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深刻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思想理论渊源,都是对既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从理论发展的渊源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时代指导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最终价值目标上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完全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以贯之、有机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程中历史和现实的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等基本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前两次是第三次的基础,第三次是前两次的必然结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我们党的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新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性。当代世界和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国际局势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立足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时代的发展和创新。
二、全面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从整体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规律,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总结我党和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征,就是把坚持党的先进性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基本理论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系统、科学、完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领域,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领域,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强国之路;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必须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然而,应该如何认识新世纪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许多新变化,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这些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是没有现成答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察和分析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变化,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结论。比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苏、东剧变遭受重大挫折,处于暂时低潮,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并没有改变;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征,仍然有一定的生命力,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完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共产主义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中完全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一结论并没有改变;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苏、东剧变的教训,可以得出坚持社会主义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两条结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但目前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求得发展。这些基本分析和重要观点,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更加丰富的科学内涵。
三、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竖持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发展的、前进的、充满创新精神,具有开放性特征的科学理论。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就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以此推动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坚持党的先进性,党就必须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就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紧紧抓住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动态发展角度,阐述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含义以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从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真谛。只有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我们党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巩固,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从本质上讲,就是要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坚持执政为民,既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实质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标签:领导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 邓小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