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型实验的化学实验呈现形式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实验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微型实验是用小型的仪器、装置和极少量的试剂进行的一类化学实验。其特点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及实验仪器微型化,可以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排废量,减少环境污染,缩短实验时间并且安全可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微型实验的形式呈现实验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自学等多方面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微型实验案例研究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尝试用微型实验的内容和思路来呈现一些化学实验,启发学生沿着“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结论”的思路去设计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1:识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探究目的】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探究准备】收集1个空药板(如复方大青叶片),收集8个空塑料眼药水瓶,在家庭或到学校实验室盛上少量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等。
【探究设计】参考图1与同学合作设计实验步骤。
【探究记录】
图1 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反思交流】
1.根据实验结果,你手中的液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2.怎样识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案例分析:这是鲁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用微型实验改变实验呈现形式后,将实验方案发给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进行的实验探究,实际上学生在课下收集实验用品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课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后,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有的学生可能参考给出的微型实验图示,有的学生可能从材料准备中就有所感悟,有的学生可能参考教材实验步骤等等,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很快设计出探究的方案。由于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从课下准备就已开始)和明确、直观的实验图示,过去实验设计难、慢、乱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也改变了过去步骤设计依赖教师,方案设计难以整合的教学难点。也由于探究的过程,绝大部分由学生亲身参与决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的主动性,真正能体现“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实验新要求,能有效克服学生“只注重观察实验现象”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反思与交流”中两个问题的驱动下,能顺利得出结论或悟出要学习的知识点。
案例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的反应
【探究目的】探究的化学性质——与的反应。
【探究准备】3支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小注射器,2支分别盛有和稀盐酸的注射器,2根近2厘米长的细胶管(自行车气门皮),小铁书夹等。
【探究设计】参考图2与同学合作设计实验步骤。
【探究记录】
【反思交流】
1.盐酸是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一种气体而不是酸,是什么原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呢?
2.增加“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案例分析:这是鲁教版新教材第四单元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的一个实验。教材直接给出实验的步骤,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过程,观察现象,思考推理原因,从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我们以微型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实验,增加了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对比实验,为的是搭建思维的桥梁,使学生明确是酸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这种呈现形式,不但方便了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而且能促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依据实验事实,自主得出实验结论。
案例3:探究实验室制取的药品
【探究目的】探究实验室制取的药品。
【探究准备】盛有稀盐酸、稀硫酸的2个眼药水瓶,盛有粉末的青霉素瓶2个,4个小试管,用吸奶管制成的小药匙等。
【探究设计】参考图3与同学合作设计实验步骤。
【探究记录】
【反思交流】
1.比较四组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需要,你认为哪组药品适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案例分析:这是鲁教版新教材第四单元第四节“活动天地”栏目中,我们补充增加的一个探究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可以做演示实验,条件允许的学校也可以做学生分组实验,初学时一般以前者居多。我们增加“探究实验室制取的药品”实验,目的是增加这个传统实验的探究性,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用自己探究确定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啊!教学实践证明,增加这个探究实验,并没有影响教学的进程或耽搁教学时间,却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应该说,用微型实验来呈现这个探究性实验,由于材料准备和实验图示的启示作用,学生设计出探究的步骤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困难,能较快想出“将两种酸分别与两种固体粉末进行两两混合”,最后能通过比较现象,自主“发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药品。并且,通过收集和自制仪器,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确实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在微型实验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我们深切感到,以微型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实施实验探究教学,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且在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探究原来离我们这么近。用微型实验来设计和呈现实验内容,使得本是课内的探究,首先从课外开始(学生收集、准备实验用品),实验的设计甚至在课前就有了腹稿,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里已经尝试了探究,带着疑问进入了课堂;也有的学生把自己尝试制作的仪器和收集的替代品集合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微型实验箱,不仅能在课堂上做实验,也能在课下动手探究,还能带回家去实验。在“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时,学生们赞叹科学家的探究故事之余,也感叹“探究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啊”。
2.我们也会“做科学”了。通过“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结果”的呈现形式,学生很快自觉形成了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思路,主动依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步骤,学会了随时记录实验现象,依据问题的引导得出结论,能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由于有充足的探究时间作保证,并且“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加之在“反思交流”中我们注重用典型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过去学生不能自主提出结论的局面,在微型实验教学中已扭转,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出结论,再也不用念课本上的现成文字,或让老师费力“催生”了。这样,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充分动手、动脑,充分体验了“做科学”的乐趣,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结论原来是这样得出的。微型实验的教学设计强调从实验过程中去学习化学知识,实验的步骤自己去设计,结论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己得出,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了通过实验去收集证据。在过去的分组实验中,学生十分关注实验现象和实验的结果,往往带着已知的现象和结论去做实验,但在微型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完实验才能告诉你”。
在微型实验内容呈现的设计中,我们注重了“探究记录”的整理,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展现,并通过设计典型问题组,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所以学生能充分体验“结论原来是这样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