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与欧洲在欧洲安全中的竞争与合作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冷战后美国与欧洲在欧洲安全中的竞争与合作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冷战后美欧在欧洲安全上的竞争与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后论文,竞争论文,在欧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确保欧洲长期和平和使西方世界最终赢得冷战胜利的是以美国为主,西欧为辅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欧安会和西欧联盟等欧洲安全组织对欧洲的战略均势和冷战的结局只起了有限的作用。冷战的突然结束对西方人习惯的冷战思维和依赖已久的安全机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冷战后欧洲安全形势的巨变,以致在处理新出现的危机和挑战时显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表现在美欧面对冷战后东欧因宗教矛盾、民族冲突和领土纠纷引发的各种危机时,往往难以做出及时的反应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欧洲在战后又一次出现了战火。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首先是苏联崩溃后在欧洲东部形成了“权力真空”,使这个地区过去数十年中所积累的矛盾在缺乏强力压制下一下迸发出来。其次,在失去共同敌人之后,美欧的战略盟友关系出现了松动。它们在处理冷战后欧洲安全问题上各有各的打算,相互掣肘,使形势更趋复杂。另外,北约、西欧联盟和欧安会在对付不稳定和低强度冲突时,因缺少合适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而无所作为。因此,摆在大西洋两岸面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调整传统的西方安全机构,使它们更好地解决冷战后出现的危机和挑战。对做惯老大的美国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北约继续操纵欧洲的命运。而对一体化已取得巨大进展的欧盟及其成员国来说,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在重建欧洲安全格局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自主权是它努力的方向。

一、冷战后欧洲安全面临的危机和冲突

冷战结束初期,西方虽因“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沾沾自喜,但它们并未及时和清醒地意识到欧洲因原有的权力结构和安全格局被打破而正从有序走向无序。对美国而言,它只看到以唯一超级大国的身份一统天下之“美好前景”;对欧洲国家来说,他们只觉得摆脱美国控制,欧洲人决定欧洲命运的时机已来临。而俄罗斯和其他前华约国家,正乞望西方世界伸出“援助之手”,拉它们这些“新民主伙伴”一把。尽管它们所期待的东西不尽相同,但并不妨碍它们互认为“好伙伴”。

但是,任何一个权力结构的崩溃都带有破坏性,也肯定使它的承受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在新的权力结构产生之前,各种盲目和冲突的力量都尽力使新权力结构朝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发展,从而造成了混乱和动荡的无序状态。欧洲目前正处于这样的无序状态下,因而,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最后确立新的权力结构和安全格局是美欧面临解决的难题。

所谓的前苏联崩溃之后在东欧留下的“权利真空”是指东欧缺少了稳定和有效的领导力量。在失去前苏联强有力的压制之后,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因宗教矛盾、民族冲突和领土纠纷而产生分裂,最后演变为持续四年多的内战。在前南分裂和内战问题上,西方世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尤其是欧盟国家,急于接收前苏联的遗产,向东延伸自己的势力范围,试图火中取栗,挑动和纵容了南斯拉夫的分裂势力,从而造成了危机。在内战发生后,欧美原打算坐山观虎斗,支持和纵容一方,以此消灭巴尔干半岛的异已力量。但由于愈演愈烈的战斗超出了它们的控制和想像,对西欧造成了难民危机和形成了军事威胁之后,因而欧美才携手解决问题。前南战火虽在美国强力压制下暂告平息,但所遗留下的麻烦和后遗症将长期困扰着欧美。另外在东欧和前苏联地区,类似前南的冲突和危机时时发生,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只要处置不当,欧洲再燃战火也是可能的。

其次,前苏联瓦解后,它的庞大的核武库为不同的国家所继承。因控制不严和谋取私利,前苏联核材料的丢失和走私已不是新闻。西方各国对此十分敏感,因为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和流失对它们造成了直接威胁。

再次,欧洲内部及周边宗教极端势力的兴起也对欧洲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些宗教势力往往与民族主义势力合而为一,已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燃起多处战火。欧美对规模小但破坏力甚大的局部冲突和战争常常无能为力,另外还得顾忌俄罗斯的态度及更广范围内宗教和民族势力的反应。

最后,大规模有组织的犯罪在欧洲的泛滥是西方所面临的新课题。这些犯罪组织的活动与上述的几个问题纠缠在一起,使欧美在处理犯罪活动时颇有投鼠忌器之感。

综上所述,大西洋两岸在冷战后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具有全新的特点,使西方以集体防御为使命的冷战机器北约和西欧联盟难以对付和处理。因此,西方安全机构的变革是必然趋势,但美欧在此问题上开始并不合拍。

二、美欧在竞争中进行合作

面对共同威胁,团结合作是西方取得冷战胜利的关键。然而大西洋两岸长期的合作传统并非无懈可击,至少在60年代,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退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一体化机构,以此显示对美国的不满和欧洲试图主宰自己命运的决心。虽然北约组织并未因此而瓦解,但法国定举动也足以表明欧洲人依然有着与美国不同的利益和不同的梦想。

欧洲一体化的宗旨,从根本而言,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国家,依靠集体的力量支掌握自我的命运。对欧洲人而言,冷战的结束不仅意味着生存威胁的结束,也意味着历史给欧洲人提供了一个摆脱美国控制、可行使自己独立意志的机遇和环境:(1 )一体化发展到欧盟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欧盟目前拥有十五个成员国并准备吸收新成员;欧盟已是与美日并立的世界三大经济主导力量之一,欧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国家集团,并已成为其他国家集团仿效的对象。更重要的是,欧盟制定了发展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这政策将让“欧洲用同一个声音讲话。”(2)美国虽是唯一现存的超级大国, 但因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国力相对下降,也被迫适当放权给欧洲盟友;(3)昔日的敌人, 今日的俄罗斯因实力不济,已基本放弃对传统的势力范围的控制并且在经济和政治上有求于欧盟国家;(4 )前华约集团的成员和独联体内一些国家竭力向美国和欧盟靠拢,指望西方帮助他们度过转轨期。因此,冷战结束初期,法国和德国就试图建立独立于北约机构之外的欧洲安全的防务力量和机构。主要由德、法军人组成的欧洲军团即是所做的努力之一。让长期处于北约阴影之下的西欧联盟恢复活动并发展它的行动能力和手段,是欧盟为建立隶属于欧盟独立的防务机构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另外,在北约内部,欧洲国家对美国的领导地位也提出了挑战。它们呼吁北约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变革,要求在北约内部建立体现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的“欧洲支柱”。

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在1994年处理前南危机时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当时克林顿总统在国会压力下宣布放弃对联合国武器禁运的支持,这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英、法愤然抗议美国的决定使它们在波黑执行维和使命的士兵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当然在此之前,欧盟也有意抛开美国独自解决前南危机,德国是第一个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的国家。正是欧洲几大国仓促和不周密的举动,才使南斯拉夫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美国对西欧盟友的行动大为不满,美国国务卿曾明确表示:“我们欢迎欧洲用同一种声音讲话,但在北约内部建立由西欧联盟为基础的欧洲核心是不现实的,美国绝不容忍这种挑战。”对美国来说,当务之急是为美国和北约寻找冷战后在欧洲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和措施。因此它必须修补一度松动的欧美盟友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美国影响和控制欧洲事务的基础,也是对北约为主的西方安全机构进行变革的必要保证。其实欧洲盟国同样清楚地知道离开美国的欧洲防务是不现实的,它们只是用行动来证明欧洲人应有更多的自主权,美国应多听它的欧洲盟友的意见和主张。1996年美国人通过北约在四个月的时间内用强制手段解决了欧盟四年都无法解决的波黑内战一事,既让欧洲人尴尬,又让他们清醒。欧洲国家由此意识到确立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的最佳途径是在变革中的北约内建立“欧洲支柱”,而不是其他排他性的欧洲安全和防务机构。法国近年与北约修复关系的举动,充分说明了冷战后盟国对美国与北约在欧洲安全领域内不可替代作用的重新重视和评估。因此,基于现实需要,美欧在欧洲安全上的再度合作已是必然的趋势。

1996年6月3日在柏林召开的北约外长会议,是冷战后欧洲安全合作领域重大转折点。会议要求北约进行更深入的改革,批准了成立联合特遣部队的计划,确认了在北约内部建立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的主张。柏林会议对冷战后北约内部的改革进程和欧美对安全问题的意见及主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欧美双方利益尽可能一致的方案。柏林宣言最富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有三点:(1 )北约将从传统的纯粹执行集体防卫使命的机构转变为维护集体安全和对付危机及冲突等新任务并重的组织。这样,北约组织在冷战后的欧洲安全领域中,可通过它的新使命和新功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为自己在欧洲存在下去找到了理由。但是,实行危机管理、维和及人道援助等新任务需要北约有新的手段和措施,而北约原有的结构、人员和战略都无法适应。因此,以精简、有效和实用为主旨的北约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于是联合特遣部队就应运而生;(2)联合特遣部队将成为北约的双刃剑。 联合特遣部队是由美国和欧洲盟国的军人共同组成,以执行维和、人道援助和危机管理为主要任务,受北约和西欧联盟双重领导的多功能、多兵种的多国部队。它既可对付低强度的冲突和危机,又可抵抗或从事大规模的军事进攻;(3)联合特遣部队是北约内部体现“欧洲特性”的载体。 柏林会议确定了联合特遣部队可在西欧联盟领导下执行使命,从此,纯粹的欧洲安全事务将由欧洲国家领导联合特遣部队去处理,美国一般不加入。欧洲国家对这种结局相当满意,以致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很动感情地认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体现了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

然而,柏林会议所显示的美欧“大团结”并不能掩盖它们之间仍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联合特遣部队的最初设想是美国人提出的,其实质是在北约内建立由美国控制、欧洲参与的新机制。这个机制在不影响美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让欧洲盟国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以此体现出所谓的“欧洲特性”。因此,在确定西欧联盟领导下使用北约的军队、资源和财产的同时,又规定必须受北约理事会的审议和监管。这样,西欧联盟只具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最后的决定权仍留在美国手中。对于美国这种貌似大方的做法,西欧联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法国和北约的关系虽有实质性的改善,但法国并未完全回到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机构,因为它对北约指挥机构的改革相当不满意。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及附属的地区司令部向来由美国人把握,法国回归北约的条件之一就是由法国人担任欧洲南翼司令部的领导职务。然而美国是决不肯轻易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人掌握的,于是围绕指挥权归属的竞争又成为欧美较量的焦点。这场斗争短期内无法平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美在安全领域内的有效合作。

另外,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的问题上,美国和西欧的政策选择不尽相同。美国力主北约东扩,尽可能快地把前华约集团一些成员国纳入西方的势力范围内,以此确保东欧形势不出现不利于西方逆转和割断该地区与俄罗斯之间历史和现实的联系。虽然俄罗斯被美欧捧为“战略合作伙伴”,但因俄罗斯扩张主义的传统和深厚的复兴潜力为西方世界所忌,所以北约东进的战略取向从根本而言仍是防范和捆住俄国熊。欧洲国家因与俄罗斯同处一个大陆,害怕北约吸纳东欧诸国会刺激俄罗斯,使它们受到直接威胁,所以它们提出欧盟先于北约东进的主张。因为欧盟只是经济与政治集团,它在安全上不会对俄罗斯造成直接和有形的威胁,所以俄罗斯不会对欧盟的东进持反对态度。当然,欧盟向东推进的态势也显示了欧盟企图建立欧洲大厦的设想。叶利钦总统已提出俄罗斯加入欧盟的要求,积极回应了欧盟的东进态势。但是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北约东扩趋势已不可避免,剩下的问题只是东扩后的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如何定位,而这一点恰恰是欧盟及其成员国最为担心和无力控制的问题。因此,只要在北约组织内,无论欧洲安全特性发展到什么程度,决定欧洲安全前途的依然是美国,而不是它的欧洲盟友。

总之,改革中的北约组织和西欧联盟为美欧处理冷战后欧洲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措施,为欧洲战略格局和安全机制的形成搭建了基本框架,然而美欧之间因实力的消长而引发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影响和妨碍美欧密切合作的重要因素,因此美欧的合作也是竞争中的合作。从长远看,随着欧盟实力进一步上升,在欧洲安全中美国唱主角欧洲唱配角的现状将有所改变,一体化的欧盟及其成员国将越来越多地依靠集体的力量保卫自身的安全。美国虽不会退出欧洲舞台,但对欧洲日益高涨的自主要求,适当的让步和分权将是它明智的选择,毕竟它的实力还不能包揽欧洲的一切事务。而俄罗斯,尽管它努力向西方靠拢,但被排挤在西方世界之外将是它最不愿意看到,但又最现实的命运。

标签:;  ;  ;  

冷战后美国与欧洲在欧洲安全中的竞争与合作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