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组织生活实效性探析_党的组织生活论文

高校党组织生活实效性探析_党的组织生活论文

高校党的组织生活有效性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生活论文,有效性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是端正党风,增强党性,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载体。目前,高校党的组织生活在活动内容、形式与方法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突破传统组织生活形式,开创组织生活新局面,使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无疑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先进性建设主题,增强组织生活的导向性

坚持党的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和原则性,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特有风格,也是提高和保证组织生活质量,切实解决党内问题的关键。

突出党的先进性建设主题,增强组织生活的导向性,是组织生活讲政治、讲原则的基本要求。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的纲领、宗旨、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中,也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组织生活永恒的主题,党的组织生活是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生生不息的载体。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应在强化党员先进性意识上下功夫,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工作,围绕党的自身建设,围绕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努力改变目前组织生活中存在的“无主题、走过场,议小道、发牢骚,娱乐化、庸俗化”的不良倾向。

坚持先进性建设主题,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导向性,必须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以党性教育为重点的观念。要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通过传达、学习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指示和决定;向党员布置任务,听取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群众思想情况,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研究群众思想工作;讨论发展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处理违纪党员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把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二是以学校教学工作为中心的观念。促进各项工作是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的。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党的工作也不例外,要服从、服务于这一中心。党的组织生活要与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教学工作的主战场上搭建展现先进性的舞台,使组织生活的功能与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实践贴得更近。要通过组织生活,使党员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而且在推进学校教学机制转换、教学科研创新和教学管理功能提升中展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同时要通过组织生活,引导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党外群众积极实现学校教学改革目标,从而使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出辐射群众的教育导向作用。

三是让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观念。组织生活作为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有效形式,对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教工党员是一个高文化层次的群体,他们对学校党组织的建设,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一系列的社会政治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通过组织生活,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权利。党组织不仅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内评优等党的工作中及时安排组织生活,充分听取党员意见,而且在学校或部门的重大问题决策、重大发展项目建设、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时,都要以组织生活的形式,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要通过组织生活,在党内营造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增强组织生活的主动性

组织生活是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党员作为组织生活的重要成员,不只是受教育的客体,更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党的组织生活只有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高校党的组织生活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党员对党的组织生活认识不足,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参加组织生活的主动性。所以,要保证组织生活的质量,提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必须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做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心。目前,高校党务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支部书记难选配,工作积极性难调动,组织生活难开展”的现象。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对组织生活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务之急。要使党支部书记认识到:创新党的组织生活不是单项性的工作,而是综合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全方位的重要工作;党的组织生活不是阶段性、突击性的活动,而是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需要长期努力和坚持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党的组织生活,不单是活动内容的简单拓展,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活动载体的适当改变,而是工作制度的创新。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的组织生活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创新党的组织生活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把规范、有序、有效地过好党的组织生活作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

二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律性。有些基层党组织的党员领导干部片面强调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把教学、科研和专业业务作为重中之重,对党的组织生活不重视,甚至把组织生活作为形式主义的东西,组织生活迟到甚至缺席等现象时有发生。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凡是党员就必须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党内不允许有不参加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这是党的章程所规定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组织生活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正常有效的组织生活具有凝聚党员队伍智慧和力量的功能优势,它不仅能增强党员意识,更能使党员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做,从而有效地贯彻党的重要工作,落实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完成学校教学、科研重大项目,推动学校中心工作。

三是增强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在传统的组织生活中,党支部书记通常是组织生活的“主角”,党员往往是“观众”。要变传统的支部书记唱“主角”的单一模式为党员集思广益、自主教育,融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为一体的模式。要让党员事先参与,对组织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使组织生活计划成为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同时,可以进行必要的“角色互换”,转变“一言堂”的组织生活形式。在支委会确定好组织生活内容的前提下,提前做好“角色互换”的准备工作,采用部门或党员轮流主持组织生活的方式,从“角色”转换中强化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

三、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增强组织生活的规范性

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机制,用科学、规范、健全的制度,确保党的组织生活健康、有序、有效地开展。笔者总结实践经验,认为以下几项制度有利于增强组织生活的规范性,提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1.“闭环管理”制度。目前,不少高校基层党组织都建立了组织生活制度,但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较为普遍的是“有布置无检查”、“有检查无反馈”、“有要求无监督”、“有经验无总结”、“有教训无提高”。对此,可以通过“计划—布置—检查—反馈—总结—提高”的“闭环管理”制度加以解决,使组织生活科学管理,有序运作。

2.“多重监督”制度。组织生活是一项有规律性的基础工作,除了加强组织管理外,还必须建立监督机制。组织生活的监督可归纳为三种形式:上级组织监督,即通过专题调研、组织汇报、专人联系、分类指导、检查评比等方式进行监督;党内自我监督,即通过党员之间以及组织与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评议;党外群众监督,即将党的组织生活有关情况作为党务公开的内容之一,定期向党外群众通报,组织党外群众进行评议,接受群众监督。

3.“主题立项”制度。基层组织生活可分为“基本型”组织生活和“主题型”组织生活,“基本型”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常规型的学习、讨论等活动,“主题型”组织生活则是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教学任务、改革工作,针对党员队伍现状和职工思想状况,每学年规划一个活动主题,明确指导思想、具体要求、方法步骤,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实践性强的系列活动。上级党组织根据各基层支部的活动方案、活动情况、参与者的反馈效果等情况,对各基层党组织的主题组织生活进行立项评价,评选一批优秀项目,并在各支部中推广,以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

4.“评估考核”制度。对组织生活进行评估和考核,是加强组织生活科学管理的一个基本环节。首先,要形成党员、党小组和党支部“三位一体”的评估考核组织体系,让每个党员担当评估人,党小组和党支部作为基本单位,起到评估的组织领导作用。其次,要确立科学的评估考核标准,包含组织生活制度,组织生活计划,组织生活内容、出席率、形式和方法、效果及影响,同时对评估考核指标和权重作相应的分级,并与定性标准结合使用,达到评估规范、操作有序的结果。再次,要运用正确的评估考核方法,采用由党员全员参与,对照评估标准进行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由支委会、党小组长等人员所组成的评估小组的复评,由上级组织部门通过调研、观摩、访谈、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考评。

四、创设多样的活动载体,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党的组织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党的基层组织要以创新融合继承,以“新”的教育思路,“活”的教育形式,“变”的教育过程,使党的组织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生气,具有教育性。

笔者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共建联合型、专题开放型、服务社会型、动态教育型的组织生活模式,在继承传统组织生活形式的基础上体现了创新性,进一步增强了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1.共建联合型。这是一种以“结对子”的形式进行支部共建活动,联合过组织生活的模式。由于学科、专业或工作性质不同,高校各支部建设的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他们的组织生活形式和效果也会各有千秋,支部之间的互补性很大。不同学科支部之间,如基础文科与应用文科,文科与理工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联合过组织生活,可以丰富教学、科研和组织生活的资源;又如,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之间,机关支部与教辅支部之间,开展联合型组织生活,可以促进相互了解,交流情况,达到资源互补、改善学习、增强活力的效果。

2.专题开放型。这是一种以共享资源为特征、按需设计为前提、打破党组织界限、体现党员主体意识的高度开放的专题组织生活模式。它打破以往党组织活动单纯向本单位、本部门党组织所属党员开放的模式,将组织活动主题提前公布,以此吸纳主办方党支部以外的本部门、本单位党员有选择地自愿参与,如党课教育,主题报告,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党的基础知识竞赛,优秀影片观摩等。这种由活动内容和参加人员构成相对开放的专题组织生活形式,可以扩大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参与度,增加党员的选择度,提高党员的满意度。

3.服务社会型。充分发挥高校党员的思想、理论、文化和智力优势,把党的组织生活延伸到社会,特别是社区志愿服务中去。高校党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烈的志愿服务意识,参与社区建设,不仅能使党员在多种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党性锻炼,展示党员风采,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同时能通过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推进社区建设,充分体现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4.动态教育型。党的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基本形式,这种教育应是动态教育。传统教育比较多地表现为静态教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静态的传统教育应该逐渐向动态的现代教育转变,体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组织生活要以内容的更新带动形式的更新,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党日活动、义务劳动等形式,突出教育的求实性。

党的先进性建设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认真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始终坚持组织生活的思想性、导向性、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不断开创党的组织生活新局面,就能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标签:;  ;  ;  

高校党组织生活实效性探析_党的组织生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