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张桂蓉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张桂蓉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小学,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端正书写的习惯等,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爱上英语的同时,明白英语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知道他们将在这门学科里学到什么内容。作为小学英语老师,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教学要求下,想方设法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落实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目标,实现发展性教学,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的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当下,作为小学英语老师,在新课改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的要求下,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落实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目标,实现发展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本人结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经验,就小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谈一些认识,和广大英语同行们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一、小学英语概述

小学英语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为学生以后学习英语打基础、做准备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无论是从兴趣、英语思想、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口语听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运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等,都要有发展的计划和目标。让学生爱上英语的同时,明白英语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知道他们将在这门学科里学到什么内容。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任何学科中,基础知识都是推动学习进步、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词汇、句子、篇章等,对于语言中的这些基础东西,不但要背诵、默写,还要掌握这个基础知识的意思,学习运用它们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生学习了football这个单词,那么就要让他们明白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通过句子充分理解,如,“He likes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他喜欢放学后踢足球!”等,这样既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意对学生语音语调的养成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特点,有不同的发音习惯和方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也不例外。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从小养成学生准确的发音习惯,老师一定要在这个关键的基础教学阶段,在语音学习的初级阶段,注重学生语音语调的养成,让学生掌握准确的发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证明,小学是学习语音的最敏感时期,也是形成正确语调、语音的最佳时期,只要老师能在教学中引起注意,正确引导、纠正,不但能加强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和词汇的记忆,还能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用汉语的读法给单词“标音”,那样会让学生的发音不准,语音语调跑调走样,对学生学习英语毫无益处。只要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引导和纠正,就能为学生以后更加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3.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英语既然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体现语言的价值和特征。比如听、说、读、写是实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尤其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如图片、幻灯、投影等,创设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境,营造浓烈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置身语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从听说到读写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使小学生敢大胆说英语,且在课堂上能与老师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这样不但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哑巴”英语学习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推动英语教学顺利发展。

4.提高教师思想认识,重视学生习惯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以及模式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颇深。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焦点往往在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把握上,显得过于狭隘和片面。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从更加全面、多元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要想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需要教师提高思想认知,转变过去应试化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5.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突出学习习惯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力求改变过去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想突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形成“过程+结果”式的教学评价模式,将“知识、态度、能力”等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评价过程中。而“态度”元素,则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习惯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强化学习习惯培养,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在该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应当强化习惯培养而非知识灌输,通过多元化的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端正书写的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立峰,胡亚琳.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行动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4(12):35.

[2]程少银.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102

论文作者:张桂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张桂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