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养老问题研究论文_凌征福

当代中国养老问题研究论文_凌征福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养老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我国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解决养老问题不单是老年人个人和老年人家庭的问题,更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增强意识、完善制度和拓宽模式上共同发力。

关键词:当代中国;养老问题

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高龄老人比例高,社会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如何解决好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虽然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中国老人的养老状况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尽人意,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保障广大老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当代中国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最近几年,党和政府在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成效。在养老保险与救助方面,扩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增加城镇老年人退休金,加强边缘老人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全体老年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但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养老设施尚不健全,无论对于国还是家,经济物质积淀不足,难以承受高福利的社会养老模式。目前国内的养老形式相对单一,主要是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还包括一些非主流的自我养老、乡村养老、异地养老、宗教养老、居家养老院等养老模式,这些养老模式都是可以去尝试和探索的,任何一种养老模式都不能被否认,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能更好的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当下养老问题的源头之一。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时的特殊需要。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中国的全面推进,近年来老年人社会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体系还未完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一些偏远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得不到国家社会保障的覆盖。二是社会保障资金问题也存在问题。我国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养老金来源于充足的年轻劳动力,一方面由于一部分人可支配收入有限,集体也拿不出资金来承担老龄人口养老的义务,这些因素导致公民参保率较低。三是涉及老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医疗条件的改善,高龄老人日益增多,独生子女增多,这就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家庭养老矛盾日益突出。另外,大量农村年轻人到城市进行务工和经商,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不仅无人来照顾自己,有的反而需要承担照料下一代和从事农活等体力劳动,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其日常的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

(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年轻人赡养意识差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商品意识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的敬老、养老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家庭养老的观念在青年中日趋淡化。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养老纠纷为是“家务事”而不予干预,致使一些素质差的年轻人相互影响,不尊敬老人、不孝顺老人的风气越来越严重,赡养意识越来越差。

(三)养老模式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主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德育教育的缺失造成年轻人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观念较为淡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子女的不赡养,使得很多老人的生活进入困境,家庭养老模式受到着严重的冲击。现在还有不少民营养老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其建立速度也无法满足现有需求。由于老年人的照顾与护理工作复杂且枯燥乏味,很多老年人常年卧病在床毫无自理能力。照顾这类老人需要极大的耐心与忍耐力。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概念虽存在,但其在执行当中相当模糊,还属于空想阶段。这两种养老模式要发展要成熟还需一段较长的时间,经过很多的实践,在实践当中不断的完善努力适应社会需求。

三、改善当前养老状况的对策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老人的养老问题,这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而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就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尽快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

(一)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虽然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家庭养老受到严峻挑战,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养老方式仍是家庭养老占主体地位。这是因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方面,而且中国人传统的亲情养老,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也无法取代。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护家庭养老的重要根基。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青年人的敬老养老意识,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切实保证老人的正常生活。继续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弘扬子女赡养、家庭养老和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

(二)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老有所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基本依托。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模式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一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以个人为主、补贴为辅的方针,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合力,推动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合作医疗覆盖率。要对贫困地区加强医疗扶贫,并将医疗救助优先纳入老年人,通过多方投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

(三)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国家加大建立养老机构的投入,为养老机构提供扶持性政策,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建立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的机构。提高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人员的薪酬水平,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福利,对他们的职业表达特别的尊重。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倡导社区内的和谐互助,建立社区助老养老模式,尽可能地将养老问题在社区内解决,发动社会各个方面,有组织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社区服务,为家庭养老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赵俊康.中国农村老年保障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9).

[2]王瑞娟.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透视[J].理沦探索,2006,,(4).

[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新浪财经网.2006-02-24.

[4]唐仲勋.建立新型的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 [J].江海学刊,1995(6).

[5]白敏.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J]. 商业研究,2009.

[6]王方兵.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养老问题的分析[J].人口与科学,2011(2).

作者简介:凌征福(1992年—),男,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论文作者:凌征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当代中国养老问题研究论文_凌征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