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节能减排能力的测度与政策促进&以东北地区为例_节能减排论文

中国区域节能减排能力测度与政策推进——以东北地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地区论文,为例论文,中国论文,节能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2009年人口总量为1.088 5亿,土地面积为79万km[2],占全国的8.3%,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能源生产基地。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迅速扩张,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5年,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以及《“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要求,东北地区各省明确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规定2008年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10年进行期末考核。在2008年的中期评估顺利完成之后,2010年期末考核又近在眼前。目前主要任务是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推进科技发展和结构升级,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努力完成2010年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期末考核目标。

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及其能源环境状况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能源供需结构日趋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状况不断改善,构筑和谐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基础进一步夯实。

1.1 经济发展水平

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以来,我国东北地区经济迅速扩张,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 078.2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51%,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 212.49亿元、7 278.75亿元、8 587亿元(见图1)。而且,各省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结构态势,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并不太低,除辽宁为9.3%,吉林、黑龙江的都在10%以上;三产比重都不高,均低于40%;第二产业对各省GDP的贡献达到50%左右,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见图2)。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东北地区各省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4个百分点(见图3)。

1.2 东北地区能源供需

近年来,东北地区加强了能源供需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能源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但是,能源供需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节能挖潜、开流节源依然是东北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主要途径。

1.2.1 东北地区能源生产

东北地区能源生产有以下特点。一是石油产量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供应基地之一,2008年原油产量5 918.26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31.1%,而且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达到4 020.47万t。二是原煤产量并不很高。2008年原煤产量为20 235.33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7.2%。其中,黑龙江原煤产量最高,达到了9 760.12万t。三是天然气储量较少,产量仅略高于中部地区。2008年天然气产量44.55亿,仅占全国总产量的5.5%,也主要集中于黑龙江,产量为27.1亿。四是水力资源蕴藏量不足,水力发电量比较低。2008年水力发电量115.05亿kWh,占全国总量的2.4%,其中,最高的吉林为58.91亿kWh(见表1)。

1.2.2 东北地区能源消费

从总量来看,2008年东北地区能源消费量为35 004.01万t标煤,占全国总量的10.37%,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中,煤炭消费量45 128.28万t,石油消费量11 471.73万t,天然气消费量63.51亿,一次电力消费量2 607.58亿kWh。从各省能源消费量看,各省之间能源消费量差距较大。辽宁消费量最大,为17 801万t标煤,占东北地区能源消费量的50.85%;其次为黑龙江,9 979万t标煤,占28.51%;吉林7 221万t标煤,占20.63%。从地区分布看,以煤炭消费为例,辽宁消费量最大,接近2亿t标煤,而吉林的煤炭消费量却不足1亿t标煤(见表2)。可见,煤炭依然是东北地区最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石油消费水平也较高。

从能源利用效率看,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单位GDP能耗为1.617 t标煤/万元、1.444 t标煤/万元和1.29 t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426 t标煤/万元、1.979 t标煤/万元和1.895 t标煤/万元,单位GDP电耗为1 223.81 kWh/万元、885.93 kWh/万元和865.9 kWh/万元。东北地区还没有单位GDP能耗小于1.0 t标煤/万元、单位GDP电耗小于1 000 kWh/万元的省份;但黑龙江和吉林的单位GDP能耗在1.0至2.0 t标煤/万元之间、单位GDP电耗小于1 000 kWh/万元;辽宁的单位GDP能耗在1.0-2.0 t标煤/万元、单位GDP电耗在1 000-2 000 kWh/万元。总的看来,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黑龙江和吉林的能源利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

1.3 东北地区环境保护

随着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较明显。2009年,环境保护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公众对环境状况满意度调查”,在对环境状况改善的满意度方面,东北地区的公众对环境整体状况改善的满意度最高[1]。在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大幅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更要警惕环境污染问题的反弹。

2 东北地区的节能减排现状

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东北地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本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生态和环境整体状况不断改善,努力实现东北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目标实施进度滞后、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2.1 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还较低,比发达国家落后近20年,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2]。即使与国内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省市(如北京、上海等)相比,黑龙江、吉林有不小差距,辽宁的差距更大,东北各省能源利用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成为本地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2.2 节能目标实施进度略显滞后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节能降耗也取得较大进步,但总体节能形势不容乐观。从能源利用效率看,黑龙江和吉林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辽宁则处于中等水平。但从节能目标的累计完成进度来看,至2008年底,东北地区各省均未完成节能目标60%的任务,辽宁和黑龙江接近完成60%,分别为58.63%、56.68%,吉林仅完成40.52%,节能压力较大(见表3)。

2.3 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近年来,东北地区各省工业废水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减缓趋势。从COD减排目标的累计完成进度来看,到2008年东北地区各省完成COD减排目标60%以上的省份有吉林、辽宁等2省,分别为78%、72.3%,黑龙江接近完成COD减排目标60%,为53.6%(见表3)。

2.4 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以来,东北地区各省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废气污染排放强度依然较高,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从各省减排目标的累计完成进度看,至2008年年底,东北地区各省均未完成减排目标60%的任务,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完成46.16%、25.06%、16.73%(见表3)。

3 东北地区节能减排能力测度及投资机会

为实现《纲要》和《计划》的战略目标要求,东北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强化了节能潜力的挖掘以及和COD的削减,为社会实现不同类型的节能减排投资需求。

3.1 节能能力与投资机会

节能能力测度模型:

令i取2008年中期评估数据,j取2010年期末考核数据时,根据东部地区《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4]和《“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5]统计数据测算,从2008年至“十一五”末,东北地区各省总的节能能力达到4 935.1万t标煤,如果按每形成1 t标煤节能能力的投资需求为1 500元测算[6],东部地区节能投资需求高达7 402 650万元。从各省节能能力测算情况看,从2008年至“十一五”末,辽宁、吉林的节能能力均都在2 000万t标煤左右,分别为2 113.47万t标煤、1 824.43万t标煤,黑龙江的节能能力不足1 000万t标煤,为997.2万t标煤,三省所形成节能投资需求分别为3 170 205万元、2 736 645万元和1 495 800万元。

3.2 削减能力与投资机会

削减量测度模型:

随着近年来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明显改善。令当i取2008年中期评估数据,j取2010年期末考核数据时,将《2008年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7]和《“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3]中的削减量控制目标提供的数据代入公式(5)进行测算,东北地区从2008年至“十一五”末排放消减9.95万t,占全国削减量的13.73%;由于每消减1t 折算成2.498 7万元[8]的治理投资额计算,根据公式(7),至“十一五”末,东北地区削减的治理投资额度为246 822万元,超过二十四亿元以上的相关投资机会。从每个省减排情况看,辽宁的削减达到7.77万t,其治理投资额度为192 744万元;吉林、黑龙江等2省削减量分别为1.35万t、0.83万t,治理投资额度分别为33 488.4万元、20 589.2万元。

3.3 COD削减能力与投资机会

COD削减量测度模型:

令当i取2008年中期评估数据,j取2010年期末考核数据时,将《2008年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和《“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的COD削减量控制目标提供的数据代入公式(8)进行测算,东北地区从2008年至“十一五”末削减COD5.64万t,占全国COD削减量的10.24%;由于每削减COD1 t折算治理投资4.481 5万元[9],根据公式(10)进行测算,至“十一五”末,东北地区COD削减的治理投资额度为252 756万元,可带动相关产业近二十五亿多元的投资机会。从各省减排情况看,黑龙江、辽宁的COD削减量均超过了2万t,分别为2.42万t、2.29万t;吉林的COD削减量不足1万t,为0.93万t。三省的COD削减的治理投资额度分别为108 452万元、102 626万元和41 677.8万元。

4 东北地区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4.1 全面实施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能源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节能减排举措的重中之重就是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切实制定物流业、会展、金融保险、旅游业等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推进文化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它们结构层次,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②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技术产业;③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也要防止重复建设;⑤大力推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⑥积极培育新兴潜力型产业,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10]。

4.2 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主体,积极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充分挖掘东北地区的人才优势,加强技术攻关,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关键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双高双低”产品。可以通过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以及设立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大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淘汰和禁止高耗能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提高这些传统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东北地区工业体系向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更高端转变。

4.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的循环式使用、产业的循环式组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2)以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提高医药、化工、建材等“三废”产生量大的重点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3)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清洁燃烧,加强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抓好以辽河、松花江为重点的河流治理;(4)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在煤炭、建材、轻工、化工、冶金等工业行业采用先进技术,降低产品能耗、物耗和废物排放;(5)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推广绿色包装,发展循环经济型企业、建设循环经济型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协调发展。

4.4 丰富完善节能减排的调控手段

发挥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实行财政投入、财政贴息补助、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政策,鼓励发展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完善生态补偿专项政策;建立排污额度交易制度,提高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多渠道的节能减排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加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国债等各类生态环境专项建设补助资金。

完善节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根据国家节能法修订并完善东北地区各省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具体办法,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监督管理、检测评价和考核,实行节能减排责任制,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管理。

标签:;  ;  ;  ;  

我国区域节能减排能力的测度与政策促进&以东北地区为例_节能减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