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制约条件下的村庄规划探索——以天津市蓟县东头百户村为例论文_张斌,孟兆阳

浅谈生态环境制约条件下的村庄规划探索——以天津市蓟县东头百户村为例论文_张斌,孟兆阳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全国村庄发展面临新形势,强调生态资源保护的底线思维对村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相应的转变了村庄规划的思路。蓟县于桥水库作为天津的水源地,周边村庄从2010年开始搬迁至新城。水库南岸的东头百户村因其历史原因得以原址保留,但生产生活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尝试从村庄生态转型的角度对该村的建设规划进行研究,探索生态敏感区村庄规划的新路径。

关键词:生态环境;库区;转型;村庄规划

蓟县是天津的“后花园”,生态本底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于桥水库是天津市水源地。东头百户村坐落于水库南岸五百户镇东侧,距县城31公里,北侧距水库支流果河仅400米。该村因北部山体上的憋姑寺和福山塔等历史遗迹得以整村原址保留。为了适应水库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新形势,此村进行了整体统筹规划以促使生态化转型提升。

1 村庄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1 村庄发展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我国村庄数量庞大,但村庄建设往往缺少规划指引,建筑布局随意性很强,导致新增建设用地向农用地无序扩张,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美观,同时也破坏了村庄的生态环境基底。另一方面,城市开发主体大规模进入农村领域,地产开发、山野农庄等投资项目常选取交通条件好、平坦开阔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往往都是良田。这些项目虽然短期上给农村来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发展来讲,给村庄的农田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2 村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污染的冲突

近二十年城市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对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有力的反补,导致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排水设施缺失、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农业生产性污染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三个重要原因。村庄企业废水、村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至池塘、河流,使农村居民点周围的地表水、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回收、转运不及时,垃圾无序堆放,不可降解物质对土壤、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农膜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等导致土壤、地下水大面积污染,致使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歉收。

1.3 村庄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矛盾

许多村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急于求成,只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乱砍滥伐、山石开采、私自取土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对大自然的掠夺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造成了生态环境容量的变化,大大降低了村庄本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可以说,村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村庄建设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特色的规划途径

2.1 村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协调统一

在村庄生态化转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有很多。首先要在实现区域生态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来引导并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村庄的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一经破坏,往往需要很长的修复时间。因此,基于村庄的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加强村庄自身的环境规划编制尤为重要。明确不同区域的生态属性,因地制宜,对村庄土地进行合理整理,以使生态布局和人居空间合理分布,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

2.2 村庄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协调统一

造血功能是村庄长远发展的根基,面对生态保护底线思维,村民生产方式转型成为必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种植绿色高品质产品,大力发展服务型农业,不仅提升生产空间的使用效率,也促使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实现村庄的生产与生活相互促进、不断完善的目标。

3东头百户村生态化转型的规划对策

3.1 以村庄发展阶段为导向,明确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

我国村庄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很多,例如基础设施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等。如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关键要认清村庄所处的发展阶段,深刻挖掘自身特色,提出适合的生态化发展之路。东头百户村的现状条件经分析判断,认为其正处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其现状建设水平较低,但其依山傍水、资源独特,为后续生态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是自然资源丰富,东头百户村拥有半山坡地村落特有的山水格局,南部山区森林松柏常青,调节村庄的生态涵养和微气候。二是人文景观独特,佛教文化曾经在此盛行,村域西北部现存辽代福山塔,东北部建有憋姑寺;三是特色果品知名,村域中部缓坡地土壤冲刷较轻、土层肥厚、光照条件充足,苹果、山楂、核桃等林果品质高,远销周边省市。针对东头百户村的特色资源分析,规划提出了本村的发展目标:将乡村建设植根于自身优势特色基础上,确立以生态观光为主的发展理念,将内在产业造血功能提升与外在居民点环境改善相结合,引导本村向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美丽乡村第三阶段迈进。

3.2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引导村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首先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订单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在中部园地,合作化经营,加强特色品种种植,同时适度引进优良新品,构建以金银花、优质核桃种植为主,苹果、山楂为辅的规模化种植园。在北部山体,建设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园和库区观光站点,在村内开发乡野民宿、农家饭庄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其次依托山水塔寺资源,积极促进自然生态观光和人文景观观光。在南部山林区注重杨树、松树等树种混交,保持水土养分,涵养水源,适当导入野外徒步、冒险等原生态观光体验活动。

3.3 以环境改善为目标,提高人居空间的生态承载力

村庄居民点建设的实施主体为村民,他们的自主性很强。基于这种特殊性,规划提出通过“建设控制+整治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村庄居民点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控制建设空间、用地布局及道路形式,整治绿化环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建筑风貌,最终以“实施项目库”的形式来实际指导村庄后续建设活动,实现对村庄发展全局进行长远把握,同时对村庄建设内容有力控制和引导。在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改善的基础上,做好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有利于村民意识的进步和生态文明软实力的提高。规划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进行了研究,结合农民调查问卷结果,在村内新增了文体活动、养老服务、商业服务等设施。在空间布局上,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间的关联性与互补性,尽量布置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内部与外部需求。

4结语

生态化发展是未来我国村庄建设的趋势,像库区这样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更需先行一步进行转型。除了要加大立法制度,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外。在规划层面,更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保护村庄既有格局肌理、历史文化等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控制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尊重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提高村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重点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建设、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入手,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和谐关系。生态化的道路艰难且漫长,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姜秀娟.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村庄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李广义,覃勇荣.论环境保护中的社区参与[J].河池学院学报,2007,2.

[3]顾姗姗.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

[4]王冬冬,刘稳廷.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论文作者:张斌,孟兆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浅谈生态环境制约条件下的村庄规划探索——以天津市蓟县东头百户村为例论文_张斌,孟兆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