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实践研究

李光红a,范文锋b

(湖南工学院 a.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b.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摘 要: 基于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取智慧教堂模式——从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强调非正式学习为特色的智慧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将心理知识与日常需要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工科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 新工科;心理健康教育;智慧教学模式;非正式学习

在新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在中国向工业强国行列迈进之时,教育部推出了“新工科”计划,以满足新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型工科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需要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探寻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1]“为了使学生具备‘新素养’,需要工程教育的新结构,其主要的着眼点应该在专业和课程的边界再设计、课程重构等。‘新工科’要落地在教材和教法的‘新’。”[2]

一、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变革,工业发展呈现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计算能力、跨学科合作等系列特征,这些都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演变和人才培养。我国新工科教学应采取跨学科协同合作、促进师生互动、实践互动的教学策略,实施深度学习、混合学习、虚拟学习环境等智慧教学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主张通过深度的参与、交流和体验,帮助学生获得应对复杂多样、快速多变的世界挑战的能力;智慧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模式,也要从传统的“一刀切”课堂学习转向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个性化、定制式的深度学习。

照片中的潘际銮,稳健地骑着电动自行车,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坐在后座的夫人李世豫轻轻搂着前面老伴的腰,苍苍白发随风扬起,眉眼含笑,虽已耄耋,浑身却有着少女般的活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调适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渠道。[4]新工科教学要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也就是工科学生要打破学科界线,在知识结构上融工科知识与人文社会学科知识于一炉,培养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多种工种的创新型、复合型的工程科技人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由于工科学生具有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人文社科基础相对较弱的特点,结合国家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我们认为针对新工科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宜课内突出参与式教学、课外强调非正式教学,课内外都能深度体验,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教学、项目教学、主题教育、网络教学、素质拓展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深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虚拟学习和混合学习,切实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最大程度整合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打造将课内和课外、学习和生活、个人和团体、认知和应用、集中学习和碎片学习等因素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特点是学科协同、个性化教学、深度互动、虚拟学习、注重应用,除进行参与式教学的正式(课堂)学习外,还鼓励学生进行网络、仿真等智能化、碎片化的非正式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实践特性,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外的心理实践。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小岗村的“大包干”创举,开启了农村改革(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新进程,开创了改革发展新局面。[1]随着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基本普及、1982—1986年中央5个“一号文件”的连续下发、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吃饭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也逐步向商品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1]

二、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参照组行CT检查,患者仰卧于病床上,双臂向上举,运用GE16排螺旋CT,扫面患者髋臼上缘至股骨颈处,设置扫描层厚度为4毫米,间隔设置为5毫米,扫描患者病灶处。实验组行核磁共振检查,仪器运用飞利浦1.5T,患者仰卧,在体线圈旋转,获取图像。

与此同时,吉兹博士正通过分析S2的可变光谱,计算这颗恒星的速度变化。这两个团队竞争激烈、交替领先,双方都在寻找更大、更强的望远镜,都在孜孜不倦地探寻S2的真实性质。2012年,在S2最接近黑洞的这6个月里,根策尔博士和吉兹博士分享了当年的克劳福德天文学奖。克劳福德奖是几乎与诺贝尔奖齐名的重大科学奖项,每年1月公布获奖者,4月颁奖。

目前,本科高校都开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部和各省对该课程的标准都出台有不同的指导性意见,各高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则做法不一。但总体上来说,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点考虑不足。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有一定的选择权,但教学上大多仍采用传统的合班教学,普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学生基本上不可能对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选择,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在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中,为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基层防疫部门建立了一些兽医实验室,但由于技术人员不到位等多种原因给实验室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实验室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如果不及早解决就会对实验室的长久性产生影响。

基于新工科的教学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向去中心化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学[5];同时新型工科人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更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推行个性化、定制式的深度学习和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智慧教学模式——即学校根据学生群体特征和需求,在线上和线下设计多个教学模块和多种实践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和生活需要,通过网络学习、课堂学习、多种实践参与,有针对性地智慧选择,最终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2.教学形式相对固定,学生个性需求满足度不高。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上采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甚至很多高校由于师资有限和课程安排等因素,仍在采用合班课堂教学。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上没有考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偏重于教师的讲授。即使有些教室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体验的环节,但限于教学场地和人数等诸多原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非常有限,这种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个性化非常明显。

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3.教学时间有限,非正式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不足。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很少要求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和碎片化学习。近年随着慕课的发展,部分高校采用了网络教学,虽然学习地点没有集中在教室,但教学形式依然比较单一,重讲解,学生体验不足,教学内容也很难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进一步完善智慧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没有特色,高校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小。高校大都是根据教育部和省市教育厅的指导性文件制定本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给出的教学内容是普适性的基本内容,但并非完全适用于每一所高校,更没有考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尽管一些学校和老师会稍作调整,但实际上高校老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并不大。

针对工科学生对人文社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缺乏了解的状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例如,湖南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理论与实践》的等课程,深受广大工科学生欢迎。不少学生选修了这些课程后,都说自己的视野更宽阔了、思维方式更灵活了,也学会了一些帮助自己和身边亲人朋友的方法技巧,目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点,鼓励工科学生选修心理健康等人文社科类课程

结合多年来课程教学实践以及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将其教学内容分为专题讲座和实践参与两大板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共32+N学时,计2学分,专题讲座部分和实践参与部分学生各16学时,具体课程设计如表1。专题讲座部分可以安排教师在教室实地教学,也可以通过“智慧树”等慕课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实践参与部分则主要是参与校园内外的实践活动。

表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表

这种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和内容灵活多样,充分整合校内外多种心理健康教学资源,更多地鼓励学生在日常中随时随地关注心理健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非正式学习,将参观、体验、咨询、第二课堂活动、危机干预、朋辈互助等几乎全部学生在校园内可能遇到和发生的跟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自主选择,最终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的智慧教学。

湖南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把该教学设计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显著。该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设2个学分,开课时间为大一两个学期,第二学期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统一考核,其中课堂教学模块和实践参与模块各占课程总成绩的40%和60%,旨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内化课堂内的知识和技能,时时处处提升心理素质。其中,课堂教学模块为必修部分,共16个学时,考核依据为课堂出勤、课堂参与、小组结课展示等。课外实践模块属选修部分,该校设计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登记卡,用于记录学生一学年来选择参与的心理健康主题实践活动情况,每次活动认定为2个学时。课程结束时,根据学生全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次数和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实践模块总学时数为16+N(每年校方提供的N≥20,学生选择参与的N≥0方可获得本课程成绩与相应学分)。

四、结语

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索,我们认为上述课程设计非常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尤其是该模式中个性化教学和强调非正式学习,正是新工科改革所倡议的重要方法。同时,由于非正式学习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了每个学生的生活点滴中,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能积极进行自我觉察,主动求助,还能及时发觉身边的心理危机信息,大大降低了学生心理原因导致的恶性事件发生率。后期,我们将就如何建立稳定高效的教学团队、丰富的课程资源库、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等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爱华,侯永峰,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李培根.工科何以而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4.

[3]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22-35.

[4]高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新课程研究,2014(12):26-28.

[5]李秀红,李文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36-38.

[6]吴禹,魏红娟,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8):49-51.

[7]杨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研究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7.

[8]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1):95-98.

Teaching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ngienering Background

LI Guang-hong1, FAN Wen-feng2

(1.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nsultation Center for College Students;2.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new engineering program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paper advocates that the cours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dopt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 which should be reform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 which is oriented by students’ needs and emphasizes informal learning, helps students to closely link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with their daily needs and guides them to pay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It c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Key words : new engineering subje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l; informal learning

收稿日期 :2019-04-02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Y201513);湖南省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发展性咨询理念的高校心理辅导机制研究”(15C0380);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实施、评价与完善”(XJK016BJG005)

作者简介 :李光红(1982-),女,湖北鄂州人,湖南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范文锋(1968-),男,湖南郴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4X(2019)7-0091-05

责任编辑:彭雷生

标签:;  ;  ;  ;  ;  ;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