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全切术与部分切除成形术术后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陈茂伟1,王木林1,刘俊芬2,程国朝1,代洪波1

(1聊城市鲁西骨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2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行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成形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共计31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6±17.3)岁;病程22d~3.7年。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改善,遂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31例患者中,有17例行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组),14例行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2组)。随访6个月~24个月。术后1个月,Ikenchi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的手术优良率90.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直范围)均较其术前有显著的改善。结论:临床经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

【关键词】关节镜;盘状半月板损伤;全切;部分切除成形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098-02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可以说是半月形态上发生的变异,发病原因尚未有明确定论。因为其解刨学具有明显特征,因此更容易受到扭转、挤压等外在因素造成损伤[1]。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关节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此项技术的进步明显提高了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和诊断率。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1名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一共有31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37.6±17.3)岁,病程22d~3.7年,平均9.3个月。其中左膝损伤患者10例,右膝损伤患者21例,31名患者全部为外侧盘状半月板。将患者按照Watanabe分型:完全型16例,不完全型15例。27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表现:关节疼痛29例,弹响24例,交锁22例,打软腿17例,麦氏征阳性14例,股四头肌萎缩16例,伸屈受限12例。不完全型患者有15名,完全型患者有16名,27名患者有外伤史。患者临床症状为弹响24例、关节疼痛29例、打软腿17例,交锁22例、伸屈受限12例、麦氏征阳性14例缩,股四头肌萎16例。

1.2 方法

对31名患者使用膝前内外侧标准入路,必要时给患者使用添加髌韧带正中入路。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察患者关节内各组织结构是否有异常变化和损伤,如发现患者关节出现异常损伤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在处理患者的外侧盘状半月板时,可以将患者的膝关节摆放成“4”字位,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动态的观察患者的半月板损伤部位和稳定性,在观察后根据患者的盘状半月板损伤位置的程度来决定患者切除半月板的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

本组中行全切术14例,部分切除成形术17例。用关节镜配套器械,对损伤的盘状半月板的中央部分、撕裂部分等,以持物钳子钳住后行部分切除(保留6~8mm边缘组织),之后根据保留部分的半月板边缘形态等进行修整、成形(半月形)术。对半月板的损伤严重,关节囊缘较广泛撕裂、或复杂撕裂而无法继续保留其边缘完整者行全部切除术。术毕被动活动膝关节无弹响及交锁现象存在,行关节腔彻底灌洗,清除残余碎片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术后第1天:酌情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行关节穿刺抽除积血,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康复师协助下下地活动;术后3~7天患者可出院。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24个月。术后复查:症状改善情况有无膝关节疼痛、弹响、活动范围等)。术后1个月,按照Ikenchi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效果评估:分4级,优(膝关节活动无受限、无响声及疼痛)、良(膝关节活动无受限、偶尔轻微响声)、可(膝关节活动略微受限、疼痛、响声轻微)、差(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

2.结果

2.1 术后症状的改善

术后复查,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表现为膝关节外观正常,无红肿、压痛、疼痛、卡压等情况。

2.2 Ikenchi法对手术效果的评分

按照Ikenchi法评价手术结果,24例(77.4%)为优,4例(12.9%为良,3例(9.7%)为可,0例为差。总体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0.3%。其中,1组为88.2%(15/17),2组为92.8%(13/14);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37)。见表。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关节内感染。无神经血管等损伤;仅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慢性滑膜炎,给以口服滑膜炎片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症状渐缓解。未出现膝关节“卡”、“交锁”现象。

3.讨论

半月板是人体内组成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缓冲、传递膝关节的负荷,使膝关节长期运动和浮肿但不受太大的损伤。据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发生盘状半月板发生损伤的几率为0.4%到17%[3]。而且在发生半月板损伤时,大多发生在外侧,很少有患者在内侧损伤。患者在半月板损伤时,半月板的形态发生变化,使膝关节内的生物力学发生异常,患者也随之受到影响,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或生活,因而生活质量下降,故而一旦发生半月板损伤时,患者要及时就诊。如果不及时就诊,患者的半月板无法保护软骨,还会使半月板磨损,加速关节退变,最终影响治疗效果。

有学者认为[4-5],如对盘状半月板全切,因其后部的关节间隙较大,术后可能有膝关节不稳,无法维系膝关节正常的生理载荷和半月板的传导功能。本研究中,对半月板损伤并不严重、可保留半月板的1组17例患者,做盘状半月板损伤部分的切除,对尚完好的部份予保留,后经修整、成形。或者切除大部分半月板适当地保留了半月板边沿(6~8mm),并修剪呈斜坡,在行半月板成形术时,要注意塑形后半月板之边缘连续、光滑,外厚而内薄,类似于正常半月板可以保持稳定性。术毕测试当膝关节活动时应无卡压现象。对2组14例患者因半月板的损伤严重,关节囊缘较广泛撕裂,或复杂撕裂而无法继续保留其边缘完整,行全部切除术。本研究中,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以Ikenchi法评价手术结果发现,总体手术的优良率91.2%。两个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患者是什么类型的损伤,在手术围术期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经关节镜对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但是在远期效果上使用经部分切除并成形术,患者的预后效果好。因此,本文建议除了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给患者使用半月板成形术,其他情况下对患者使用临床经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应,这样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

【参考文献】

[1] Rohern EM,Kosarek FJ,Helm s CA.D iscoid lateralmeniscus andthe frequency of meniscal tears[J]. Skeletal Radiol,2001,30:316-320.

[2]王凌,冯德宏.不同关节镜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74例临床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2):1974-1977.

[3]夏海冬.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33(22):61-63.

[4]周彬.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4,21(11):127-428.

[5]夏培字.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15(7):33-34.

论文作者:陈茂伟1,王木林1,刘俊芬2,程国朝1,代洪波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  ;  ;  ;  ;  ;  ;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全切术与部分切除成形术术后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_陈茂伟1,王木林1,刘俊芬2,程国朝1,代洪波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