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及加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对吞咽肌低频电刺激治疗,两组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吞咽摄食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组吞咽摄食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吞咽训练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通过电刺激促进运动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导致受该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纤维收缩,锻炼骨骼肌,提高平滑肌张力,同时能够刺激感觉神经元增加冲动输入;并可以促进血液,淋巴回流.调节神经节段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消炎镇痛等等。其用于治疗肢体瘫痪疗效确切,目前主要用于中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恢复,在治疗吞咽障碍方面应用较少,国内应用尚不多。原因是临床上对吞咽障碍的治疗仍依赖于传统治疗方法,很少应用电疗法治疗。
2009年2月~2010年1月,我们对120例患有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厂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吞咽训练配合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对吞咽肌的低频刺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处理方法
1.1一般资料和分组 12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确诊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排除病程1个月以上者;智力低下,有精神症状不能配合治疗者:大面积脑梗塞有意识障碍者;既往有口、咽、食管等方面的吞咽异常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造血、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者;病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9±11岁,病程6-31天,有两次以上脑卒中发作者22例,首次脑卒中者38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7±11岁,病程:7-30天,两次以上脑卒中发作者17例,首次脑卒中发作者43例。对照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频数、率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设а=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脑功能障碍治疗仪:采用低频电刺激,把电极放在患者咽喉部肌群位置,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二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两组病人所接受的吞咽功能训练的方法和时间一致。
疗效判定标准:分别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10、20天评定。并参照洼田饮水试验[2]、藤岛一郎的吞咽疗效评价标准[3]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定I 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II 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洼田饮水试验评定III 级以上。分别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10、20天评定。
藤岛一郎的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且不能经口进食得1分;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得 2分;有摄食动作,但仍不能经口进食得 3分;在安慰中可少量进食,但仍需静脉营养 得4分;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得 5分;3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得 6分;3种食物经口进食,不需要静脉营养得 7分;除特别难吞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得8分;可经口进食,但需要临床观察指导得 9分;正常摄食吞咽能力得10分;
注:基本痊愈:总积分达9-10分;显效:积分增加6-8分;有效:积分增加3-5分;无效:积分增加1-2分。
2结 果
两组病例入院治疗前、后(10天、20天),分别对其吞咽功能,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关系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的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3.1必要性探讨 吞咽障碍是中风的早期并发症.急性期发生率可达有 29%~64%[4],卒中 6 个月后仍有超过 8% 的患者存在吞咽困难[5],吞咽障碍可引起患者发生脱水、营养不良、误吸等并发症,致使患者病死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
因此,及早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是效果欠佳,在国内外有些地区应用VitalStim治疗仪[6](VitalStim治疗仪、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限于价钱昂贵,不易推广,故目前缺乏一种及治疗效果显著,又经济的治疗方法。
3.2可行性探讨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机制是脑功能严重受损,大脑中枢对颅神经控制失调,使吞咽肌群(舌肌、颊肌、咽喉肌等)不能协调地完成吞咽过程[6]。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以脑生理学、磁生物学、电生物学和临床脑病治疗学为基础,将交变电磁场治疗帽、乳突穴小脑顶核电刺激及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三种功能组合在一起,对患者予以多功能的组合治疗,目前主要应用其治疗肢体瘫痪。
我们运用其产生的低频电刺激在运动终板处使外周神经产生去极化,从而引起肌肉收缩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重复刺激训练,增强肌力,协调神经肌肉运动,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3.3实用性结果探讨 本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对咽部肌群低频刺激治疗,其结果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有助于脑卒中患者患者吞咽功能提高,使其加强营养,减少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等并发症,有利于整体康复及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康复预后。是吞咽障碍患者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79-380.
[2] 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5-116.
[3] 藤岛一郎,大熊るê ほか.假性球麻痹による咽下障害とê ˉ ê | - ? [ J ].神经内科,1997,47(1):32-39.
[4] Martino R,Foley N,Bhogal S,et al.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Stroke,2005,36:2756-2763.
[5] Beavan JR,Conroy S,Leonardi Bee J,et al.Is looped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 more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 for dysphagia in acute stroke? 〔J〕.Trials,2007.8:19.
[6] Robbins J,Butler SG,Daniels stock.Swallowing and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neural plasticity into clinically oriented evidence〔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8,51:S276-300.
论文作者:贺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障碍论文; 治疗仪论文; 神经科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