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21)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中存在问题,实施对策后的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开展血液透析室以来,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加强管理与监控。 结果 加强管理与监控,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我院血液透析室管理得到提高,院领导重视,无医源性感染发生。 结论 对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存在问题,实施有效管理与监控,不仅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医院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关键词】: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现状;对策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nagement of hemodialysis room in primary hospitals
Abstract: As one of the key departments in hospital management, hemodialysis room is more critical because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invasive operation is more frequent, so the risk of infection is high; especially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hemodialysis room is often due to poor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insufficient dialysis. Other factors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many risk events, so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hemodialysis room in primary hospitals. In this paper, we will mainly discuss the problems and analysi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urrent primary hospital hemodialysis room, and then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hemodialysis room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Key words: primary hospital; hemodialysis room; manage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208-03
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多数基层医院已经积极开展了血液透析治疗工作,尤其是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使得患者生存质量大大提高。但由于血透治疗有着特定的要求与环境[1],而基层医院自身在环境、硬件设备及其管理工作上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时有感染事件发生,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无疑造成了较大威胁。感染管理工作作为血透室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才能推动基层医院血透治疗工作的安全进行。
1、当前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血液透析感染防控现状-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从血透事件说起,①山西血透感染暴发事件,经对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和山西煤炭中心医院的现场检查,两所医院违反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存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的隐患,②山东血液透析感染事件,155名患者,8名患者提示感染乙肝病毒。③新加坡血液透析事件,暴发事件总结和思考,此次丙肝暴发根源在于:①缺失有关规章制度。②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③医务人员手卫生、终末消毒、无菌操作欠规范。④缺乏有效的感染控制。⑤缺乏有效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监测。⑥缺乏暴发应急系统的及时响应。历此次事件的原因:①部分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②监管不到位。③重复使用一次性针管、手套、床单、被套等[2]。基层医院在针对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中,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没有提高对血透室管理的重视,这也直接使得在针对血透室的管理制度建设中无人积极参与,最终出现管理孤立现象[3],管理制度无法逐一推进,导致血液透析感染事件发生。
1.2消毒与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
首先,人力资源不足:①护士配备数量不足,不能做到隔离区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护理人员为阳性患者上完机后,未进行手卫生,直接为阴性患者操作。②无菌观念差,废液袋倒挂,消毒液加盖不严,瓶体较脏。③操作不规范,回血下机时由患者按压未经处理的内瘘穿刺部位,使用后穿刺针裸针放置,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阳性区治疗车、血压计未固定,没有标识。④操作不规范,手卫生不到位,一双手套戴到底,手套上有明显血迹,未更换而是用快速手消,不更换手套。⑤垃圾分类不清,混放。⑥水处理机个别医院透析室水处理为一级反渗膜,为了节约成本,前处理3年未更换,水质不达标。透析液放置不当。其次,血透中心是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血透医院感染暴发与透析机无关,与人有关。病人因素: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贫血、暴露机会较多。外源性感染:消毒隔离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职业防护意识差,废物处理不当[4]。因此,在对患者展开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做好消毒与隔离工作尤为重要;但基层医院在针对消毒与隔离制度的落实工作上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血液透析机上没有对其进行严格消毒,或是护士为了节省时间,在两班透析患者中间,未实行血透机消毒,直接给下一班患者使用,从而无法将彻底消毒的制度充分落实;同时基层医院没有针对血透室的护理人员展开严格的消毒培训,使其在工作中未依照管理要求进行消毒。其次在对透析液的管理中,成品A、B液开瓶后,无法按照厂家规定时间内使用,且存放透析液的容器不密闭,致使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透析液无法达到管理制度中的卫生要求[5]。最后,在医护人员手卫生上,没有严格依照隔离制度进行,常常在对两患者间治疗时不洗手或不更换手套,且在无菌操作前或操作中手套污染后没有及时更换,因而在消毒与隔离工作中存在了管理漏洞。
1.3建筑布局不合理
设计布局不合理,在部分医院透析床间距太窄,每一透析单元面积<3.2㎡,透析室阳性区与阴性区无明显划分,标识不清。各个功能区混用,例如清洁区、半清洁区及污染区等没有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相互交叉使用,导致容易发生感染风险事件;且基层医院自身诊疗区域面积有限,因而无法确保血透室的良好环境。在诸多布局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管理工作混乱,无法明确落实到各区域及各个护理人员身上。
1.4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因基层医院条件限制,因而在引进专业人才方面较为困难,医院内部人力资源不足,且流动性大,而部分新进工作人员没有展开岗前培训,使得在血液透析工作中缺乏专业知识作为依据[7];大部分医务人员能力不足,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欠佳,单位不送出培训,自己也不学习,使得血液透析治疗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血透室成本核算无法维持其利润,因而在工作过程中常因偷工减料等因素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且院领导对血透室管理工作不重视,因而在对医务人员绩效分配上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使得血透室管理人才流失,最终直接导致医院医疗服务整体水平降低。
1.5医院管理者不重视
多数基层医院领导人因其自身认知受限或责任心缺失,因而对于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没有提高重视;因此在设立血透室配备人员中,医护人员往往只在三甲医院短期进修三个月,护士配备数量不足,分成两班后就无法满足每人护理不超过5张床的要求。20台机子以上并未配备专职技师,配备兼职技师的也寥寥无几,且未经过培训。所安排的科室负责人则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与监测知识;平时又不参与科室管理,不学习专科知识,这也直接导致血透室管理水平无法提高。同时领导人员对血透室管理中存在问题视而不见,例如在透析操作中存在部分护理人员思想开小差[8],边说话边操作的情况,或是在透析前后没有对相关设备进行及时清洗或消毒,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而院领导人员却没有重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整改对策,使得血透室工作人员在其影响下缺乏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得不良事件常有发生。
1.6思想观念落后
首先,医院领导目光短浅,认为开血透室是为了二甲复审,开血透室是亏本的,认为血透室没有病人,对医疗行程不知晓。其次,认为血透室医务人员在三甲医院短期培训三个月就足够了,医生只懂得开点透析医嘱,护士只懂得给病人上机、下机就足够了,不重视人才培养,绩效分配不合理,导致人才流失[9]。另外,血透室不能独立,利润少,医院倒贴,随便跟一个科室合并,血透室负责人没有肾内资质,没有进修过血液净化,不懂得管理、治疗血透患者,使得血透室管理混乱。
1.7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
科室负责人没有肾脏病学、血液净化资质,在病人健康宣教,疾病治疗,透析方式以及病人管理方面无从下手,病人得不到相应的治疗,导致病人思想波动大,病人没有安全感,情绪反应强烈。医务人员都是三甲医院短期培训三个月,对肾脏病及透析病人只有初步了解,平时对专科知识没有进一步深入学习,发挥不到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职责,久病成医,居心不良的患者,千方百计抓住医务人员的缺点,借题发挥[10],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局面,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举步维艰。
2、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对策
2.1完善血透室管理制度
科室成立院感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兼职感控护士,①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②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③发现工作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④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⑤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体系等。⑥定期科室自查,发现隐患,持续改进,落实制度,监管到位。⑦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主管部门对科室有定期督导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⑧科室感控小组: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以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教育培训,科室自我培训及全员培训(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与理念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标准操作流程培训等)⑨监督落实防控措施,科室负责人及主管部门监督落实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⑩病人的管理:对患者的宣教以及患者依从性管理[11]。为确保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规范管理,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基层医院实际管理情况,然后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使其具备可操作性,从而促使血透治疗工作的标准化与制度化[10]。例如在对消毒与隔离制度的完善上,需确保其对操作者与检查者均能有据可依;并根据新的行政法规增加隔离透析区域,在管理制度中添加初次透析或其它医院转入透析者须检查丙肝、乙肝等病症的条例[12],且每半年对患者复查一次。对各级人员的权责范围落实,确保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定期检查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使管理制度能够全方面覆盖到血液透析室中。
2.2充分落实血透室消毒与隔离制度
不良事件发生的条件: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充分落实血透室消毒与隔离制度,首先,在血透中心医院感染防控重点环节入首:①医务人员手卫生及标准预防。②血透患者的管理。③透析用水、透析液配置监测及管理。④透析机表面及内置管路的消毒。⑤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其次,做好血透中心的标准预防:①透析前血源性病原体筛查,专机透析,固定床位。②透析器一次性使用,医疗废物处置,避免锐器伤。③严格无菌操作包括手卫生、戴手套、个人防护。④透析器的消毒、物品及环境消毒。医务人员对透析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时应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技术。在血液透析中将消毒与隔离制度、各项监测制度等落实到位,首先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无菌操作原则,并采用无菌技术,相关透析设备、仪器在使用前均需做好消毒处理,并确保专机专病种使用[12];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后要注意做好卫生消毒,提高其防护意识。对普通透析区与隔离透析区的物品要严格区分,以免混淆;并确保不同隔离区的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在安排血透室病床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且相邻两床位之间依然要做好消毒与隔离。密切关注患者血透中的情况,若有不良反应需即刻行血液检测,并做好防护与隔离工作。
2.3合理的建筑布局管理
血液透析室在布局上要以有助于患者安全、符合消毒隔离与无菌原则,因此在布局管理中,需明确将其划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并贴上明确标志[13]透析单元有合理空间,一台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为1个透析治疗单元,透析治疗单元的面积不少于3.2㎡,透析单元之间的间隔应大于0.8m,有隔离间,有专用于传染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机,做到专病专机,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透析治疗区应通风良好,每日至少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干燥。①护士站桌面、电话按键、鼠标等保持清洁。②普通透析治疗区要求、清水擦拭、污染随时清洁消毒(400mg/L-700mg/L),③隔离透析治疗区要求:每次透析结束(400mg/L-7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④保持床单位清洁:一人一用一更换。⑤禁止使用化学清洁剂或化学消毒剂清洁或擦拭机器的显示屏幕,所用消毒剂性能应与血液透析机外表相适应,防止发生腐蚀。做好高频接触物表的清洁消毒工作,如:
①医疗相关物表:手套、止血钳、剪刀、锐器盒、废物箱。②生活相关物表:门把手、水池、键盘、鼠标、床及座椅表面、床上用品等。③透析机表面的污染,压力传感器接口的污染。④穿刺等操作中,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污染-手或手套,透析机操作面板,正侧面,触屏、开关、夹子--患者等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11]。
2.4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基层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需提高对血液透析室管理的重视,加强对相关医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培训,使血透室管理制度中的各项措施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向其发放各种规范条例与卫生消毒手册[15],确保其对相关知识的完全把握;同时定期组织医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其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其各项管理知识的水平;提高医务管理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在每台透析机旁均分配1瓶手消毒液,以免因工作繁忙而忽略卫生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严格依照“标准预防”原则,在行血液透析操作中要佩戴清洁手套,穿防护衣,戴防护口罩等,在处理患者血液、体液等具备传染性物质时要禁止徒手操作[14];同时在对两患者间治疗时,要注意更换手套,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对非血透室医务人员要严格禁止其进入室内,若存在特殊情况,也需做好消毒与防护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对医务人员的管理,需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投入,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并建立相关监督体系,提高其对管理制度的重视,从而确保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展开。
2.5医院领导与管理者需提高对血透室管理工作的重视
血液透析室作为基层医院内部的一个高风险科室,每一环节的管理操作都会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6];因此,作为医院领导人及各部门管理者需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血透室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与重视,积极宣传做好血透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在配备血透室人员时,要做好把关,确保医师、护理人员及技师均达到配备要求,并依据相关法规完善管理规定,建设规范的血透室,对血透治疗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情况要及时通报批评并改进;针对血透室工作人员建立考评制度,对其自身工作能力、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并将其作为绩效分配与晋升的参考依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医院血透室管理水平。
2.6转变观念,重视人才培养
首先,通过二甲复审,扭转医院领导思想观念,重视专科人才培养,增加血透机,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满足日益增长尿毒症病人需求,从而增加利润,提高医务人员荣誉感、归宿感。使血透室工作人员尽心尽责,为尿毒症病人服务。其次,根据二甲复审存在问题[17],使领导转变思想,血透室病人病情重,并发症多,极需要有肾内资质的负责人专门管理,实行对病人负责,对医院负责的态度,管理好病人,使病人得到真正的治疗。
2.7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对病人的管理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科室负责人,要有肾脏病学中级职称,至少有肾脏病学6个月,血液净化6个月三甲医院进修经历,要求科室负责人有团结、担当、包容、创新精神,领导科室勇往直前,再创辉煌!其次,针对病人思想情况,实行个案健康教育,大胆包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科室负责人的作用,把病人与医务人员融为一体,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开展工作,减少医患纠纷,全心全意为透析患者服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水平,人的管理是关键、制度管理是保障、硬件管理是基础[11]相关领导人需对当前基层医院在血透室管理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需正确面对,并充分认识到问题所在,然后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完善血透室管理制度、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对血透室分区合理安排以及对医务人员综合素养的培训,提高对血透室管理工作、转变观念,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对病人的管理等方面提高管理质量,确保血透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展开,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血透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娅勤,王美秀.血液透析室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现状及预防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03):416-417.
[2]李卫光,SIFC 2017全国感控年会
[3]姚丽霞, 陈旺生. 血液透析室(中心)专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13):1511-1512.
[4]黄丽梅,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感动中国基层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培训101-102
[4]李永荣. 分析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管理对策[J]. 医药前沿, 2016, 6(1):223-224.
[5]纪小梅. 探讨医院血透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9):33-34.
[6]何继菲, 何惊春. 医院内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血液透析室效果评价[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22):3572-3574.
[7]刘学荣.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1):289-290.
[8]杜雪梅, 张乾坤, 曾佳, et al.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及控制策略[J]. 医药前沿, 2016, 6(33):351-352.
[9]丁月慧. 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7):11391-11392.
[10]李静. 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和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3):185-185.
[11]黄丽梅,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感动中国基层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培训105-109
[12]蒲巧云. 血液透析室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对策[J]. 医疗装备, 2016, 29(14):60-61.
[12]孙立复.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管理对策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9):263-263.
[13]许方方, 彭红艳, 钟惠琴, et al. 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10):190-192.
[14]秦雪媛. 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8):1497-1497.
[15]程水芳.全面流程管理在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实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661-1663.
[16]周芳芳.基层医院血透室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408-409.
[17]Shahmy S , Kularatne S A M , Rathnayake S S , et al.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imary hospital management of all snakebites in Kurunegala district of Sri Lanka[J].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2017, 11(8):e0005847.
论文作者: 黄雪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医院论文; 血液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基层论文; 科室论文; 病人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