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论文_诸宏华

浅议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论文_诸宏华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上海市 宝山区 201901)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但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问题进行整理研究,改进措施,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物理;初中;教学

笔者发现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存在厌学情绪;(3)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落实,实验教学基本以PPT等替代,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抑制。

教会学生会学,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有效教学是现阶段物理基础教学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合理的教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记载与吸收;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是社会实践的参与。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背景。特别要了解他们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态度,有没有相应的学习条件或准备,从而设计出最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式或教学安排。同时要尽量为不同层次或特点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学习进度以及考核评价方法。

现在物理中的有些知识点和内容在新教材上基本简略提到甚至不提,可能教材的编写者基于这些知识点已在六、七年级的科学中学过,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如何呢?笔者在上《光的传播》这一节中深有体会。原本以为学生在科学中对《光的传播》学习过,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在备课中将本节课设计为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光与声的区别、了解光速等。但第一个班上好后,一节课只进行到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一环节,后面的内容根本就来不及进行,分析本堂课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清楚。

2、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⑴ 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

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生活展现、实验演示、表演体会及利用电脑、实物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进行图画展现、音乐宣染、讲故事等等,这样可将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比如在上大气压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演示一张纸放手后,它会翩然落地;再将这张纸覆盖在装满水的杯口,用手托住纸片,将其倒转后放手,发现这时纸片却将一杯水托住了。让学生对实验的现象与其自身的生活经验产生冲突和矛盾,从而对出现的现象产生出求知的愿望。

又如,在物体运动与静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机身旁边有一个什么小昆虫,顺手把它抓了起来。飞行员一看惊呆了,原来是一颗热乎乎的德国子弹!猜想一下,高速飞行的子弹为何飞行员顺手就能抓住?通过教师借助故事情景来设计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物理学习的情感。

⑵ 善于有效的提问,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哈佛大学提出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海森堡认为:“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在现代课堂上,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要求学生与教师以及同伴就所学的内容进行互动。提问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质疑为导向的课堂,让学生在最高层面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优质提问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第一,能够达成一个或者多个的教学目标。第二,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第三,能够促进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第四,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问题。

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

众所周知,学生对某门学科喜好程度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以学生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热情、信任的教学态度,平时注重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课后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爱、鼓舞,从内心深处生出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爱屋及乌,由喜欢教师到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3、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坚持“精讲精练”原则

精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准确清楚地传授给学生,抓住重点,由浅入深,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调动学生一起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在精讲的过程中,教师应口齿清楚不含糊,能清晰地解释概念,使要点易于理解,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避免语言含糊、有歧义或不明确,比如“很可能是”,“意味着有……的倾向”,“可能会发生”,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避免给学生的指导常常让学生不能理解,而需要进一步澄清。“精练”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练习中体会知识,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改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是指学生用以获得的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强调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中心,并辅以阅读教材,观看录像等直观手段,教师设疑提问,最后通过实验、讨论而得出结论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中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的实验教学不能只有教师在讲台前做个演示实验,学生知识观看,没有机会参与操作加以体验。我们教师要利用实验室配置的器材、自制的教具、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做实验,体验探究活动的主要过程和乐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不断开发和增加想像力、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课后,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觉得物理有趣有用,又有成就感。

如学习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后,让学生制作了针孔照相机;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制作了潜望镜;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让学生制作了简易的天平;有的学生还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发明创造中,取得了国家专利。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https://baike.so.com/doc/6245366-6458769.html 2013

作者简介:诸宏华(1976.12-),男,上海嘉定人,大学本科学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作者:诸宏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浅议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论文_诸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