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高建勇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游雷
滨州行知中学 姜凯敏
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严谨的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遵循的原则
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情境教学除了具有数学的必要因素与必要形式外,创设问题情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量力性.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难度应趋向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现区”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及基本心理状况等要让每位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得到发展.
2针对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课题,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要能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要直接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
3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应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精心设计问题,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
4挑战性.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欲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接收问题的挑战.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类型
恰当的问题情境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1类比型.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可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以便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形成知识的迁移,这有助于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讲“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类比椭圆几何性质的研究,你认为应研究双曲线的哪些性质?如何研究这些性质?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通过这一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同时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习“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际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讲“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时,教师可用装有半杯水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先把杯子放平,问:这时杯子里的水平面什么形状?再把被子倾斜,问:这时杯子里的水平面什么形状?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又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使得在此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既高效有意义.
3激趣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思维具有可导性,兴趣可有效诱发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这种设问目的不在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为了激起学生求知欲,如:在讲“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节课开头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主持的栏目“非常6+1”有个环节叫“价格竞猜”, 这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手机,请一位同学模仿李咏主持一下“非常6+1”,请同学们猜一下这部手机的价格.问题一提出,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4激疑型.“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引发学生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教师先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5实验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奥妙的愿望,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则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数学知识的应用.如在讲“概率的定义”时,课前请同学们同位2人一组准备1枚硬币,上课后组织同学们做抛硬币的实验,分为连续抛10次,20次,30 次等等,一位同学抛,同位记录正面朝上的次数;学生们在试验中不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能
6递进型.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得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有易到难,由繁到简,步步加难,把学生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这也充分体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如在讲“函数单调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组:①y=3x+2在R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②y=-3x+2在R上是增函数还减函数?③y=kx+b(k≠0)在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学生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知识的殿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选编、问题的呈现、问题的提出,都很有讲究,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和积累,以达到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论文作者:高建勇 游雷 姜凯敏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函数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