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价值论文_吴湄刚

浅析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价值论文_吴湄刚

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康复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发育指数及智力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价值

小儿脑瘫是常见的临床疾病,是由于幼儿的脑部神经出现再生困难,最终导致脑部损伤,引发肌张力出现异常姿势、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反射异常等现象。小儿脑瘫患者也可能患癫痫、语言障碍以及听觉视觉障碍等疾病,若不尽早采取有效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1]。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小儿脑瘫患者采取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文章主要研究了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价值,现将此次研究进行如下报道: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对象均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为18例,女性为12例,年龄在0.5岁-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4±1.27)岁;对照组患者男性为22例,女性为8例,年龄在1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5±0.45)岁;两组患者中四肢瘫痪为14例,三肢瘫痪为26例,截瘫5例,双侧瘫 5例,双重性偏瘫痪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徐动型患者口服安坦片,3次/d,每次1mg;痉挛型患者口服巴氯芬片,3次/d,每次1mg,其他类型的患者可根据其病情选择苯二氮卓、肉毒素A、丹曲林以及巴氯芬等药物进行治疗,3次/d,每次1mg,连续治疗5d。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进行治疗。针灸:应用1.5寸头针与患者头皮成15°夹角处刺到帽状腱膜下,并且停留60min,留针期间300次/min的频率进针3次,两天一次。康复手法:头针取患者的足运感区、运动区、智力区、一级语言二三区,体针选取患者的内关、风池、百会以及合谷等穴位。智力低下的患者可增加肾门穴位;合并有肢体瘫的患者,下肢者加阳陵泉、解溪等穴位,上肢取肩骨禺、曲池等穴位;合并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增加廉泉、哑门等穴位;合并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可增加听会、听宫等穴位,两天进行一次康复手法治疗,一个疗程为30d,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且两个疗程的间隔时间达到3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定指标

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运动功能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其中显效:患者恢复正常的发育顺序,无异常姿势,肌张力得到明显改善,肢体运动与智力完全恢复正常,且语言清晰;有效:患者恢复正常的发育顺序,异常姿势逐步消失,肌张力、反应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智力等得到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发育顺序、肌张力、异常姿势、肢体运动功能、 智力未得到改善,病情恶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意义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表示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x

治疗后,研究组30例患者显效为25例,有效为4例,无效为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8例,有效为3例,无效为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由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MDI、PDI指数分别为(82.55±5.20)分、 (75.85±4.15)分,对照组患者的 MDI、PDI指数分别为(81.40±4.90)分、(73.42±5.95)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DI、PDI指数分别为(98.88±8.30)分、(86.69±8.10)分,对照组患者的MDI、PDI分别为(83.54±4.50)分、(75.44±4.90)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I、PDI指数分别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MDI、PD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脑瘫属于幼婴儿常患的一种临床疾病,也是一种多发性、难治性的疾病,这种疾病指的是小儿出生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会使小儿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严重者极有可能导致残废,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针灸治疗能够刺激患者身体细胞的觉醒神经,改善其身体各功能的运行状况,最终促进患者的神经细胞得到修复或者再生,对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给予小儿脑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手法能够促进其大脑皮质兴奋,帮助患者的细胞发育并加快患者的新陈代谢速度,这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康复手法中的推拿环节对患者的身体关节、穴位及肌肉等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够促使患者身体细胞觉醒,通过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针灸合并康复手法治疗,可有效舒缓患者神经系统,对患者身体有良好的放松效果,有利于患者身体发育及成长[2-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运动功能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小儿脑瘫患者采取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莺.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06):55-56.

[2]周爱真.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10):225.

[3]孔令霞.针灸配合康复手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28):162-163.

论文作者:吴湄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浅析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价值论文_吴湄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