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季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在国家经济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景观规划和优化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突显出来。本文首先对当前国内新农村景观设计的规划发展原则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分析了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重点对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特征以及新农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新农村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设计;规划布局;田园综合体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国内新农村景观设计等方面越来越关注。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有利于提升区域内的发展水平,优化环境建设效果。因此,如何更加系统地分析出国内新农村景观设计规划原则,结合不同地区的国内新农村景观设计现状,优化设计方案,成为了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国内新农村景观设计的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是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自然环境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在对新农村景观进行设计时,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要从区域内部广大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收集和整理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对于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建议和意见。将广大村民放在主人翁的位置,在对新农村景观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坚持和谐统一的发展原则。将个体的主观感受作为新农村景观设计各项工作开展的核心要素,真正打造出更加符合区域内部成员发展的现代化农村生活空间[1]。
(二)生态农业发展原则
新农村景观设计和规划需要充分地结合农村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机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融合自然环境的规划建设理念。在对新农村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要对乡村地区建设的主体以及自然原则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同时,在对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环节中,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农业进行景观改造,景观水稻的规模化种植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提升观赏价值;将住宅景观与农家田园结合,既具有传统氛围又具有新农村的特色;有机蔬菜也可以加入设计理念,有机食品的产业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同时又有益于生态环境。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特点,在原有的乡村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绿色的生态廊道,从而建设出具有更高美感和生态价值的新农村景观[2]。
(三)形式多样原则
对于现代化的新农村景观设计工作来说,工作内容较为复杂,设计项目以规划的内容较为广阔。在实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地规划。坚持多样性的设计原则,有利于综合发展新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以及田园生活景观等。在设计时,坚持就地取材的发展理念,可以在节约经济建设成本的同时,充分地彰显农村地区的养生田园的景观发展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国内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特征
通过对国内农村地区的规划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大部分村落在早期发展阶段,大多在山川河流附近选址。此种发展方式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国内早期的人类起源以及地理位置所决定。村落的选址需要保证居民基本的粮食供应和人身安全。在现代化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在满足了自身的生存需求之后,开始向往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有机农业结合农业规模化景观,同时与人性化景观互补,有利于发展出更为丰富多样的新农村景观设计,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形成独特的田园综合体,村落的规划和布局开始逐渐呈现出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特征[3]。
(二)新农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形式相对单一
根据相关领域的调查和研究显示,国内大部分地区农村地区在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有30%的村庄拥有公共绿地。但是,绝大部分拥有园林以及其他类型公共绿地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对公共绿地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应用。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形式相对单一,导致了现有的园林管理布局的模式无法直接地体现出乡村气息,让人无法真正体验到亲切自然的乡村生活。
2规划布局混乱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农村景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缺乏全局视角,未能从总体的发展环节对现代化景观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设计;缺乏生态农场、生态田园、有机农业等有关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段。国内大部分农村地区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都缺乏相应的村镇总体规划布局发展目标。虽然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逐渐重视到这一点,但是从最近几年开始制定的总体规划方案,实施效果尚未可知。项目规划发展原则,同时村镇地区的实际规划和发展联系并不十分紧密,村镇规划和管理工作的衔接问题较为突出,单纯地套用简单发展模式,不利于区域整体的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3设计观念保守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国内城市化建设进入到后城市化阶段,城市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开始逐步地重视到农村地区的规划和建设,新农村景观设计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就目前国内新农村景观设计和规划的工作状况来看,城乡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为明显,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层次较低,景观设计效果不够理想。部分新农村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在开展规划工作时,设计观念相对保守落后,采取了照搬套用城市发展模式,使得新农村景观设计风格更加混乱,因而必然开发出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养生康养”的形式,结合田园吸引人民群众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三、国内新农村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宏观规划策略
1规划选址
通过前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在开展现代化新农村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我国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能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原则,以宏观全局的视角,对新农村景观设计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比如,在开展新农村景观设计工作时,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对景观设计的区域要素、邻里要素、社区要素、生态要素、农业要素、民生要素、场地建设和用地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我国某地区在进行新农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了谷歌地球的卫星遥感图片,结合GIS软件进行地形高差分析,对区域内部的景观位置以及道路交通情况等进行了设计规划,根据交通图和地形图等,综合分析出最优的新农村景观设计位置。
2场地规划
根据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场地规划可以借此提升设计的效果。将各个环节得出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保留和强化。比如,我国某地区的新农村景观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区域内部的场地规划设计工作时,根据场地选址以及场地分析得出的相应结果,对区域内部的地形地貌、气候、日照采光、建筑以及植被等多项要素进行了集中管理,同时还结合了区域内部的历史文化等人文要素,对新农村景观进行了合理地规划和设计。
论文作者:贺靖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新农村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景观论文; 地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农村论文; 原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