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需要现代化的港口_广州港论文

国际大都市需要现代化的港口_广州港论文

国际大都市需要现代化大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港论文,大都市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用15年左右时间把广州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作为广州市的门户——广州港,应该也完全有条件建成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国际大港口。

广州港地处珠江入海口,濒临南海,岸线长达400多公里,码头岸线40多公里,有泊位70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34个,199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500多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广州港务局有直属单位28个,具有法人地位的港口企业70家,并有部分码头由物资单位经营。广州市的发展和广州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互为促进的。广州港主要依托华南地区、广东省和广州市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她是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维系着广州在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目前广州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互有往来。广州港的这种对外贸易集聚作用,使广州的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1980年以来广州累计出口总额近100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项目1.5万多个,在广州注册登记的外国及境外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1300多家。

(二)

建设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广州港发展,应当借鉴国内外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国际性大港发展的共同规律。

1.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港口的发展规划。制订港口发展规划一是要有超前意识,在美国,主要港口的吞吐能力往往大于吞吐量25%;二是立足于充分合理利用港口资源,以利于港口多种功能的发挥;三是港口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要互相衔接,同步发展,共同繁荣。

2.对港口实行优惠政策。港口的社会效益远远高于本身的经济效益。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甚至全部由政府拨款,并鼓励私营公司投资,同时在价格、税收、经营等多方面给予优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经济特区为了扶持港口发展,采取了让港口拥有大量的后方用地,允许港口从事各种产业并在税收、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使港口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的一部分较快地回流到港口,有效地促进了港口迅速发展。

3.赋于港口必要的权限。许多国际贸易枢纽港不仅是自由港而且还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及其他经济特区,政府根据港口事业发展的需要,赋予港务局相应的权限。如德国的港口管理局被赋予州的职权;新加坡和香港的港务局或海事局也拥有多方面管理权力,以便协调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关系,保证港口的畅通和发展。

4.建立健全港口法规。为了加强对港口管理,许多国家都有健全的港口法规。日本直接对港口的法律就有10余种,如《港湾法》、《港口法》、《港湾运输事业法》、《仓库业法》、《吨税和特别吨税法》等,使港口有法可依,依法治港,迅速高效地解决有关问题。

5.充分发挥港口应有的多种功能。世界各大港口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培育和发展多种功能,首先是运输功能,港口汇集和联系着各种各样的运输企业,包括各类船公司及其代理公司、码头装卸公司、仓储运输公司、客运公司、货运代理公司等。其次是工业功能,如燃煤发电、原油加工、装卸运输机械装配、修造船、拆船等,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建立在港口,大大降低了投资和运输费用,方便外销。许多港口的功能多元化还促进了港口企业集团的发展,如鹿特丹港的红帽子装卸公司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公司,经营港务、水陆运输、仓储等多种业务,其股票在阿姆斯特丹、巴黎、法兰克福等交易所上市,有四家子公司和若干孙公司在世界各地从事经营活动,其运输公司还与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在荷兰成立了合资公司从事船代等业务。

6.努力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随着吞吐量的增长和货物的散装化、集装箱化及船舶的大型化,国际贸易枢纽港现代化设施的建设日益加强,如兴建深水码头,浚深进港航道,推行散货专业化、适箱杂货集装箱化、装卸储运机械化、自动化。例如,新加坡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有12个泊位,机械化程度高,第三代集装箱船靠岸后,装卸2500箱可在24小时内完成,年通过量为1100余万TEU,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汉堡港码头仓库、堆场货棚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纽约港也有超过70公顷的仓库面积,冷藏库超过10万平方米,通过铁路和内河航运系统联系广大直接间接腹地,并有国际空运。

(三)

从现在到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奋发努力,进一步发挥主枢纽港的作用,到2005年左右争取把广州港建成布局合理、管理先进、服务优质高效、环境卫生文明的现代化、多功能、国际性的亿吨大港。根据广州港四个港区历史形成的自然地理资源、设备配置等条件的差异,处于广州市区的内港港区,应在保持港口基本功能基础上积极拓展商业、贸易、金融、旅游、客运、集装箱、港区加工业、房地产开发等多种经营业务;黄埔港区要充分发挥现有专业化码头和杂货码头及锚地泊位的作用,为内外贸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大力扩展保税业务,并利用洪圣沙拓展工业开发项目;新沙港区为广州港近期重点建设的港区,可建设深水泊位30个,形成进出口加工中心和大宗物资集散与交易中心,以及原油、成品油、化工原料、危险品的重要集散中心;虎门外港区在继续发挥港口工业和大型船舶过驳功能基础上,近期主要发展货主专用及区域性码头,远期主要发展大型船舶通用和专业码头,以适应远期经济发展要求。港务局1994年底建成新沙1-5号泊位,计划1998年前建成6-10号泊位和新港集装箱码头,2005年前基本建成新沙港区;再加上货主专用码头、区域性码头的建设,届时基本实现全港吞吐量达到1亿吨的目标,同时实现装卸设备大型化、专业化、计算机管理和控制。

出海航道是广州港的生命线。50年代和70年代经过两次疏浚工程,目前水深9米,2万吨级船舶只能乘潮进港。近年来,大型船舶到港数量迅速增加,1987年93艘次,1991年199艘次,1992年459艘次,1993年上升到623艘次,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1000艘次以上。如果进一步疏浚航道,确保3.5万吨的船能随时进港,5万吨的船乘潮进港,每年就可节约5亿元以上的资金,经济效益巨大。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广州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港的地位,并为建设广州国际大都市提供必要的条件。现初步拟定了航道疏浚计划:第一步开挖深度为11.5米,3.5万吨级船舶乘潮进港,计划在“九五”期完成;第二步开挖至12.5米,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港,3.5万吨级及第三代集装箱船可自由进出,计划在2005年完成;第三步开挖至14.5-15米,更大型的船舶可以进港。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港利用本身的有利条件,积极拓展联合运输和航空、水运、货物进出口代理、货物包装、旅游等业务,同时内联外引兴办了16家外商投资企业和13家国内联营企业,包括仓储、运输、修造船、塑料制品、饮食、宾馆、石油化工等,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今后要以港口为依托,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内联外引,大力向房地产、商业、金融业、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延伸,全方位促进港口功能多元化,使多种经济成为港口经营的主要支柱之一。

据测算,从现在至2005年广州港仅码头和航道建设投资就需近50亿元。为此建议:

(1)港口社会公益的基础设施由政府直接投资,对其余设备设施提供低息免息贷款;(2)现行规定的中外合资建设港口码头,按15%缴纳所得税,第1~5年免征,第6~10年减半征收,免、减年限要适当延长;国内联营投资建港口码头也可以享受这一优惠待遇;(3)建设港口码头所需的土地,由政府无偿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给港口,允许把港口沿线的具有开发价值的土地给港口投资者开发,土地效益由港口用于发展港口;(4)港口的经营范围适当放宽,按国际惯例,允许港口企业有国际货运代理、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报关、保税等经营权,以提高港口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立足于建成现代化港口和下世纪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相关政策,包括户口、住房、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对特别优秀的或急需的高层次专家,可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引进;按需选派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出国考察访问或短期进修,以提高专业水平,扩大视野,推动科研和技术开发。同时,还可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制定和落实研究生、大学生和中专生各级人才培养计划。再就是聘请国外同行中有真才实学和专长的专家来港讲学、合作研究开发和担任技术顾问,以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加快本港高中级技术人才的成长。

广州港现行体制比较复杂,港口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要认真借鉴国内外港口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中国和广州港实际出发,积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现行港口管理体制,以进一步理顺关系,改善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港口效益,促进港口发展。

(本文是作者在“广州港与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研讨会上的主体报告,本刊作了删节)

标签:;  ;  ;  ;  ;  

国际大都市需要现代化的港口_广州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