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_戴彩玲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_戴彩玲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学校 516840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加强四则运算内在含义的理解;教会学生审题,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加强小组交流,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评价与反思意识五方面着手,使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激趣 审题 画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时刻提醒我注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日常生活,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生动,利于学生吸收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里程表(二)”,为了不让学生对那么多道三位数减法感到厌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创设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你在假期坐过小汽车去玩吗?”

生:“坐过”。(学生纷纷说自己去了哪里哪里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汽车有个里程表,车子开动,表中的里程数就会发生变化,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呢?有的出租车司机,按里程数收费。你想知道里程数是怎么计算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

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知道了“里程表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学习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

教学里程表(一):下面是北京到西安沿线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里程/千米

 北京——保定146

 北京——石家庄 277

 北京——郑州689

 北京——洛阳813

 北京——西安  1200

问:

1.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3.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我校是农村学校,许多低年级学生连火车都没坐过,更别说理解火车里程表,他们完全没有生活经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不容易集中,有些学生看到题中的数据多,望而生畏!

怎样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教学时,我用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保定、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吗?我和我女儿喜欢旅游,去过这几个城市的一些景区,拍了一些照片,现在正好与同学们分享下。”接着,我在教学平台展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长城、郑州少年寺、洛阳龙门石窟、西安兵马俑、华山等相片。孩子们看到这些照片,可兴奋了!几十双眼睛都看着大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完相片,我投影出中国铁路地图,让一名同学上讲台来,在屏幕上分别找出北京、保定、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的地理位置。大家静静地看着这名同学,看他点对了没有。然后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描出了这五个城市的交通路线。

“李叔叔在北京工作,今年春节,打算坐火车回西安老家过年。他从北京坐火车回西安,途经保定、石家庄、郑州、洛阳几个大站,很远啊!北京到各个站有多少千米?”我让孩子们看课本表中的信息,说说北京到各个大站的里程数。我还没叫孩子们列算式,许多同学已经开始动笔计算了。

由此可见,在教学时,只要老师善于创设情境,把呆板的数学问题,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中来,就能让孩子们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激发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对四则运算内在含义的理解

解决问题,无疑是考验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灵活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学生不理解四则运算的内在含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糊乱使用运算符号,做完就了事。有的看到题中有“多”或“一共”字眼,就用加法;看到有“少”或“剩下”字眼,就用减法。

例如:“淘气买3本作文本,每本6元,淘气一共要付多少元?”个别学生列式3+6。“学校购进一批毽子,借给三年级80个,还剩20个,学校购进了多少个毽子?”一些学生列式为80-20。如果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就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内在含义呢?单用语言表述,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境以及画图,让学生知道把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包含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加强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内在含义,为学生解决问题打好了基础。

三、教会学生审题,结合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解决问题内容呈现形式多样,主要有表格、对话、情境图等形式。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就急于动笔列式,造成错误。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题目,从粗读到细读,比一比谁说得更准确,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并且要求学生图文结合,个别发言说一说题中给出了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题中哪些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理清数量关系,逐步解决问题。对于没有图的题,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因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这样认为。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加强动手操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有20个苹果,吃了2个,把剩下的每6个放入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读题后,让他们在本子里画20个苹果(或者画20个O),吃掉2个,让学生划走2个。然后将剩下的每6个圈在一起,表示放入一个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知道剩下的苹果可以放3盘。在画图的基础上,学生再列算式就不会困难了。

由此可见,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化。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多动手操作,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小组交流,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由于学生间的差异,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会有所区别。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既能畅通自己的思路,又能从他人处获得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下题:“王爷爷买一台1200元的电冰箱,先付了500元,余下的部分每月付260元,几个月可以付清?”学生有下面几种解法:

解法一:

1200-500=700(元)

260+260=520(元)

520+260=780(元)

780元>700元

答:三个月可以付清。

解法二:1200-500=700(元)

700-260=440(元)

440-260=180(元)

180元<260元

答:三个月可以付清。

解法三:

500+260=760(元)

760+260=1020(元)

1020+260=1280(元)

1280元>1200元

答:三个月可以付清。

对于学生不同的解法要一一给予肯定,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交流空间,说一说解题的思路。通过交流,学生对各种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培养学生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果学生有良好反思的习惯,他们就会主动去检验答案是否合理,发现错误,就会及时更改。

在今后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遵循直观性原则,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通过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列式时,紧扣四则运算的内在含义,由简单到复杂,先列分步算式,降低解题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交流,拓展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地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教育学原理简明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小学数学教师》.《让反思成为习惯》,2005年,第1、2期。

论文作者:戴彩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_戴彩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