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险业高端智库发展打牢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业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保险业积极改革创新,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全国保费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总资产首次突破10万亿元;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资金1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赔款和给付7216亿元,较三年前增长84%;保险业增速达17.5%,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的一年;保险行业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世界排名从201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3位。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目前,与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保险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保险业高端智库建设,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科技支撑和文化支撑,是推动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客观需要。 2014年,中国保险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保监会重要部署,紧扣“创新发展智库”建设,广泛调动行业内外力量,扎实开展理论研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精心组织学术研讨,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和重大活动。一是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研究,为保险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围绕保险业服务“五大领域”,开展《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农业再保险体系与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农业保险市场需求调查》等重大课题研究,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举办“保险强国之路”学术年会、新“国十条”省市金融办(局)负责入座谈会。二是推进保险业基础建设,为保险业创新发展奠定基础。与中国气象局等国家相关部门及教育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探索建立火灾、气象、农业,医疗、海洋、汽车等风险和保险实验室,研究灾害风险规律,为行业科学发展积累数据基础;联合国家卫计委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保险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建设,促进保险业与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共享,有效管控保险业医疗理赔风险;与人民大学博士流动站、特华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保险业改革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研究人才。三是挖掘宣传保险历史文化,为保险业创新发展提供文化根基。启动《中国保险通志》编修,形成保险史研究及编撰总体方案;积极推进《中国保险史》研究和编纂。 加强保险业高端智库建设,是建设和用好保险业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智力资源是保险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实现保险业更快更好发展,需要一支人员素质过硬、结构优良、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壮大,涌现出大量宏观经济、社会保障、灾害管理、法律等保险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保险业改革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矛盾和问题,建言献策。加强保险业高端智库建设,有利于广泛联系、加快培养、组织带动保险业改革创新发展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成团,拧成绳,为保险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标签:保险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