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探讨论文_覃萍

主体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探讨论文_覃萍

广西万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建筑工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实现施工建设质量的优化,保证建筑安全与稳定性。主体结构是建筑结构的主要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于建筑整体质量与稳定性都有着直接影响,加强对主体结构建设施工技术的优化与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简要分析了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就当前常见的主体结构施工体系进行阐述,并在这基础上就主体结构的实际施工技术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建筑施工单位的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推广与水平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讨

随着建筑施工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与创新,其中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已经实现了应用推广,对于建筑质量与建筑性能保证都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该技术的应用,还能帮助施工企业切实实现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量的提升。但是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人员素质与施工技术应用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保证该技术的应用科学性与创新是当前重要的技术应用研究方向。所以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就建筑中存在的载荷进行传递,分别由多处结构部件来进行载荷分摊,保证建筑在主体结构的支撑下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在建筑施工、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设备、活荷载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来自与自然界的风载荷、地震载荷等影响。主体结构就是承担以上载荷力量的主要结构,正是由于该结构的存在,建筑才能保证自身的施工性能得到正常发挥。

另外,建筑主体结构还与建筑地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该联系主要是系统性的就建筑自身载荷与承受载荷进行协调性的分配与传递,保证建筑的整体性,这样能在极大的程度上保证建筑稳定性与建筑使用安全。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断的实现施工技术创新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内容。

二、常见的建筑主体结构体系概述

当前建筑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时,其所采用的主体结构体系有多种,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其一,框架结构。该结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注重对建筑梁、柱等构件的有效结合,其能很好的保证建筑整体性,且平面布置十分方便,保证了建筑空间。但是该结构体系的建设需要承担大量的施工工作量,并会对建筑模板造成较大的损害,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要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就会损失一定的建筑美感,经济效益难以得到发展。

其二,剪力墙结构。该结构的建设主要应用于建筑内外墙建设当中,能保证主体结构的承重性能。该结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建设效率较高以及抗震性能较高等多种优点,但是该体系在应用中会对平面造成分割,形成结构的小开间。该主体结构体系在当前被广泛应用于超过120米的高层建筑建设当中。

其三,筒体结构。该主体结构体系主要是指建筑主体承重结构为一个或多个筒体,其相当于在建筑基础上进行封闭空心悬臂梁设置,具有较强的抗弯矩能力,能就建筑扭矩进行消除,对于建筑整体性保证有着重要意义。

三、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探究

(一)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是建筑主体结构构成的主要材料,施工人员在进行钢筋施工时应当首先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就钢筋材料质量进行把控,并根据钢筋特点进行合理的材料存放,避免有材料损坏或污染问题的发生。之后,在进行钢筋绑扎操作时,施工单位应当注重技术交底会议的开展,并根据具体施工要求进行工作台的搭建。通常来说,技术人员在进行钢筋连接时应当将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进行错开,并且要将钢筋接头的位置设定在支座位置处,并且在绑扎结束后还应当扭紧撑脚和螺旋接头,保证钢筋绑扎的牢固程度。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当在钢筋绑扎位置处进行保护层的设置,并使得水泥砂浆垫块和保护层的厚度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为保证钢筋绑扎质量,技术人员还应当注重放样操作,保证钢筋绑扎的尺寸误差在规定尺寸的10毫米左右。

(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在模板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当在保证模板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就模板施工的稳定性与成本控制进行考虑。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可根据材料的循环利用价值进行考虑,方便之后的结构维修工作的开展。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选型时,不仅要保证结构的受力平均,同时还应当保证模板的硬度与刚度性能,注重模板的阴阳角处理。之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在结构钢筋安装与施工缝处理完成后展开模板安装。但是在这之前,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模板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定位以及修整操作,并注重测量与放线操作。在正式的模板安装操作中,施工人员还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模板安装,保证模板的垂直度,同时还应当注重模板加固技术的应用。钢筋绑扎加固的方式在当前被广泛应用,能实现模板的整体性构建。在验收人员检验签字后,要进行模板拆除处理。另外,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拼接时应当注重模板间隙的合理控制,这可通过在两个板子的接头位置设置卡子来实现,这样也能有效的就模板漏浆问题进行解决。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主体结构建设中,建筑混凝土施工表现为结构厚度大、钢筋与混凝土量大的特点,施工操作较为复杂。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另外,在混凝土施工正式开展之前,施工人员应当首先就建筑钢筋、建筑防雷系统以及插筋位置等进行严格的验收操作,并根据设计文件就预埋件位置等进行明确,注重施工测量操作。而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施工顺序展开施工,并定期就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检验,防止发生混凝土离析问题。在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则可开展混凝土抹面操作。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则应当利用塑料薄膜进行混凝土表面覆盖,以此来实现蓄热保温,保证混凝土质量。

(四)预应力施工技术

预应力施工主要是通过在建筑主体结构中添加手拉力钢筋,来保证建筑结构构件获得足够的刚度,避免出现建筑结构裂缝问题,提高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该施工技术的应用还能尽可能的降低结构振动,避免出现结构变形,切实实现建筑结构硬度的改善。但是在建筑的预应力结构当中,预应力的拉应力可能会发生波动变化,其主要是由于施工技术应用与材料性能差异等造成的。在这过程中产生的张拉控制应力主要是指实际有效的拉应力的大小,不涵盖预应力损失,将其排除后就能保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在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在施工开展之前首先明确结构的实际预应力,并根据建筑施工技术与环境等多种因素来估算建筑预应力损失情况。

结束语

建筑主体结构作为建筑核心结构部分,承担着建筑主要的荷载压力,所以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建设质量,对于建筑安全与稳定性实现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实现施工质量保证,就应当首先明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要性,并站在多种主体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就常见的施工技术应用展开研究,切实实现技术应用水平的优化。并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施工技术应用经验总结,积极推进技术应用创新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捷.主体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8:156.

[2]林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88-89.

[3]史宣勇.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20:125+127.

[4]董仲阳,陈晨.浅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居业,2015,16:105-106+108.

[5]高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2,25:54-55.

论文作者:覃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主体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探讨论文_覃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