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里所讲的“经济生态平衡”来自于大森林的启迪。在原始的大森林里,一方面是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煞是壮观;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正在成长的中树、小树,还有灌木丛、藤类,草类,花类,以及飞禽走兽,潺潺流水。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依为命,构成了大森林的生态平衡,以及参天大树茁壮成长的生态环境和营养来源。面对这一切,人们绝对不会在讴歌参天大树的雄伟的时候,藐视中树,小树,灌木丛,藤类等等的作用,相反,人们会同样讴歌它们——人们在欣赏大森林的时候,欣赏的是它们的整体,是它们的生态平衡美。
森林的道理如此,经济的道理亦如此。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活跃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可以说是一个有大,有中,有小的企业群。例如在美国、日本,既有大企业,也有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更有因产业性质不同,其最佳规模只能是中小企业的更为独立的中小企业和为生产性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所有这些,共同形成了经济活动的生态平衡或生态环境。如果没有一般的中小企业,以及为大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也绝对不会有大企业的健康茁壮成长。据考察,在美国,对于迎接知识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正是高科技的中小企业。
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作用如此重要呢?基本的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①企业是有边界的,不是越大越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 ·科斯教授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的划时代的贡献就是证明了企业是有其合理边界的。当企业在市场上购买配套产品或相关原材料,其交易费用(与生产成本无关的纯粹为了交易的费用)太大的时候,即说明企业规模小了,可扩大企业规模,把在市场上的购买转换成在内部生产。如果在企业内部生产,由于层级加多而产生的官僚主义使管理成本增大,即说明企业规模大了,可缩小企业规模,把在企业内部的生产转化成在社会上的购买或交易。总之,企业应因行业、产业、地域等等的不同而选择其最佳规模。②比较优势和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社会分工原则。所谓比较优势,是说每一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各自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彼此之间进行交换,不仅增加了个体效益,还会增大社会效益。这就是说,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优势,小企业亦有小企业的优势,如果错位了,反倒没有优势。正是在这些基本的经济学道理所揭示的经济规律的驱使下,企业才必须是大、中、小合理分布的企业群,才必须保持其自身的经济生态平衡。在这里,中小企业的存在对于保持经济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什么样的企业是优秀的
一旦步入市场经济,我们立即发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企业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是截然不同的。计划经济要求企业完成任务通常更多地以产值来体现。当片面地把产值,把“作大”作为衡量标准时,随之而来的则是粗放经营,是到处铺摊子,而国家对企业的父爱主义的保护的预算约束软化,又为单纯作大的、铺摊子的粗放经营提供了制度基础。这种作大通常与低效相伴随。
从市场经济的观点看问题,作为企业,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盈利,在守法操作的情况下,企业盈利越大,对于社会贡献越大。然而,盈利并不和企业的规模划等号,大,并不一定挣钱,并不一定盈利。
大家知道,资本必须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才能增殖,即是说资本必须同时保持三种形态,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包含盈利在内的商品资本,并且在时间上依次继起,无论哪个环境出了问题,都会中止循环,终止正常的生产和盈利。片面地追求大的结果,很可能是大量资本停留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态上,流动资金无以为继,产品也可能因适销不对路而库存积压。现实的经济生活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少企业在盲目地铺摊子的过程中,由于战线拉的太长,没有后续资金,最终在“作大”中垮掉了。
上述分析说明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必须盈利,其衡量标准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是看企业的增殖能力,竞争能力(没有增殖能力,就不能滚动发展)。比尔·盖茨的企业,一开始投资规模并不大,但增殖能力,滚动发展能力很强。美国学者莫蒂默·朱克曼在谈到美国“新经济”的根源时,对于中小企业的作用给予了意味深长的赞誉,认为较小的公司更能激发人们的开拓精神和个人创造性。在环境迅速变化的今天,较小的公司则由于它的灵活性,采取对策迅速,开放性,革新精神和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员而显示出竞争能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则在他所著的风靡世界的《经济学》中十分深刻地指出“《财富》500 ”大企业的重要性,相对于经济中其余部分的增长来说,是逐渐下降了。随着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的上升,竞争压力对即使是最大的企业也是一种侵蚀。不仅安排的就业人数没有中小企业多,即使就销售额来看,也大大地落后了。斯蒂格利茨写道:“在1970年,据报道, 《财富》500强大企业销售额共为4630亿美元,1990年总销售额爬升至23040 亿美元,即使在按照同期特价上升调整后,总销售额在20年内仍有50%的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同期增长了72%,可见,《财富》500 大企业远远落后了”、落后的原因在于竞争力和增殖力的减弱。这就是说,当企业面对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候,再也不能依规模论英雄了。必须明确这样一个标准:具有竞争力和增殖力的企业才是优秀的企业,它可以是大企业,也可以是中小企业,但如果没有竞争力和增殖力,再大的企业都不是优秀的企业,不仅不是优秀企业,而且是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中小企业更易硬化约束,大企业更易软化约束
预算约束软化,是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亚诺什·柯尔奈的《短缺经济学》中的一个枢纽概念,他用这一概念来解释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盲目扩张和低效。他的基本解释是,由于国家对企业父爱主义的保护而导致的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使得企业可以有恃无恐,不计成本,不算收益地盲目铺摊子,在大量稀缺资源被浪费的同时,导致了整个体制的低效。
进一步研究证明,预算约束软化是一个更具解释力的概念。笔者曾经用这一概念解释亚洲金融危机中台湾和韩国的对比。台湾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了金融风暴的袭击,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台湾中小企业居多,且科技含量较高。台湾政府不保护企业,这意味着企业的预算约束是硬的,优胜劣汰机制可以发挥作用,能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韩国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迅速败北,关键在于韩国软预算约束的大集团企业。60年代初,韩国政府为了能在短时期内促进经济高速增长,采取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出口第一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此,只要能达到韩国政府的出口目标,就能取得政策性融资,出口补贴及租税减免等优惠待遇。大企业集团为了取得更多的优惠待遇,无不竞相增加设备,扩大企业规模,外加贿赂政府官员。为了扩大企业规模,政府允许甚至鼓励企业间进行兼并,以至少数财团控制大多数企业,银行不适当贷款或超贷盛行,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低,财务结构极不合理。由于软化预算约束,这些企业即使有非常严重的问题,也会被包下来,因为大企业的破产清盘所引起的社会震荡太大了,等到实在保不住的时候,就会产生多米骨牌效应,爆发金融危机。
最近伦敦经济学院的许成钢教授的研究还证明大企业也会对他们内部的小“企业”形成软预算约束。以美国最大的制药企业默克公司一年虽然要化大约上百美元,但默克公司内部的研究却很少为例,说明如果放在公司内部研究,则由于总公司对其研究部门的父爱主义的保护,往往效果不佳。如果放在公司外边,采取合伙的的形式请人研究,由于预算约束是硬的,不仅经费可以节约,而且如果项目没有前途可即时清盘,这样作效果要比放在公司内部好得多。
以上的分析说明,中小企业的预算更容易硬,大企业的预算约束更容易软,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预算约束必须是硬的,否则就难以履行市场经济主体的一系列权利和义务。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难道不应当给预算约束硬化的中小企业以更多的关注吗?
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首要原则是发挥比较优势
经济管理有两个层面,一是战略管理,二是日常的运行层面的管理。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如果战略管理出了问题,即使运行层面的管理再精细,企业也可能会出大问题。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首要原则是发挥比较优势,我们曾经指出,所谓比较优势,是指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如果能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寻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市场定位,那么这个企业在基本方向上就可能先胜了一筹。
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他们所以在当时能蓬勃发展,就在于发挥了比较优势。这些企业当时的优势在于规模小,且直接面对市场,机制灵活,主要投入是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且工艺简单,一学就会,虽然质量不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产品,但价格较低,适应了当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限,对产品需求的档次较低,对价格反映较为敏感的经济态势。可以设想,如果当时这些企业步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后尘,资金投入密集,管理层次繁多,产品价格昂贵,大概在一开始他们就很难活下去。
然而,今天的经济形势已不同于以往,中国的经济开始从一个较低层次上告别短缺。随着人民普遍生活水平和需求档次的提升,价格在人们消费决策中的敏感相对减弱,中小企业当初靠简单模仿生产高度同一性的较低层次的产品,不仅不适应变化的形势,而且由于过度竞争使不少企业纷纷败北,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在低层次的过剩中很难生存。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既不能简单地向大企业看齐(简单地看齐则可能丧失了自己机制灵活的优势),也不能重蹈以往简单模仿的覆辙。中小企业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而这个过程依然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过程。
那么,中小企业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其比较优势究竟是什么呢?笔者分析,在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①规模小,机制灵活,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依然是中小企业机制上的优势。②中国幅员辽阔,市场空间很大,颇具层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可以在区域性和产品特色上下工夫。这是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方面的优势。③劳动密集和劳动力的廉价,依然是中小企业在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不同的中小企业应当从这些普遍原则出发,寻求生存空间,提高产品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中小企业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应当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但并非都要办成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高科技产品确实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却不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优势。应当明确,即使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也并不是就不需要工业经济时代的产品了,而是要用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去生产物质产品。况且,实事求是地看,我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依然是一个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等三元经济并存的时代。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比较优势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经济学论文; 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