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与当代§
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活动、评论与理解
聂锦芳
摘 要: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举行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向这位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致敬”;当然也有不同观点的评论,特别是在西方,对立观点的争锋还很激烈;而化解这些纷争的关键在于,客观、准确和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热闹的“嘉年华”终将落幕,沉淀下来的思想才具有长久的价值。回顾、梳理和总结“马克思年”活动的情况,对于今后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年;特里尔;马克思生平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从政界、学界乃至民间都举行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向这位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致敬”;当然也有不同观点的评论,特别是在西方,对立观点的争锋还很激烈;而化解这些纷争的关键在于,客观、准确和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做出梳理和评析。
一、全球性纪念活动回眸
在当今世界,自觉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理论方面展开广泛研究并在实践层面予以运用和推进的国家,无疑首推中国。这里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专业队伍,再加上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等宣传系统的支持,思想阐发、理论普及和专业研讨等活动接连不断,一整年都沉浸在浓郁的纪念马克思的氛围当中。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了一个半小时的讲话,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他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号召“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并在实践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第2版。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从“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新创作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三个方面,全景式展示了马克思的生平、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特别是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的历程。展期长达三个月,参观者甚众。
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5月5日-6日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120多位国外学者和700余位国内学者参会,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著述编纂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进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合作和治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道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
首先是有关马克思的传记。
与中国的情形异曲同工,2018年是德国真正的“马克思年”。仅在特里尔就举办了四个大型展览和300多场各种形式的讨论会。
莱茵兰州立博物馆(Rheinisches Landesmuseum)和西蒙斯蒂福特市立博物馆(Stadtmuseum Simeonstift)的展览由官方统筹规划,主题是“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生平、著作和时代”。州立博物馆在约1000平方米的14个展厅中,展出了与那个时代密切相关的大量原始绘画、雕塑、照片和著作、手稿,具象地呈现了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犹太-基督教传统、近代启蒙运动、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治变革等因素所构成的近代欧洲的社会图景,以及在这一复杂的时代氛围中马克思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轨迹。市立博物馆的7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对马克思一生影响重大的城市(从马克思诞生地特里尔开始,到波恩、柏林、科隆、巴黎和布鲁塞尔,最后到伦敦)以及当时他的生活境遇。
“就算你对马克思主义完全不感兴趣,但还是要无比地尊重他。因为他是最后一个从社会以及哲学、经济的角度建立‘关联’理论的人,后无来者”。(17) 参看https:∥m.dw.com,2018年2月21日。 这是维藤/黑尔德克私立大学(Universität Witten/Herdecke)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比尔格·普利达特(Birger Priddat)的看法。类似中立和理性的看法在西方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位于布吕肯大街10号的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经过全新设计后的展览,也与其他三个展览一起于2018年5月5日重新揭幕。新展览的主题为“从特里尔到世界:卡尔·马克思,他的思想及其持续至今的影响”。较之于以往的版本,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变化都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多少具有“后现代”意味的布展。展览在内容上不再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马克思的生平,而是利用多种形式(包括多媒体)、以浓缩的方式集中描述,特别突出其事业、思想及其影响。
除了这些严肃的带有学术意味的展览和活动外,特里尔还以多种形式纪念马克思。城内各处都有纪念品出售,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咖啡杯到瓷盘,还有供应“无产者早餐”“马克思面包”和“马克思牛排”的饭摊。而在马克思出生的那栋房子的对面,一家酒店出售的一种白葡萄酒,取名为“资本论”,售价为16.80欧元。市场营销活动中最受青睐的是蓝紫色零欧元纪念纸币,售价3欧元,正面是满脸胡子的马克思,背面是作为特里尔城标志的黑门。该纪念纸币前后赶制了三版,数量10万张,到10月底销售告罄。诚如“德国之声”以《马克思又回来了》为名的报道所描绘的盛况:“在马克思诞辰200年之际,摩泽尔河畔的这座城市又重新找回了自己与这位共产主义思想先驱之间的认同感。”(2) https:∥m.dw.com,2019年6月3日。
因江云飞久无音讯,这封本该送到城西北忆欧山庄的书信,最终转到山庄主人秦铁崖手中。江云飞曾在忆欧山庄暂住,看来,对手暗地里下过不少功夫。
除了特里尔,德国首都柏林也举办了多项活动,重要的包括:罗莎·卢森堡基金会5月2日-6日在弗兰茨·梅林广场举办的主题为“马克思的政治、理论与社会主义”大会;5月10日-13日,由德国左翼党(die Linke)资助、《21世纪马克思》(Marx 21)杂志举办的“马克思是必须的”(Marx is Muss)的讨论会;5月24日-27日,以编纂《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辞典》(Historisch-kritisches Wörterbuch des Marxismus)而闻名的柏林“批判理论研究中心”举办的以“和马克思一起解读当下,和当下一起解读马克思”的年会。此外,柏林最有名的独立剧院HAU(Hebbel am Ufer)也举办了纪念马克思的音乐会、演唱会、政治辩论等一系列活动。洪堡大学主楼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也成为参观游览者必定要来拍照留念之地。
科隆也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追寻马克思在这里的足迹(诸如《新莱茵报》地址、科隆工人协会的成立地点和马克思故居等)、以“马克思与1848年革命”“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数字化时代与工会”“马克思理论视域下女权主义的批判与拓展”等主题设立分论坛进行研讨、举办研读马克思经典论著的工作坊等等。
(2)企业经营业绩,反映海外经营成效,具体指标如:被国外当地消费者所消费的海外销售额、海外子公司的销售总额、外国子公司运营收入总和等。
在法兰克福,《重建马克思主义》(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杂志编辑部于3月19日-23日主办了“马克思200年:阶级理论与阶级运动”研讨会。
在东部城市开姆尼茨(Chemnitz,即两德分治时期东德的“卡尔·马克思市”),官方组织了“马克思在开姆尼茨”的摄影比赛,并在主要街头、车站和广告牌上贴满各种印有马克思名言的海报;于5月5日-12日在画廊Galerie Weise举办“博物馆之夜”,展出与马克思相关的各种雕像、徽章、奖牌及纪念品等。
此外,汉堡社会研究中心、埃尔福特大学、卡塞尔大学、弗莱堡大学等高校也单独或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从论坛到工作坊再到暑期学校,活动前后持续3个月之久。
在当代,媒体的影响不容小觑。马克思诞辰日前后,德国本地的很多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主流媒体都争相做了很多专题栏目。其中德国著名的政治脱口秀主持人安娜·维尔(Anne Will)邀请联邦财政部长和副总理奥拉夫·舒尔茨(Olaf Scholz)、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总主教及德国主教团主席赖因哈德·马克思(Reinhard Kardinal Marx)、企业家乔治·科夫勒(Georg Kofler)和德国左翼政治家、作家和政论家莎拉·瓦根克内希特(Sahra Wagenknecht)4人做了一期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当今资本主义具有多大的社会性?》的节目,反响强烈。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ARD)制作了特别节目,对著名学者克里斯蒂安·詹森(Christian Jansen)进行了专访。新闻周刊《焦点》(Focus)也于5月4日进行了题为《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重要的论文和引文》的专题报道,回顾了马克思的生平并将马克思这一代表性论著中的主要论点进行了提炼。
马克思属于世界。中国和德国之外,在马克思长期流亡的英国,5月5日由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主办、在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召开了“马克思200周年”纪念大会;5月4日由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召开了“马克思的重生:在未来游荡”研讨会。不列颠图书馆从5月到8月初举办了《卡尔和爱琳娜·马克思珍藏展》,展出包括马克思及其家人、恩格斯的书信,还有一批珍稀的马克思著作,其中包括一部法文版《资本论》的首版,马克思亲笔在书中做了注释。在被誉为“共产主义学说的诞生地”的曼彻斯特则专门策划了“马克思主题漫步”活动,其口号是“全世界步行者,团结起来!”这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法国也举行了多种活动纪念马克思。3月15日-16日《思想》(La Pensée)杂志在巴黎举办了“马克思1818—2018”研讨会;从1月到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举办了19场关于马克思的系列讲座;从2月27日到3月2日在里昂高等师范学校举办了“马克思与戏剧”的国际研讨会。
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MEGA编辑部主任杰拉德·胡布曼(Gerald Hubmann)也有相似的观点,他指出:“马克思在那时就预见到了日后的危机,他注意到银行的重要作用,以及危机时期利润私有化、损失社会化的现象。”特别是马克思准确地预测到了资本的集中化倾向会导致少数全球性的垄断企业的出现。基于此,“马克思不仅预见到了经济全球化,还更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及其带来的联带影响”。(18) 参看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20487.html,2017年9月14日。 《共产党宣言》对此做过形象的描绘:“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页。
对立需要融通,争议方能获得共识。马克思身后复杂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对马克思思想的多元理解所导致的不同的实践效应以及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格局和人的生存状态等等,这些均提醒我们,纪念马克思最好的方式,首先是客观、准确、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清理历史原委、探究当代发展。正因为如此,有关马克思本人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和普及性著述的出版,对于201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来说,就显得必不可少,甚至构成了一道新的景观。
令人遗憾的是,曾经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走了70年社会主义道路的俄罗斯在马克思200周年生日这一天,当局却保持了沉默。据有关专家统计,直到现在,那里还有1390条街道以“马克思”命名,而在伏尔加河畔,还有一个叫“马克思”的小镇。但是,在俄罗斯,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接受采访时竟然不知道马克思是谁,诚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这个国家正在彻底遗忘马克思”。(4) 参看https:∥themoscowtimes.com/articles/marx-at-soviet-union-godfather-all-but-forgotten-russia,2018年5月5日。 当然,尽管如此,一些大学和博物馆还是举办了零星的会议和展览,比如喀山联邦大学就策划了一个“马克思节”,用演讲和说唱方式来纪念。
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别出心裁地通过举办“马克思主义冬令营”来参与这一盛事,参加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约有230人,参加者既来自本国的安大略、魁北克、亚伯达、不列颠哥伦比亚等省区,也来自墨西哥、法国、英国和瑞士等地。
欧美之外,亚洲各国也举行了多项活动来纪念马克思。在印度,5月1日共产党(马列主义)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的关联性”(Relevance of Marxism)座谈会,N·穆图·莫汉(N. Muthu Mohan)出版了20卷本泰米尔语版《马克思恩格斯作品选》,并举行了新书发布会,这一活动由印度金莎(Chintha)出版商组织,全印度农民联盟(All India Kisan Sabha)主席参加。在巴基斯坦,5月5日,左翼政党人民工人党(Awami Workers Party)联合其他左翼组织一起庆祝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提出“我们如何理解、分析巴基斯坦的国情以及我们怎么去改变它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基于我们的所见所闻,即便你已经忘了马克思,也不能无视全球化和资本化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机”。(3) 参看https:∥www.marxist.com/successful-congress-of-pakistan-marxists,2019年6月5日。 同日,在菲律宾大学500多人集会,来自工人、农民、妇女、教师和学生们各个阶层的民众用诗歌、短剧、歌曲和艺术品等形式庆祝了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美国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国家。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英语系凯西·M·纽曼(Kathy M. Newman)和安德鲁·W·梅隆(Andrew W. Mellon)基金会苏珊娜·斯拉维克(Susanne Slavick)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41名艺术家在匹兹堡市中心的SPACE画廊举办了展览,“既思考马克思,也批判性地思考资本主义——它怎样运行和怎样失效”,以“回应了世界范围内马克思的再次兴起”。而德州大学历史研究协会主办了“卡尔·马克思200年”工作坊,反思马克思思想及其多样化遗产、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其他社会运动之间的联系和张力,以及21世纪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指导意义。
总之,较之于以往纪念马克思的状况,2018年的活动真可以说是蔚为大观,从官方到学界再到民间,如此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出马克思在当代强大的影响力。
二、关于马克思历史地位的三种态度
但是,毋庸讳言,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尤其是在201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种争议还格外醒目地凸显出来,因此我们也有必要予以一定程度的关注。
(一)致敬和礼赞
“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而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它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第2版。 这是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所做的高度评价。
与此相类似,在同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撰写了题为《马克思伟大思想与越南革命》的文章,指出必须“铭记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革命理论体系的巨大功劳,这一体系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革命事业的指南针”。他重申越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胡志明1923年的断言:“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人类,为不分种族的所有人带来自由、平等、博爱、团结和温饱,为人民带来就业机会、快乐、和平与幸福。”(6) https:∥zh.vietnamplus.vn-2018-05-03.
在西方,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5月4日在出席特里尔教堂博物馆举办的纪念马克思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式时发表讲话,称“马克思是一位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学家,他具有超前的、寻求改变的思想”。他认为马克思的著作改变了世界,激发了很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灵感。容克表示,“回忆和理解能帮助人们拥有更加确定的未来,人们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汲取了追求自由、解放和独立的思想”。他呼吁人们“为平等而奋斗”。(7) http:∥www.dw.com/en/karl-marx-statue-erected-in-trier-for-200th-birthday-celebrations,2018年5月4日。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领域,框架语义学是心理学与语言学交叉发展的理论成果。框架语义学认为,“把握概念系统中任一概念的意义,必须理解它所适应的框架”。词语是一种以语音或书写形式出现的语言符号,而框架是隐形的心理认知过程中的结构。“词语通过框架实现词义的表达和理解”(汪立荣,2011:50)。虽然语言符号形式存在跨语言的差异,但由于人类存在共同的知识经验,概念框架元素可以被理解并得以呈现,所以当框架可以实现跨语言的匹配时,词义就能被表达和理解。
2018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德国亚马逊网站上购买《共产党宣言》新版本的读者都给予了五星级的评价,以下是我随手撷取的几则留言:“《宣言》本身非常值得一读。”“如果人们好好想想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又是怎样准确的预测了未来。那就只能对它肃然起敬。”“如今在金融危机四起的环境下,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之所以说震撼,是因为马克思在1848年的时候就精确地描述了资本主义会引领我们去向何处”。(8) https:∥www.amazon.de. 我们知道,在德国除了禁止宣传纳粹之外,整个网络是不受限制的,那么以上言论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德国民间舆论对待马克思这部重要著述的态度了。为此,“德国之声”专门做了分析,认为这种情况“其实也合乎逻辑”,“就算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犀利的批评者们如今也不得不面对《共产党宣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现实”。而偏“左”的德国《日报》(Die Tageszeitung)发表了题为《天才的,但也有说错的地方》(Genial und manchmal falsch)的文章,题目看起来比较中性,但实际上对《共产党宣言》的评价也很高。文章指出,“这个作品仍然没有失去它的活力。有170年历史的《共产党宣言》如今仍然是读者最多的著作之一。其中的许多话已经变成了人人皆知的名言”。(9) ttps:∥taz.deGesellschaftDebatte,2018年2月19日。
对于马克思来说,其代表作无疑还有《资本论》。此前的2017年是其第一卷首次发表150周年,而对这部大部头作品的讨论一直在延续着。“在柏林墙倒塌时,《资本论》曾被认为将就此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其获得重生”。“德国之声”的报道写道:“回顾这150年,《资本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仅次于《圣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切·格瓦拉(Che Guevara)、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都以《资本论》为理论依据。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导师,而《资本论》则是他们神圣的教科书。”到今天《资本论》在世界上总共出版发行了多少册已无据可查了。其中最著名的一版是在前民主德国时期出版的蓝色经典版。“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东德政府垮台,人们曾认为《资本论》也从此将被历史遗忘。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大爆发使得马克思主义再次掀起热潮。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马克思作为危机理论家和反对自由经济的先锋者又重新被人们想起,而他的《资本论》则一度热卖脱销。英国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Jeremy Corbyn)称马克思是‘伟大的经济学家’——这样的公开表态在过去的英国无疑会被等同于自毁其政治前途”。(10) http:∥www.berlinale-talentcampus.de/story/42/deutsche-welle-dw.html,2018年5月5日。
(二)曲解和贬低
有关重要人物的评价,永远也不会是一种声音、一种看法;对于马克思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观察到,即便在其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举办活动予以纪念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非常不理性的观点和论著。
对马克思的负面评论主要集中在对他的思想与后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之间关系的评估上。
在西方,不在少数的论者不无偏见地热衷于炒作所谓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受害者”的数据。有一本特别有名的书叫《共产主义黑皮书:罪行、恐怖、镇压》(The Black Book of Communism:Crimes,Terror,Repression;Le Livre noir du communisme:Crimes,terreur,répression),由多名欧洲学者共同撰写,1997年由法国罗伯特·拉封出版社和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多次重印,2018年再版。编者Stéphane Courtois(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在该书序言中认为“(在马克思思想指导下的)共产政权……把集体罪行变为一个完全成熟的政府体系”,(11) Livre Noir Du Communisme: Crimes, Terreur, Répress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p.5. 导致的总死亡人数达到约9400万人。该书被翻译成德文时还额外添加了关于有苏联背景的东德的章节,包括前德国总统阿希姆·高克在内参与了写作。2018年很多对马克思持否定性评价的人在其著述和文章中反复提及此书或应用其材料。
且不说此书编者热衷和执拗于死亡人数、并将其提到近1亿人之巨的做法无疑严重歪曲了事实,也不论在很多国家的机密未解封的情况下仅凭估算就率然得出结论,也必然使其真实性大打折扣,致使此书的学术价值大大降低;那么,将后来因多种复杂因素和特殊境遇而发生的事件与马克思关联起来,是要得出什么结论呢?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本人虽然不能对20世纪以来的苏联、中国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的所有苦难和罪行负全部责任,但他有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的主要责任。马克思有句名言:“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71页。 有的论者甚至据此演绎说:“可以把这句话用在《共产党宣言》上——这一著述中的每个字都堆着成千上万无辜者的头颅。历史表明,所有实行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基本原理的国家,从苏联到中国再到柬埔寨,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杀戮,大规模的长时间的饥荒。”(13) 王康:《〈共产党宣言〉上的每个字都堆着成千上万无辜者的头颅》,https:∥m.facebook.com/voagd/videos.
此外,对马克思的不同评价还围绕中国政府赠送给特里尔的马克思铜像一事体现出来。
目前我国塑料管道已普及应用到建筑给排水,供暖,城市中低压燃气输送,农村沼气燃气输送,市政给水、排水、排污,农村饮用水安全,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以及农业灌排、电力、通信、工业、矿山、渔业、造船等许多领域。市政及建筑给排水管道和农用(饮用水、灌排)管道仍是塑料管道的主要应用方向,污水处理、燃气、供暖、城市非开挖施工、工业、通信、电力、矿山等行业的应用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德国与中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即便是社会民主党单独执政(比如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及特里尔市)或者参与执政(比如在德国议会和政府中处于第二位),该党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解释,更不用说实践了,均有差异,这本是正常和可以理解的。所以,由中国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马克思故乡一尊马克思的铜像这一事件引发争议,并不奇怪。为了平息争议,争取当地民众乃至德国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特里尔市政府曾在市中心矗立起一座模型,供市民评议,最后通过正常程序,市议会为此专门开会,就“马克思铜像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结果以42票支持、7票反对、4票弃权获得通过。在德国,一旦议会通过的法律或决议通常会顺利得到执行,再次引发争议的概率是很小的。但在5月5日铜像揭幕的时候,高举旗帜、呼喊口号以表达反对的人群仍然出现在现场,德国选择党、“国际共产主义受害者组织联盟”和法轮功团体组织了这些示威活动。
德国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表态称,有人正在围绕马克思搞“恶俗的个人崇拜风”,州、市政府的做法愧对于共产主义的牺牲者。该党在特里尔的党团副主席约阿希姆·保罗(Joachim Paul)甚至公开表示,现在应该“从精神上将马克思赶下神坛”。“国际共产主义受害者组织联盟”领导人迪特·多姆布罗夫斯基(Dieter Dombrowski)声称,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人会在1945年以来始终自由的德国的某个地方开始为卡尔·马克思竖起一座新雕像”。他指出,1818年出生在特里尔的马克思并非只是一位学者和哲学家,而且他为后世各种色彩的共产主义专制奠定了精神基础。设址前东德国家安全部监狱的柏林-霍亨勋豪森(Berlin-Hohenschönhausen)纪念馆邀请多姆布罗夫斯基与特里尔建筑局长安德雷阿斯·路德维希(Andreas Ludwig)、中国独立笔会中心主席廖天琪等人就这一问题在特里尔举行了讨论。该纪念馆的通报说,许多共产主义受害人拒绝这一“马克思巨物”,很多来自德东地区的人回想起了前东德时代。其馆长克纳伯(Hubertus Knabe)表示,不能“把共产主义巨大犯罪行为与马克思所写的东西截然分开”,特里尔市接受了作为礼物的马克思像,让人匪夷所思,因为“为马克思建纪念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鉴于他(马克思)的理论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我认为,为他竖起这么一个庞大的纪念像,这已近乎玩世不恭”。(14) 参看https:∥m.dw.com,2018年9月4日。
德语媒体也参与了讨论。《焦点》杂志则以《特里尔市为什么要如此尊崇马克思?》为题刊发评论认为,马克思的学说已经丧失了生命力。“马克思错了……马克思低估了资本主义者的能力。创造价值的,并不是那些在中国工厂里组装智能手机、然后被贪婪的苹果公司资本家剥削的工人,而是乔布斯等企业家。要是没有企业家的创新动力和投资勇气,这种划时代的发明根本无法想像”。“和苹果手机一样,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是由企业家推向市场的。要是没有这些,大众的富足生活、保障穷人的福利国家制度也是无法想像的。资本主义早已否定了马克思的神话。后者认为,资本主义下的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越来越穷。而现实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则越来越少”。“今天,只有那些忘却历史的人才会幻想进行反资本主义革命”。(15) 参看https:∥m.dw.com,2018年5月5日。 《曼海姆晨报》(Mannheimer Morgen)以《一分为二的马克思》(Zweigeteilter Marx)为题刊发沃纳·科尔霍夫(Werner Kolhoff)的评论指出,这一事件的“错误之处在于,特里尔的这座马克思雕像是由中国人捐赠。特里尔的当政者本不应该接受这件礼物,而应当自行去委托其他人打造这件雕塑。中国人自诩尊崇马克思,这简直就是一个再拙劣不过的玩笑”。(16) https:∥www.morgenweb.de/mannheimer-morgen_artikel,-kommentar-zweigeteilter-marx-_arid,1244919.html,2018年5月5日。 沃纳·科尔霍夫文章的题目很中性,但他对中国、对于中国与马克思的关系充满了误解和偏见。
计算机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把已学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地培养。在学习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之后要积极的引导他们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生活中,在不断灵活运用下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使计算机变成辅助自己日常生活、学习的一种工具。
(三)理性和中立
特里尔天主教教堂博物馆(Museum am Dom)也以“劳动的生活价值”为主题举办展览,共襄盛事。展览用艺术手法再现了关涉“劳动”的多种形式、场景及其所凸显的“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不同境遇,促使我们思考马克思与天主教神学家关于“劳动与资本”的思想和现实效应。
论者普遍注意到,马克思最为激进的判断是资本主义终将走向毁灭。但很明显,20世纪的现实与他的构想之间出现了差距,“马克思的预言似乎言过其实了”。但是,问题在于:“难道马克思的鸿篇巨著里的分析全都错了吗?我们能对这位超级知识分子的毕生心血进行全盘否定吗?”对此,慕尼黑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ifo-Instituts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所长汉斯-韦尔纳·辛恩(Hans-Werner Sinn)的回答是:“绝非如此!”特别在今天看来,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是具有“高度现实”意义的。
在比利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于2018年5月5日晚在布鲁塞尔揭幕,世纪工人党主席彼得·梅尔滕斯(Peter Mertens)和第一书记拉里·霍姆斯(Larry Holmes)分别以“转向一个无剥削社会的新范式”和“马克思关于劳工阶级的革命性观点:工人和受压迫者的团结”为题发表了演讲。
这种态度不为专业研究者所独有,在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中间也有同道。贝恩德·齐瑟默尔(Bernd Ziesemer)曾经担任德国《商报》总编多年,现在是专栏作家。2012年他撰写了《读懂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für jedermann)一书,2018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表达了他对马克思的看法。他自负地说:“在德国,将卡尔·马克思的主要著作通读两遍的人或许不多,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对马克思的评论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一方面他把马克思界定为“首位真正的全球化思想家”,认为《资本论》涉及的内容“广泛得令人难以置信”,马克思撰写这一著述有两个目标:一是推翻传统经济学的核心论点,二是为工人运动创造推翻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在《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都肯定资本主义在全球的胜利将导致所有传统和封建残余的消失。但是,另一方面,他认为,基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马克思的全部理论是一个思维错误,因为它忽略了资本主义不只是通过剥削工人,而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在发展,此外,马克思还低估了创造财富的其他来源,例如创新、企业家精神。齐瑟默尔还回答了“如何评判马克思在中国的作用”问题,他认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著作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据我所知,马克思的很多理论对早期中国共产党根本没有产生作用。当时他的有些著作也没有被翻译。我的印象是,中国人对马克思的敬仰并非建立在对其著作有广泛了解的基础上”。(20) 参看https:∥m.dw.com. 公允地说,以上看法并不是齐瑟默尔独创的,而且他对中国情况的了解也相当有限,但作为记者出身的他能够主动地关注马克思及其思想显现了长期以来负面评价占据主流地位的西方出现的新变化。
前文提及的《曼海姆晨报》上沃纳·科尔霍夫的评论阐明了他对马克思与20世纪一系列事件之间关系的看法。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当初马克思对资本、价值、人性、剥削、阶级的诠释依然让人惊奇。而马克思去世后,一方面是社会民主党以及工会运动用和平的方式改造了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则是共产主义运动推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其后果众所周知:斯大林的大屠杀、红色高棉的暴行,还有柏林墙、铁丝网、古拉格,以及朝鲜”。“这不是马克思的本意,但却以马克思的名义发生。毫无疑问,没有多少人比马克思更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因此,在德国,人们被允许纪念马克思,但同时也必须就马克思展开讨论”“就历史意义而言,马克思确实是最伟大的特里尔之子”。(21) https:∥www.morgenweb.de/mannheimer-morgen_artikel,-kommentar-zweigeteilter-marx-_arid,1244919.html,2017年9月14日。
至于中国赠送的铜像一事,尽管有上述反对意见和杂音,但主导者的倾向一直是理性的。诚如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德赖尔所说,“雕像的落成给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创造了机会。今天,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马克思的生平、著作,也可以借此思考如何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特里尔市长沃尔夫拉姆·莱贝(Wolfram Leibe)则表示,马克思有理由作为这个城市最伟大的儿子站立在这里。“卡尔·马克思写下重要的思想,今天能够对它们进行思考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德国统一30年后,我们可以用批评的眼光,不带任何偏见地去审视这个人物。”而借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契机举办展览和接受中国政府的礼物,可以“加深在历史语境中对卡尔·马克思其人、其哲学思想的了解”,鼓励人们“重新去钻研马克思的不同论点,我想,我们就很有成就了”。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文化部长康拉德·沃尔夫(Konrad Wolf)自豪地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已成为2018年一项在国际范围内极为成功的文化盛事。”主管特里尔城市建设的安德雷阿斯·路德维希Andreas Ludwig)表示:“卡尔·马克思撰写了世界历史。他的雕像成为一个新名胜,并将促进有关马克思的深入讨论。”针对德国选择党等反对者的观点,社民党议员阿道夫·威尔兰德Adolf Weiland)表示,马克思的作品“为德国和欧洲的人文历史做出了意义非凡的贡献”,选择党等“完全不了解情况”。(22) 参看https:∥m.dw.com,2018年4月28日。
这里还想补充一点材料。2018年4月,曾经有6位中国公民在海外发表题为《就马克思塑像致德国人民的公开信》,同时致函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和总理默克尔,不仅公开反对特里尔接受中国政府的这份礼物,更指责马克思是“一个比希特勒更令人发指的恶魔”“远比法西斯犯下的罪行更加深重”。这样的信件当然如石沉大海,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效用。但我们注意到,另一位同胞随即发表了《别把马克思与希特勒划等号》的复信,指出马克思是影响20世纪人类命运至深至远的伟大思想家,他既是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经济学者和政治学者。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来诠释人类历史,并且从经济的角度来解读分析社会的结构。他是从权力和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来解析当时进入工业社会并实行原始资本主义的国家。他的经济学建立在研究工人和资本家的生产关系上,由此奠定了后来诸多经济思想的基础。“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好的,但是将苦痛和灾难归咎于一位西方思想家的理论,将之等同纳粹魔头,这样的立论是站不住脚,没有说服力的”。(23) 廖天琪:《别把马克思与希特勒划等号》,https:∥w1.mingjingnews.com/index.php,2018年5月11日。
围绕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所呈现出的舆论世界斑斓的图景和不同观点的碰撞,再清楚不过地昭示出他在当代世界远远没有“退场”;即便在那些煞费苦心的极力贬低和肆意曲解背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马克思与现实生活的深刻关联。
通过对充电站历史负荷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对任意时刻的充电负荷进行预测,关于对电负荷的预测方法很多,包括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支持向量机等,其相对误差可以保证在20%以内,能够为分时电价的预测提供参考。
三、马克思生平、思想再研究及其思考
事实的确如此。改革开放40年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中央和地方党委领导下,通过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的实践,不仅制定出台了一大批促进地方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的地方性法规,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地方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立法经验不断丰富、立法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和地方人大工作夯实了基础。
机械结构某一位置发生疲劳失效所需的周期数取决于材料自身性能和应力波动。对于特定材料而言,这些信息由疲劳SN曲线(应力-寿命曲线)给出。本文采用Workbench软件自带的材料数据库所给出的S-N曲线作为材料疲劳分析数据(见图9)。
国内纪念马克思的活动还延伸到国外。由中国政府赠送的马克思雕像于5月5日在其故乡——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揭幕。这座重约2.3吨、总高5.5米(与马克思的生日相契合,本体4.6米、基座0.9米)的铜像展示了一个“行进中的马克思”的形象,手中的书和脚下的路喻指其一生永无止境的探索、其学说的开放状态以及对“人类依靠智慧和力量不断前进”的期待。
虽然过去已经出版过很多、其中不乏史料详实和见解独到的这类作品,但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探究领域,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这类著述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有的是以往名著的再版,更有新的论著出现。
法语世界再版了梅林的《马克思传》。梅林的这部名著时隔100年之后,终于有了第一个法文注释版,两卷本合计1600页。这一版本由热拉尔·布洛赫(Gérard Bloch)翻译并且加入了大量的注释,根据译者的理解区分了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原貌与梅林原著对马克思的解读,特别是勾勒了从马克思到恩格斯再到梅林思想演变和发展的线索。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思想史终身荣誉教授斯文-埃里克·利德曼(Sven-Eric Liedman)的力作《赢得的世界: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和著作》(A World to Win: The Life and Works of Karl Marx)也由维索(Verso)出版社翻译、出版。这部传记的特殊性在于为我们呈现了马克思是如何以其特殊的政治生活和理论贡献来理解和参与他所身处的时代和世界的。
较之于以上的旧著再版,德国著名马克思研究学者米歇尔·海因里希(Michael Heinrich)出版的《马克思与现代社会的诞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新作。这是他计划出版的三卷本马克思思想传记中的第一卷,叙述内容覆盖了马克思在特里尔的青年时期和在波恩、柏林的求学阶段,以及《新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的经历。这本书不仅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作品如实地呈现出来,而且将当时马克思所遭逢的攻讦和思想争论也纳入考察范围,进而借此去诠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逻辑。作者基于多年来对马克思著述权威版本(MEGA)的研究,在书中得出的洞见是,学界关于“青年马克思”向“成年马克思”思想过渡中两种主流的观点——“断裂说”和“延续说”——都是谬见;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是在多重维度、多个方向上持续发展的,在这一进程中,出现过不只一次而是许多次断裂,而且从未存在一个业已完成的理论形态。这本传记即是对这一洞见的实践。第二卷和第三卷分别将于2020和2022年问世。
研究区域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山脉西北脚下,全国较为典型的深凹露天铁矿,已有百年的开采历史。2017年6月,按照矿山和选矿厂位置,依地形围绕矿区在毗邻城区方向5 km2范围内,设置11个样点,分别标记为S1~S11,具体布点如图1。采用五点取样法采样,每个样点均采集0~20 cm表层土壤,去除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石子等杂物,充分混匀后取1 kg左右装入自封袋,编号,密封带回实验室后风干,用四分法选取土样并经粉碎研磨,过100目筛备用。
其次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著述。
博睿(Brill)出版社在5月出版了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IISH)前所长马塞尔·范·德·林登(Marcel van der Linden)和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MES)秘书长、MEGA编辑部主任杰拉德·胡布曼(Gerald Hubmann)共同主编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个未完成的计划?》(Marx's Capital: An Unfinishable Project?)。这是一部论文集。由于2012年MEGA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准备材料”全部出齐,使得马克思构思、撰写《资本论》的全部过程及其手稿以及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细节得以公之于世,这本文集荟萃了以MEGA专家为主的有关文献考证材料,足以激发其他研究者重新解读马克思及其这部伟大著作的兴致。此外,博睿出版社在6月出版了保罗·马蒂克(Paul Mattick)的论文集《作为批判的理论:关于〈资本论〉的论文》(Theory as Critique: Essays on Capital),作者认为《资本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完成了对既往经济理论的批判,至于其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本身的贡献则不是重点;此外,该著还检视了马克思理论的抽象性与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之间的鸿沟。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塞罗·默斯托(Marcello Musto)推出其专著《另一个马克思:早期的国际手稿》(Another Marx:Early Manuscripts to the International)和《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The Formation of Marx's “Capital”),以马克思原著为依据,梳理和分析了马克思为人们所忽略或误解的诸多生活、思想细节,由此描绘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另一个马克思”。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格雷戈里·克拉埃斯(Gregory Claeys)出版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Marx and Marxism),从19世纪俄国革命延伸到当今时代,凸显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对于今天的世界依然重要”。本书还以杰里米·科尔宾及其工党政策为例,分析了英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马克思兴趣大增的现实原因。
此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的畅销书《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Why Marx Was Right)和前希腊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作序的新版《共产党宣言》都得以重印。维索(Verso)出版社也出版了由詹明信作序的斯塔西斯·库沃拉吉斯(Stathis Kouvelakis)的专著《哲学与革命:从康德到马克思》(Philosophy and Revolution:From Kant to Marx)的最新英译本,对德国1848年革命以前思想家的群像做了简单的勾勒。
我们在一个空地上集合。“这次,我们要去哪儿玩啊?”“我们发现了一个新地点,就是这块地后面的一棵树。”一个小伙伴说:“树有什么好玩的,都爬过好几回了。”“我说的不是树,而是树上的马蜂窝,不如我们去捣一下马蜂窝吧!”伴随着同意声,我们来到树前。
再次是其他类型的出版物。
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马克·马尔霍兰(Marc Mulholland)出版了小说《沃伦街谋杀案》(The Murder of Warren Street),描述了法国流亡者埃马纽埃尔·巴泰勒米(旧译巴特尔米)鉴于马克思太过“保守”,“既不想参加密谋也不想暴动”,于是串通德国激进分子试图通过侮辱马克思而引起双方决斗,以便借机“刺杀马克思”,但此事因马克思拒绝应战而最终无果。此外,由贾森·巴克(Jason Barker)撰写的《马克思归来》(Marx Returns)也于本年度上市,这本书号称“重新想象马克思的生活与时代”,混合了历史小说、心理悬疑、哲学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摘录。
由哲学教师鲁珀特·伍德芬(Rupert Woodfin)和漫画家奥斯卡·萨拉特(Oscar Zárate)合作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图画指南》(Marxism: A Graphic Guide)在1月推出了新版(首版于2009年),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颇受欢迎的面向马克思初学者的普及读本。奥伊伦斯皮格尔(Eulenspiegel)出版社在3月再版了画册《卡通中的马克思》,总共收录了全世界大约450个插图画家的作品,汇集了超过600张马克思各种卡通形象的招贴画、宣传图。
最后想重点介绍中国学者撰写的一套丛书及其对马克思思想的新诠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98)“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12卷本)在2018年完成,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我和受我影响的青年学者在多年追踪世界学术前沿、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和悉心解读内容基础上推出的重要成果。这套丛书包括12本专著:第1卷《滥觞与勃兴——马克思思想起源探究》、第2卷《“苦恼的疑问”及其解决——“〈莱茵报〉-〈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文献及思想再研究》、第3卷《思想的传承与决裂——以“犹太人问题”为中心的考察》、第4卷《异化的探寻与扬弃——“巴黎手稿”再研究》、第5卷《思想的剥离与锻造——〈神圣家族〉文本释读》、第6卷《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第7卷《“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比较研究》、第8卷《“革命”的非模式化解读——1848—1852年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文献研究》、第9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建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再研究》、第10卷《“资本一般”与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再研究》、第11卷《资本社会的结构与逻辑——〈资本论〉议题再审视》和第12卷《求解资本主义的史前史——“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的思想世界》。
这套丛书选取了马克思的一系列重要文本、文献及其思想展开深入研究,真正把版本考证、文本解读、思想阐释与现实意义重新紧密结合,在困扰马克思思想研究的诸多难题上取得了新突破。篇幅所限,这里仅以该丛书中我所撰写的第6卷《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为例做出说明。
在早期的思想演变过程中,马克思对作为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基础的“观念论”的批判是一条中心线索。那么,究竟该怎么理解这种批判的性质?他所建构的“新哲学”与“观念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二者是完全异质、彼此对立的思想体系吗?
通过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细节及其论证逻辑,一方面看出,从观念出发理解、诠释和构建世界的思路自古有之,持这种观点的人“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标准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2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9页。 认为现实世界是观念世界的产物,就现实的人来说,生命历程或短或长,而这一过程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精神的追求和自我的建构。这种追求和建构是一个非常复杂、艰难的过程,诸如从贫乏达至丰富、从不完善臻于完善、从形体升为精灵、从现实趋向理想等等。所以,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就成为前者向后者嬗变、转换的历史,任何世俗存在都没有力量驾驭精神,相反精神才是世界最强的力量和崇高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理解了马克思以挖苦的口吻称之为在耍“思维的绝技”和种种“花招”的意旨。在他看来,这种观念论的错误在于,把对世界的探索注目和聚焦于纯精神的领域,离开了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恰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没有经过考虑和清点”,他们不知道或不承认,精神离不开它之外的现实,不仅是根源上离不开,过程和归宿上都离不开,它们是一体两翼,共存于一个世界系统,相互规定,相互表征,相互否定,相互提升。那么能不能据此说青年黑格尔派的探索就完全没有必要和价值了呢?马克思并没有下决然的断语。我们知道,精神、观念、思想诚然有现实的根基或依据,但同时它们的奥妙、奇异、诡谲确实又是超现实的、非逻辑的和非常规的。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值得人们去苦苦追索和反复深究。如果用一种外在于精神、观念、思想的规则、尺度、标准来衡量和探究精神、观念、思想,确实可以看到这一世界的荒诞和离奇,但据此而舍弃了对纯粹精神、观念、思想的研究,也将是极大的错失和遗漏。因此,质言之,青年黑格尔派对精神世界探索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这方面他们的观点和推论确实有荒谬之处),但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思路推进了人对精神世界无穷奥妙的理解,这是不能一笔抹杀的。(25) 参见《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聂锦芳主编:《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第6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12页。
那么,“告别”“观念论”后的马克思走向哪里呢?我们根据近年来文献学研究的成果,从考证《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手稿开始探究。在这一章的手稿中,原来的标题只是“一、费尔巴哈”,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在整理其遗稿翻阅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时,在其结尾处才加了这样的修正:“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以后在这一章的各个版本中尽管具体段落的编排方案各式各样,但无论哪一个版本都把恩格斯的修改作为此章的正式标题。这样,恩格斯所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对人们把握全章的主旨思想进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就起到了一个提示和引导作用。而在实际的理解中,恩格斯的这一提示和引导给人们造成的普遍印象是:马克思的哲学只是一种唯物主义形态,是与唯心主义完全对立、异质、不相容的哲学。我们认为,把马克思哲学归属为唯物主义谱系,在特定意义上说没错,但是,不够,特别是把它混同于以往的一般唯物主义就错了。(26) 参见《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聂锦芳主编:《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第6卷,第415页。
于是,我们按照马克思等人大致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顺序和逻辑层次(“圣布鲁诺”—“圣麦克斯”—“费尔巴哈”—“真正的社会主义”)来认真解读其文本细节。我们会发现,仅仅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唯物主义,尤其是把其意义和内容限定于以还原论方式“唯物”地处理世界本原问题,即使在历史观上达到唯物主义的水准,实际上也并没有把握马克思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特征、它在思想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相反大大收缩了马克思哲学展宽的现实视域和深邃的历史厚度,极容易造成对它的简单化、教条化和庸俗化的理解。就马克思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关系而言,其实不仅仅是对立关系,更是扬弃和超越的关系;的确,马克思对观念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挖苦、讽刺甚至痛斥,但这些只是对其哲学前提的荒谬性的揭示和批判,而另一方面,必须看到,马克思在新的基点上也注意到了唯心主义哲学对人的主体性思想的重视、探索和发挥(而过去的唯物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却乏善可陈或成果有限),因此他的哲学思想中实际上也保留或继承了这一方面的有益因素或成分,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当然是经过改造的),是这一哲学形态的进一步发展和更高阶段的超越。(27) 参见《在批判中建构“新哲学”框架》,聂锦芳主编:《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第6卷,第415页。
针对2017年发布《京杭运河通航管理办法(试行)》(重新发布)有关船舶通航尺度条款的修订内容,分析了大运河水运的宏观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导向,讨论了政策初衷有关疏堵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需将发展视角转向船舶主尺度突破标准的常态化与新兴运输的体量化。据此,基于主要等级航道通航技术现状,依据相关通航管理标准,从理论层面延拓修订内容,分析船舶总长、总宽、吃水及净高等尺度限值,从实践层面讨论尺度放宽的制约要素与合理区间,同时兼顾江海直达新兴业态的发展,最终明确通航尺度条款的修订内涵,为本《办法》修订背景作诠释,亦为船型标准研究、市场运力管控及行业政策制定作保障。
统归来看,医疗设备维保问题此前并非没有医院重视,之所以迟迟未产生规模化维保效益,各地医院还能买到同款产品不同价格的设备,根本上还是由于全国各地区间医院缺乏联动,何斌这样认为。
更为重要的是,在整套书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具体的方法及其原则。诚如我在该书完成后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所总结的:
“在研究中,我感到最困难的,并不是权威而完整的第一手文献的搜集,而是对这些文献的把握、理解和解释;我们不仅要还原马克思当年写作的原始情境、文献状况及具体内容,而且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框架’来统摄和清理大部分处于散乱状态的文献中的思想及其逻辑。很显然,这样的‘框架’不能出自我们纯粹的杜撰,更忌讳用一种外在思路、观念和范式来强行套用。因此,鉴于马克思留存下来的文本及其表述方式的特殊性,一方面,我强调,精深的马克思思想研究必须走向文本、文献学,而不能将其全部让渡给马克思手稿的辨认者、著作的编辑者和翻译者,因为思想阐释是对文献编辑成果进行的检验和理解,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动客观、准确和到位地概括和分析马克思的思想,所以我不允许学生离开文本、文献的原始状况和具体内容抽象地讨论马克思的思想;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很多叙述非常散乱,观点也不甚系统和明确,可是其中无疑又蕴藏着极大的思想容量和严密的论证逻辑,并且构成其思想发展前后相续而又不断推进的序列。所以,我们就必须在反复研读这些文献、切实把握其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解释‘框架’来贯穿这些分散的材料,体悟、概括和分析其思想。很显然,这中间解读者主体性的发挥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我们的解释与马克思文本中的思想能够接通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他——不仅仅限于他的观点,更包括他对观点的论证;不仅仅限于他定型、成熟的思想,更包括他‘苦恼的疑问’、对自我的反省、理论的内在矛盾、开放的多元思路、多重的理论和实践效应。”(28) 聂锦芳:《走进文本:探究马克思复杂的思想世界》,《中华读书报》2018年4月18日,第10版。
如果把这套丛书放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序列中予以观照,其学术价值会更加凸显。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园地,尽管前苏联和东德学者使用过“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Марксистская Философия в ⅩⅨ веке)、“德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史”(Zur Geschichte der Marxistisch-Leninistischen Philosophie in Deutschland)等概念,但必须承认,是中国学者首次公开而明确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这一学科方向。黄枬森、庄福龄教授等筚路蓝缕,他们主持编写的8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奠定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术的进展,8卷本在有关马克思的文献佐证、细节甄别、解释思路和框架设计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而《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是在20年积累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文本个案的解读完成了对马克思复杂的思想世界及其意义的重新探究,它讨论的虽然只是8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前3卷的内容,但不仅以12卷本、600万字的总篇幅超过了全书,而且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梳理、分析和评论无疑都大大拓展和深化了。可以不折不扣地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最重要的进展。
该书出版之后,也受到德国学术界的关注。伊丽莎白·诺伊(Elisabenth Neu)、彼得·多纳斯基(Peter Donaiski)、埃亨弗里德·噶兰德(Ehrenfried Galander)、米歇尔·海因里希(Michael Heinrich)和阿德里安·克劳奇克(Adrian Krawczyk)等专家,在阅读了该丛书每卷详细目录和主要内容的英文翻译,并了解了全书的研究方式、整体框架和重要观点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他们不能阅读中文版全书而“深感遗憾”。这让我们想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对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著述的精深解读而享誉国际学界、被哈佛大学哈桑教授称为“当今‘亚里斯多德学’世界第一权威”的陈康先生(1902—1992)曾经立下的一个宏愿:迟早有一天,要让西方的西方哲学研究者为不懂中文而感到遗憾!(29) 参见陈康:《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0页。 这套丛书在德国学界所引起的反响表明,我们的努力为国际马克思研究贡献出了“中国的智慧”,至少在马克思研究领域,陈康先生当年立下的夙愿在一定程度上变为了现实——这才是真正的“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自信”!
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方法需要更加深入的实验研究,寻找降解效果更好的氧化剂,结合选矿废水处理的实际情况,提高降解效率将是后一步实验方向。
热闹的“嘉年华”终将落幕,沉淀下来的思想才具有长久的价值。马克思生前并不是一个世俗生活和流行时尚的“弄潮儿”,相反,他在孤寂和单调的著述生涯中苦苦寻求对资本时代的理解和超越人的“异化”状态的途径,他去世后留存下来的大量手稿之中蕴涵着他复杂的思想因素和论证逻辑。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确实扩大了其思想的影响,然而,过分功利的现实动机、教条主义的理解、线性思维的作祟以及“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考量,使我们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出现了不同程度简单化、庸俗化乃至误读和曲解的情形,而实践中的挫折与此密切关联。所以,“重新理解马克思”仍是现时代的重要任务。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Karl Marx :Activities ,Comments and Understandings
Nie Jinfang
Abstract : The year 2018 marks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Karl Marx's birth. Various forms of activities were held around the world “to pay tribute to this giant of thought and action”. Of course, there were also comments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 especially in the West, where the controversy over opposing perspectives is still fierce. And the key to resolving these disputes is to understand Marx's thoughts and their contemporary value objectively, 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The lively “carnival” will finally end, and the thoughts that have been deposited will have lasting value. Reviewing, sorting out and summarizing “The Year of Karl Marx” activ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The Year of Karl Marx”,Trier,Marx's lifetime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0766(2019)06-0047-12
作者简介: 聂锦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 100871)
(责任编辑:邱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