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品牌九种策略_市场营销论文

捍卫品牌九种策略_市场营销论文

捍卫品牌九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目前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而国外发达国家却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WTO加入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将使国内品牌的“短命”现象更加严重。笔者结合中国国情,特提出捍卫品牌策略,供参考。

1.商标注册后再做广告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也是企业的标志,它是树立商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决定性的一个环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商标,也就等于把市场拱手相让。目前,国内众多的企业,在产品开发相当过硬,品牌命名和商标设计也相当出色,惟独就是没有注册自己的商标,这样做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且大量广告投入后,产品又不能四处通行。有的产品虽大为畅销,但遭到仿制却无法阻止,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忽视商标注册,致使多年苦心经营的金字招牌利益外流。诸如同仁堂药业、青岛啤酒、鹦鹉牌手风琴、阿诗玛香烟等国内驰名商标均在国外遭到抢注。仔细分析,没有注册商标,就将产品推向市场或者是大做广告者,势必遭到以下的风险因素:(1)未能及时注册,被人抢先一步,原创人反而不能使用,无法取得合法商标使用权;(2)申请注册时,别人已经以相同或相近的商标注册在先了,无法获得注册;(3)未注册也不知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一旦某天有人诉讼,方知自己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得不偿失。

有一个疏忽注册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北冰洋公司为抢占汉城奥运会商机,曾经投资300多万元宣传和开发"维尔康"牌保健饮料,大量的广告投放后,影响极大,但却久不注册商标,直至被西安一家街道企业注册,北冰洋公司却又不肯掏钱买回这个失去合法使用权的商标,因此该品牌渐渐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可见,商标注册是打响品牌的第一步,疏忽大意不

得,否则,企业将饱尝酸辛。

2.扩大注册避免同是一张"脸"

我国许多企业起先的商品往往很单一,随着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新老产品频繁替换,仅局限于某一类别,已无法适应变化。然而,品牌发生变化了,企业的注册却往往不及时随之而变;有些企业对与原商标相似、相近的名称也不愿注册,待商标创出之后,被别人用了类似的名称鱼目混珠,方才后悔当时未加以保护。

国内企业目前的商标注册范围都很狭窄,这与我国商品流通大国的形象还很不相称,我国同名同姓的品牌很多,诸如叫"工农兵"的有551家企业,"熊猫"有331家,"海燕"有193家,"天鹅"有175家,这种品牌"共用"对于品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企业注册应全盘考虑,尽量减少商标在以后引发的不必要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损失。企业可采取防御性的注册,应从形、音、字,甚至各类商品及互联网上注册。国内驰名商标红豆品牌在此方面就做得很好,红豆集团在国内34类商品上全部注册了商标的同时,还把与"红豆"中文近似、发音相同、含义相近的如"虹豆"、"豇豆"、"相思豆"等也注了册,并在国外54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商标注册,形成有效、完整的市场商标体系。其实,扩大注册范围,也多花费不了几个钱,企业扩大了注册范围,便是给自己后期的发展留了余地。这样,可以避免品牌遭各行延用。例如,"黑人牙膏"品牌,在推出后因一直未加以扩大商标注册范围,导致今天各个行业都在延用"黑人"品牌。目前市面上有黑人鞋油、黑人地板蜡、黑人牙刷等,天下一般"黑",使得"黑人牙膏"品牌想推出配套产品"黑人牙刷"时,也只好兴叹比别人晚了一步而彻底放弃。

3.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过硬是品牌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品牌能占领市场的关键所在。因此,才有"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这一说法。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广受消费者认可,成为畅销商品,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市面上便出现了仿冒的产品,但消费者很难分辨出真假"李逵",原因是真产品的质量反而不及假冒伪劣产品质量过硬,消费者反过来倒认为真产品是"假冒"。显然,质量过不了关,或者质量忽上忽下不稳定,便会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可乘之机。

国际范围的经济竞争、市场竞争、品牌竞争,实质就是质量的竞争。我们可以这样说:"品牌就是质量证书,品牌就是市场的通行证。"

4.充分利用价格形象

当今,同类商品在市场的同质现象日益严重,大多数消费者最终只好以价格来判断商品的优劣,商品价格一经订立,消费者便能认出高档品、中档品、普通产品、次等产品。为此许多品牌为参与市场竞争,一开始进入市场就定位为高档品,之后如果市场不接纳,就只好不断地削价,甚至一路走跌,最后难以回归到原点价位。这对于品牌长期经营将产生不利因素,同时,对于品牌的保护也带来负面影响。

价格,始终是消费者最敏感、最关心的一个选择要素,就算你品牌形象、品牌定位等方面都有支撑了,如果价格形象这一关过不去,维护品牌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针对我国各品牌近年的价格策略运作,可采取以下四大措施来护牌:(1)低价推广、明折暗扣。许多厂家为了解决在市场上失去优势的商品或是滞销的商品库存,常常以商品与商品之间搭配进行销售,以刺激消费。(2)减价时剪去或加戳记以消掉标识。有些商品难免有因运输或一些人为事故造成瑕疵,但并不影响商品的使用,只是消费者见到这些有缺陷的商品,心里难免会有些疙疙瘩瘩的感受。加减戳记消掉标识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微妙心理需求,也让原商品与这些处理商品形成一定差别,借以确保正牌原价产品的完美形象。(3)更换包装,重新开发新通路。许多商品在常规的销售通路中常常是业绩很难上新台阶,企业为此都在积极寻求新的销售渠道,但有些渠道有优势,在价格上比现有的销售通路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企业为了不破坏该品牌原有的价格形象,使市面其他的销售通路能保持稳定,达到依不同的销售通路差别取价的最高理想目的,便采取了更换包装,重新开发新的销售通路之举措。此策略的展开,只需在名称上稍加改变,采取包装差别化,效果就大不一样。(4)丢掉副牌保主牌。当今,价格大战风云再起,许多企业为保品牌在一场场战役中打得精疲力竭,为了确保品牌的形象,抵抗竞争品牌的削价攻势,众多企业另辟战线,采取多口牌策略,推出副品牌来应对。

5.优化环境需长期为之

企业优化购买环境,可以为自己品牌开拓一条金光大道,也是护牌、保牌的最佳策略。企业优化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惟有不断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规范市场,整顿市场,才会有品牌最佳成长的一个天地,我们很多企业在此方面还认识不够,比如3.15消费者权益日,许多厂家心虚,在这段时间大搞公关活动,不断造势,让人感到他们对消费者负责,而活动一过便把消费者的权益抛之脑后。

6.杜绝假冒,方法必须先行

企业受假冒之害非浅,但是,查除假冒工作需付出极大的代价,有时花钱却不见效果,因此,企业要想尽量杜绝假冒,有些策略方法还很有必要先行实施:(1)拿起法律武器。一旦获得假冒品制造或存放的具体地点,取得有力的证据,企业便可直接利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千万不要用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应对。据测算,全世界因模仿品牌而制造的伪劣产品,每年流入市场的总值不下2000亿美元,对知名企业危害巨大。企业家应拿起法律武器,用《专利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广告法》、《对外贸易法》等保护自己,切断仿冒的源头。(2)改换新包装。改换新包装可以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看清谁是真假。比如可口可乐春节推出新的产品包装,许多仿冒品便不太好卖了;2002年3月份接着又推出世界杯包装,使得那些延用老商标的仿冒品更是难以销售。(3)设奖抓冒牌。在你的广告或产品包装上声明,对发现假冒伪劣产品的举报者给予重奖,以让人们时刻将眼睛擦亮,不让假冒产品有立足之地。诸如某药厂就用此招,凡举报的线索,一经查实,查出多少金额就奖多少给举报人,充分调动了举报人的积极性。(4)使用防伪标记。在商品上贴上镭射的防伪标记,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可乘之机。国内酒业对此策略运用较多,甚至在一瓶酒上有2-3个镭射的防伪标记,避免鱼目混珠。

7.实施CI战略

企业利用CI战略来护牌,就是采取统一的标识、标准字、标准色、宣传标语等来统一定位,让人一目了然地识别,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有力的传播,获得消费者的认同。CI战略是企业竞争的通行证,它并未过时,君不见,麦当劳、肯德基、耐克等强劲品牌,无不是把CI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的。公司强化CI的建设和传播,对于保牌、护牌必将形成积极作用。

8.持续性的广告宣传

广告宣传的威力是商品获得成功的前提,可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公司产品有熟悉度,可以巩固品牌的地位、塑造产品个性。你的广告一旦持续地投入,便会让人们牢牢记住它。无论你采用何种投放策略,广告讯息越有效,商品免受损害的机率便会相对减少。"名不响,则行不远"。

多做广告,与消费者不断建立互动关系,时刻提醒消费者"我还在",这对于捍卫一个品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9.教育消费者工作不松懈

新产品易遭偷袭,因此企业要不断地教育消费者认识新产品、新功能。如宝洁公司的每一个产品广告,也是采取大量的语言告白式的宣传方式,大量的解说词,让人们充分了解产品优点,不断教育消费者认识产品,提高他们对产品的辨别能力。

在中国品牌迎来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捍卫品牌是企业要打的一场长期战役,中国企业的目光再不能一味盯在生产、人才上,小心呵护品牌、保护品牌,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

标签:;  ;  ;  ;  

捍卫品牌九种策略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