度十分低下,很难满足顶部建筑物的负荷标准;再或者是地基中土的强度没有均衡布置、土质拥有相对脆弱的地方,在地基建筑物的强大压力下造成较为明显的下沉,导致地基上层的建筑物也连带发生破坏现象。若水利工程中的地基在组织较为分散的砾石层或者渗水性较好的地方,这种地基还会发生渗透的情况,致使其损坏或者水利梯度大大超过可以承受的范畴。
2水利工程地基及基础处理的常见的施工技术
2.1应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具有粘结度高的特点是因为它的材料所致,它是由碎石、水泥、粉煤灰等材料制成的,所以被经常应用到地基改造的施工中。经过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所改造地基具有很好的承压能力,当地面建筑物压力增加时,地基可以很好的分散其压力,减少地基变形程度的同时增加地基的抗压能力。
2.2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由砂土和粉尘所组成的软土地基很容易对土质层的基础微粒层造成影响。它的特征就是承载力差、含水量高、土质空隙较大。假如软土地基存在,就会造成建筑物过重导致的受力不均出现形变,致使建筑物出现下沉,严重时出现坍塌,根本不利于水利工程的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基处理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软土处理,所以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要采用国际最前沿的技术,在施工前就对地基的土质进行勘测,并且在勘测过程中做好计量工作,一些内在与外在的可变因素都要考虑其中,将实验数据与实际数据相结合来充分考虑软体地基的承受能力,利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通过砂石换填垫坑夯实技术、加载技术、旋喷注浆技术等来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加固,并且在排水性和渗透性方面做一定的改动,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难度。
2.3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就是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水利工程施工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先张法预应力管状,其管桩主要由端头板、钢套箍、圆筒形桩身所构成。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进行沉桩时可以采用锤击法、静压法、振动发以及预钻孔法。现阶段水利施工过程主要采用静压法。因为打桩过程的特殊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静压法。并且在施工结束之后,要对管桩进行全面检查从而确保整体施工质量。
3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3.1换填土处理技术
换填土处理技术常常被运用于水利工程软体地基处理中,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借助机械设备全部挖出那些不符合地基施工要求的软土土质,使用符合要求的土质(常见如:碎石、粗砂、鹅卵石等)代替软土土质垫层,再填入灰土、素土、砂垫层等等,然后夯实上述土质,以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增强软土地基的透水能力和承载能力,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下一道工序顺利进行。换填土处理技术适用于水利工程中某一段或者某一点的软土地基,不适用于大范围的软土地基中,换而言之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主要发挥辅助作用。
3.2强夯处理技术
水利工程地基常常是由砂土和黄土构成的软土,因此,可以通过夯锤的方式处理软土,从而达到加固地基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比如,在某次施工中,水利工程的一条渠道地基为黏砂多层结构,渠道底板主要处于中壤土、细砂土、重砂壤土中,中沙壤土和细砂土质不均匀,而重砂土壤具有地震液化的潜质,待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后,决定运用强夯处理技术处理地基,具体过程为:选择单击夯击能300kN·m夯击4次,前面3次夯锤的落距均为14m,最后1次慢夯的落距为5m。在对地基处理后,对夯区中的土样开展试验分析,结果发现,在运用该处理技术后,成功地解决了地震液化的问题,且处理的质量符合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
3.3压喷射注浆技术
注浆也常常被称为灌浆,即把两类特性的浆液按照一定比例融合,再应用钻孔技术将混合好的浆液摄入地基缝隙中,从而让其在地基中不断扩散,并逐渐渗透下去,最终实现地基硬化,发挥加固地基和防水的目的。压喷射注浆法的操作程序分为钻孔、插管、高喷施工、冲洗四个阶段。注浆作用主要表现在粘连凝固,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加密效果,被填充的土质产生割断水流的效果。压喷射注浆技术是在传统的夯实法、换土层法、挤密法等地基处理方法中不断创新而来的一种现代地基处理技术。
3.4排水固结技术
排水固结技术主要是采用各种技术来降低水利工程地基土质的含水量的技术,以提高地基土体强度。排水固结法主要是借助专门的排水设备(沙井、塑料水管等)将软地基中的水分排出,从而降低地基的土孔隙率,使地基固结且变形,达到提高地基牢固度的目的。排水固结技术适用于水利工程中饱和、软弱的土层,如果是地基为渗透性较差的泥炭土,则要谨慎应用该技术,以免引起水利工程排水性能下降。
3.5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可以分为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两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要有降压法和锤击法两种。降压法主要是通过压装机自身的质量和配重的质量,经科学压樑后,借助管桩侧面夹子将管桩夹住,然后再将其压入土中。锤击法沉桩具有质量高、速度快等优点。在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处理水利工程地基后,需要认真检查管桩,常常运用桩基低应变法和桩基高应变法监测单桩的承载力,影响预热力管桩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极限侧摩擦力和桩极端极限阻力。目前,预应力管桩技术主要应用于沿海地区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中,不仅有效地保障了水利工程管桩基础处理的质量,而且还提高了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要不断的创新,提升自身的施工水平,地基处理施工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基处理施工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设计要求,并应有针对性进行。在不断提升地基处理工程质量的过程中,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才能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保证了水利工程施工后的质量安全和安全隐患的消除工作,以促进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昆艳.水利工程地基施工关键技术与技术管理路径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04):159.
[2]王旭峰.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双向水泥搅拌桩的技术处理[J].南方农机,2017,48(2):94.
[3]吴金丹,于泳.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5):210
论文作者:涂义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地基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预应力论文; 土质论文; 管桩论文; 水利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