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 719000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和提高语文水平而服务。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营造读书环境,让学生想阅读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们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四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课堂教学启趣。课堂教学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要注重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追求掌握求知的欲望,即要着眼于课内向课延伸,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从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作延伸,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如在教授《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章节,学完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向学生推荐巴金的《家》等有关书籍,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自觉地对课外读物产生深厚的兴趣。
2.利用榜样引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文学巨匠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经常向学生讲解名人读书故事,培养学生的理想,就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对校内或是课外阅读出色的、班级中写作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要进行及时表扬,并让学生介绍经验,激发其他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有一位学生读过《登徒子好色赋》后,在自己的作文中模仿写出了“增一点则嫌黄,减一点则嫌绿”的句子,教师表扬后,该学生读书的情绪更高了,而其他学生也纷纷学习从课外书籍中寻找好词佳句。
3.听故事激趣。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是在课外了解到新鲜事情后,总想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举办故事会,让学生讲故事,调动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拓宽视野,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4.开展活动提趣。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要专门给学生们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比如“词语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读擂台赛”等。可在板报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论文作者:呼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课文论文; 兴趣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外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