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任何一个教育系统中,课程都居于核心位置。教师为落实课程而教,学生为掌握课程而学。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最基础的一环。本文主要论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原则、生物教师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以及生物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生物教师;学生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国内背景
1.国际背景:“校本开发”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国家应明确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权利分配,把一部分权利下移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这一思想很快波及到世界上众多国家,许多国家把课程的决策权部分地下移给学校的课程决策者,产生了在“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强调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取向。
2.国内背景:我国长期以来严格执行中央集权的课程政策。校本课程在我国还是一个刚被引起注意的概念。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课程决策权开始逐步下放。1992年,在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在课程中规定了地方课程,同时实行了一纲多本的课程选用原则。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更是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方向。因此,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内背景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以地方分权为传统的英美等国正好相反,是从原先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
二、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在当今素质教育的高度上看,教育发展应以人的素质发展为背景。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也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紧密联系。
2.地区性原则: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材,南北通用,城乡通用,而且多年不变,教材里所列举的部分动植物资源是当地没有的,而当地主要生物资源教材上没有。这就给生物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和缺憾。所以,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当地的生物资源的状况和优势,特别是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弥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能对当地的生物资源的状况和优势,利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本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日常生活等与生物科技息息相关,让学生懂得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生物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探究为主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动手动脑,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活动,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中发挥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开放性和发展性原则:从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来看,大部分是以探索课题形式进行的,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区,甚至走向田间地头去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系统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如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充分利用校园、社区、家庭的资源和优势,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另外,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拓展、补充和发展,使之显示出生机与活力,而且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要采取跟踪调查、开座谈会等方法,了解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5.生命活动原则:生物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在研究的对象具有生命现象,所以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内容选择上应尽可能体现这一特点。例如:课程选择的内容有“家燕繁殖习性的观察”“校园种子植物种类的调查”“壁虎的尿液是否有毒的实验”都是以与生命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接触生物活体和观察生命现象,研究生命活动规律。
6.可行性和实效性原则: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内容的选择范围上要具有广泛性,由不同的课题组成,具有可操作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能力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区别,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三、生物教师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制主题中的核心,起关键作用。从课程的开发到课程的实施及评价都要靠教师去推进。因此,教师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改变了原有的传统角色,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开发的实践者、创造者。当前,由国家提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问题以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在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层面上,我国的部分发达地区学校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10多年来,生物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步:初中出现综合课程,高中出现新教材,课程内容的更新,生物教材的多样化,加上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对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机会和出路。随着生物校本课程的发展,要求生物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要成为校本课程的参与者和评价者。从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生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理念:1.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理念,同时树立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观。2.在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考虑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考虑学生的需要。3.在三级课程政策下,教师必须在课程开发评价等方面,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执行者,又是开发者。同时随着素质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发展,对当代教师素质的要求,必须反映到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上。按照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发展趋向,生物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都应该在专业生涯的所有阶段支持其专业技能发展。一方面,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应加强对未来教师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终身学习,合作交往,课程研制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研和培养,获得持久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和态度。另一方面,在职后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提高,还要注重教育专业研究的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行为和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反思,并不断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使自己具有校本课程开发所必须的专业技能。
四、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1.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2.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生物学资料的能力。3.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收集、记录以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获得结论。4.发展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学会使用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方式将实验现象,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正确表达出来。5.发展合作能力、交流能力。6.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学会在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7.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关注生物学的发展,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五、结束语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越来越体现出来。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PZS059)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五中学 462000)
论文作者:倪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校本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生物论文; 生物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