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生态住区规划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构成因素之间的简单关联,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功能整体,以自然协调为核心、人类参与的系统组织。作为城市小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的城市生态小区的建设对小区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1生态小区内涵及其特点
从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小区是一个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由人和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其生态系统结构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不存在任何生态阻滞和生态功能板结的现象,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高度畅通,整个生态系统处于生态良性循环之中。生态小区系统具有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生态化”的协调发展的子系统,强调自然和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和整体生态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性和循环利用的高效性。
2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及规划目标
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包括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目标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3小区建筑规划设计重点
3.1规划选址
住区总体的规划选址要结合具体自然地貌,这主要表现在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格局和生物物种的尊重和关照,对住区地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视。规划设计要结合自然,尽量保留原有植被,结合水文特征、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要素,并对开发建设可能引起的自然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并适时地进行同步恢复和补偿,使之趋向新的平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
3.2居住群体的布置
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居住群落功能,布置好居住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3.3 注重住区的空间形态
“生态住区”特别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尊重,而人的健康舒适感还体现在心理上。国外的设计师在规划时非常注重住区的空间形态,讲究多中高层的建筑配比,特别是人在其中的感受。人们在其中感到空间丰富,尺度宜人,环境设计实用精致。在公认的一些优秀的住区中,没有不顾朝向的围合和曲线,人们的家园在花草的掩映下,有高有底,各具表情,空间效果十分生动,但实际上每栋楼仍然整齐的排列,有很好的通风和日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国内的设计人员往往更追求气派和图案化平面形态,大面积的广场与草坪,有意的围合和花哨的表现图。
3.4建筑外墙保温
建筑外墙需要做成节能墙体,即内保温墙体和外保温墙体。长期以来,内保温节能墙体应用的范围较广,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内保温墙体极易形成冷桥现象,影响了保温性能,同时由于内保温是在室内墙面进行的,不仅占有室内的空间面积,而且内墙面发生虚鼓时也不利于二次装修的进行。所以目前的建筑进行保温墙体选择时,通常都会利用外保温墙体,尽管外保温墙体在经济性方面不如内保温墙体,但其有效的规避了所有内保温墙体的不足之处,具有较好的热效率,而且无论是新建设房屋还是节能改造建筑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性能上更为优越。
3.5居住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居住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居住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3.6景观绿化
建筑和绿化都是住区的重要组成要素。在绿化规划设计中,应该摒弃以前过分注重人工构筑物、过分重视建筑小品的传统,减少只有观赏价值的大面积不可进人的草坪,而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林地的遮荫作用调控环境温湿度,根据全年及夏天的主导风选择植栽的方式和植被种类,以获得夏季所需的穿堂风或阻挡冬季寒风。注重发挥绿色植物净化大气、防风、防尘、防噪的作用.通过绿色植物而改善局部小环境。在设计上除了注重平面绿化外,还应加强立体绿化设计,如屋顶绿化、山墙攀悬绿化等,从而形成立体绿化网。并且在绿化布局、植物搭配、色彩搭配、季相变化等方面精雕细琢,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居住生态环境。
3.7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8 合理利用水资源
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在住宅小区,根据用途设置两套供水系统。(1)专供饮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2)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3.9社区功能设计分析
考虑不同场景的耗电量,合理平衡日常、节日、重大节日等不同场景的照明层次规划。小区处于沿海城市,设有风能发电路灯,洁净环保。另使用景观灯、泛光灯、节能灯、LED变色灯几种类型灯具。大量选择节能灯,其光效高、寿命长、显色好、体积小巧、造型美观、使用简便,最重要是节能环保。
4结论
生态小区规划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们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参考文献:
[1] 王明前,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准则,建筑知识,2011(6)
[2] 张炜. 浅谈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7) .
[3]杨业瑞.绿色住宅内涵探析[J].城市开发,2002(1)
论文作者:黄若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生态论文; 小区论文; 墙体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自然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