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城市道路维护管理处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已经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各大中小城市在建设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应该适当地让其与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在建设城市化的过程中,对城市道路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与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笔者结合以往工作经验,首先对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做了概述,进而对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的探讨研究了优化城市道路设计的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行人对城市交通道路以及设施的要求也在快速地提升,对于城市道路的观赏功能、便捷功能、使用功能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城市道路设计当中的实用、安全能够同便捷、舒适相互的统一,加强城市道路设计尤为重要。
1、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1.1、道路运输的经济性
城市道路经济性体现在城市道路工程综合费用的经济性及道路交通运输费用的节省等方面,就是以最少的工程建设费用,维护费用,获取最大的服务水平以及节省交通运输的成本。因此,在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城市道路,街坊建筑,公用设施等的布置,要根据交通性质,流向,流量的特点,结合现状地形合理的布置线形及断面,尽可能使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的交通干道比较便捷,以减少行车干扰和行车延误,对次要城市道路则不一定强求线形平顺,而应着重地形,以降低工程费用。
1.2、交通流畅与安全
城市道路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是道路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根据城市市政的规模,道路性质,恰当的选用路段、道路交叉口的计算行车速度,对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流畅有着重要意义。
1.3、重视环境保护
城市是人们集中进行生产和居住、生活的地方,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大量机动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必然会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干扰,汽车在行驶中排放的废气与噪音,在城市中成为一个流动的污染源。道路规划和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注意结合城市道路性质,自然地形,交通分隔带的设置,加强绿化,并妥善确定城市道路网的密度以保持居住建筑区与交通干道有足够的消音距离。
2、城市道路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多。但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也伴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对城市道路设计实用性方面的缺陷,非常容易造成道路交通堵塞。例如,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中,通常出现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现象,导致交叉口的设计缺乏实用性,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能力等等。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道路设计中,缺乏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车道线、红线等设计。实际工作中,对于城市道路的设计通常有着一定的规范标准,而有很多城市道路设计的车道线和红线却与道路设计规范不符,尤其是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导致市政交叉口的车辆通行受到一定的限制,继而造成对其他城市道路路段甚至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的下降。另外,道路设计一旦缺乏实用性,再加上过往行人量的影响,就会使得市政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大打折扣,城市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也会导致城市道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偏低,而且,城市道路不合理的设计也会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3、优化城市道路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3.1、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在过去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往往习惯于将道路工程方案的重点放在土木工程建设,而忽视了城市道路网络的整体性,对于道路的交通功能表述不清楚,最终导致道路规划方案的设计重点不够明确,而不能全面反映道路建设所涉及到的交通系统,在道路施工中难以正确执行设计方案,而且结论缺乏有力的支持,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与土木工程之间缺少必要的概念设计环节。因此,为了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效率,应当在道路规划设计与土木工程之间架起概念设计这一桥梁,并融入系统学原理,并以上位路网规划作为设计的依据,对于道路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可采用一体化设计思想,从而充分体现出规划的意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城市道路设计方法
3.2.1、曲线法定线
传统的“导线法”的突出优势在于能够快速确定路线的宏观走向,可一旦遇到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形,导线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导线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国外,一般采用“曲线法”作为路线设计的定线思路。而且在现阶段,该方法正在逐步被我国国内的工程师所接受,并不断加大应用力度“曲线法”定线的思路是,确立圆弧在路线设计上的主导地位,圆曲线的位置是在定线时根据控制因素来确定的,然后再利用曲率为零的圆弧直线和缓和曲线来连接不同的圆弧,并确定彼此之间的过渡关系。其优势在于,可以用全曲线控制主要地形和地物,而且不需要对导线和交点的位置考虑过多,再加上用直线或缓和曲线链接相邻曲线时也将使得道路设计更加灵活。
3.2.2、利用平面分析计算建立纵断面设计的高程控制点
纵断面设计的实质就是控制设计。如在不同的地形,需要对不同的指标加以控制,山岭地区需要对坡度和坡长进行控制;隧道穿越区需要对进出口标高进行设计;跨沟处需要水文控制等。在拉坡控制时,设计者需要对各种控制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尽可能保证设计的纵坡能够满足各种控制条件的要求。当各种控制条件存在矛盾或者冲突时,应当在充分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取舍。
3.3、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3.3.1、人行道排水设计
如果城市主干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长期浸泡在水中,不仅会严重威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和结构,还会对行走的群众产生影响,所以,在设计人行道的横向坡度时,可以在标高较低的一侧设置行车道,在行车道周围设置雨水口,从而使人行道上的积水顺着坡度顺利进入地下雨水管道。人行道上的雨水口可以同时收集人行道和行车道路面的积水。一般情况下,在道路的挖方路段,要在人行道的外侧设置不同形式的挡墙,同时在挡墙上方设置截水沟,用来
拦截流向人行道的雨水,而挡墙泄水孔只能流出少量地下水和地表水,其可以顺着人行道路的坡度流向行车道的雨水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路堑挡墙的路段,人行道上会有雨水流过的痕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和清洁,所以要在人行道靠近挡墙的一侧布设排水通道,通过这个排水通道来拦截挡土墙上流下的水分,这样既能提高排水效果,又可以保持路面的美观。
3.3.2、行车道的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主要通过行车道排水,对于降雨量较小的非机车道,可以使用单坡排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路面排水系统的完整性,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工程量以及施工的难度。对于行车道较宽的市政道路工程,可以使用双坡排水,加快雨水的径流速度和路面的排水效率。此外,在行车道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同时使其和雨水管道连接,这样雨水就可以通过雨水口流入道路下方的雨水管道,然后输送到附近的水域。
3.4、道路景观的基本设计原则
所谓道路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的不同在于考虑道路具备行车通行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道路建设时减少对周边自然景观的破坏,提高其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也就是说,在道路建设时,既要考虑到建设及养护的成本,也要考虑道路景观建设的安全感,并保护沿线的自然生态平衡。现代化的道路建设一方面强调道路的空间连贯畅通,能使人驾驶愉快,满足车辆行驶顺畅的动态需要,同时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强调设计的景观与道路构成一个整体,达到相融合的境界。所以道路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其与道路的安全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合理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设计是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道路设计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的后期运营和通行状况,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要切实做好城市道路的各环节设计工作,以此保证整体工程的顺利开展,最终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蒋志琳.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8:36-38.
[2]杨欢.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1:146+149.
[3]周建国,任晓锟.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方法及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185-186.
[4]杨威.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研究[J].门窗,2014,10:187.
[5]钱飞云.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门窗,2014,10:274.
[6]陈洁.分析城市市政道路的优化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67-68.
论文作者:朱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城市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雨水论文; 人行道论文; 行车道论文; 交叉口论文; 挡墙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