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传统医学对CKD的认识2.1CKD中医病名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CKD命名为“慢性肾衰”。肾衰一词,最早见于清•程杏轩《医述•五脏外形》之“肾主骨,齿落则肾衰矣”。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竭由肺、脾、肾三脏功能虚损、衰败,气化功能失司,气机升降失调,而致水湿潴留,浊邪瘀滞于三焦,损及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变证丛生。2.2CKD中医病机CKD病因复杂,一般认为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病程迁延,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失于调摄;外在因素主要指外邪侵袭、饮食劳倦、房劳过度、久病迁延等。脾虚失其运化,升清降浊功能失职,湿邪阻滞中焦;肾虚开阖失司,日久气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致肾元衰败,肾之分清泌浊功能失调,浊毒壅滞;病程日久,脏腑受损,阻滞经络,瘀血阻滞而发为诸症。 2.3辨证论治 CKD 是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毒、瘀为标的重症,在辨证论治时则应注意扶正与祛邪之分。治疗本虚包括:补益气血、健脾益肾、固护胃气、调补阴阳、滋肝补肾、补虚和营以顾护正气;泄浊则包括:淡渗利湿、活血化瘀、祛湿泄浊和开鬼门以宣畅腠理、洁净府以通利三焦等方法而达到泄浊的目的。2.4其他治法2.4.1 中药灌肠疗法: 又称“肠道透析”,通过弥散及超滤的原理,使血液中、小分子物质被清除,是治疗 CKD 的一种中医特色外治法,分为低位、高位、直肠滴入三种方法。通过泻下及吸附毒素的作用,达到促进肠道内毒素排泄,降低体内尿毒素的作用。 2.4.2 穴位疗法: 穴位疗法是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以辩证论治为基础,分穴位敷贴疗法和针刺疗法两种。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CKD 患者以肾阳虚为主,临床常配合以辛温、走窜、通经之药物,通过刺激相关穴位,疏通经络,温阳益气,温补脾肾,以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的效果。2.4.3 药浴疗法 药浴疗法是一种皮肤透析的方法,皮肤是天然的半透膜,具有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正如元代《外科精义》中记载药浴有“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的作用,属于汗法的一种,通过热水浴的渗透作用和药物的功效,达到开腠发汗,排除毒素的作用。参考文献:[1]Ene-lordache B, Perico N,Bikbov B,et al.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six regions of the world(ISN-KDDC):a cross-sectional study[J].Lancet Glob Health,2016,4(5):e307-e319.[2]Zhang L,Wang F,Wang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ease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12,379(9818):815-822.[3]冯慧玲,陈英,徐杰莹.陈明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7):18-21.[4]章雪莲,王亿平.王亿平教授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 17(5):388-398.
论文作者:何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肾脏论文; 功能论文; 疗法论文; 穴位论文; 中医论文; 药浴论文; 肾脏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