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院区手术室 ;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开放性四肢骨折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价值,为骨科提供护理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 2017 年 5 月-2018 年 7 月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 82 例,以 1:1 比例分为常规护理以及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参照组、试验组。对比 2 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手术切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占比均高于参照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 均<0.05。结论:给予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 开放性四肢骨折 手术切口感染 康复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93-01
骨科疾病中开放性四肢骨折情况较为明显,患者有明显发热表现,甚至严重情况下发生休克,明显增加生命安全风险。基于疾病等多种因素以及手术直接应激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以切口感染最为常见,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关资料指出,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价值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 2017 年 5 月-2018 年 7 月,总计 82 例。纳入标准:(1)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2)患者、家属自愿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
(1)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3)处于妊娠、哺乳期患者。82 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 1:1 比例分组,伦理委员会批准。参照组:41 例,男性 26 例,女性 15 例;年龄区间 23-60 岁间,年龄中位数(44.0±4.3)岁。试验组:41 例,男性 23 例,女性 18 例;年龄区间 25-60 岁间,年龄中位数(44.6±4.6)岁。2 组骨折手术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术前应用抗生素、切口消毒等常规护理。
试验组——手术室护理干预。(1)术前访视。术前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综合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学历等情况选择疾病、手术知识讲解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情绪疏导,以稳定患者术前情绪。另外,视患者疾病史、机体营养情况,给予体弱多病患者营养,提升其免疫防御能力、手术耐受力,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2)术中护理。参与手术的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理念,要求手术室消毒灭菌、空气质量合格以及手术器械灭菌达标。术中密切配合医师,并在相互配合期间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以及切口暴露时间。另外,术中合理调节手术室温度,并进行输液体合理加热,加强患者术中保暖。(3)术后护理。切口严重污染患者,需预防性给予抗生素,维持切口引流管的通畅性。另外,给予患者术后饮食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康复。另外,告知患者、家属术后休息、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再次进行患者心理情绪疏导,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患者临床效果、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2]
甲级愈合——患者术后无切口异常,切口愈合快。
乙级愈合——患者术后切口无化脓情况,但是切口有轻微炎性反应。
丙级愈合——患者术后切口有感染且需及时对症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实验观察指标结果以 SPSS19.0 软件包处理。临床效果、切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指标占比率以%表示,X2 检验;住院时间等计量指标以 x ? s 表示、t 检验。若 P<0.05,说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参照组参与手术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见表 1。试验组甲级愈合率占比明显高于参照组,X2=P=。
2.3 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均值为(25.50±2.50)d,参照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均值为(33.50±3.50)d。组间住院时间经统计学计算,t=11.9095,P=0.0000。
3 讨论
当前,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人体骨质脆弱情况愈发明显,另外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敏感,增加了骨折发生率[3]。以四肢骨折为例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利于患者病情改善,但是基于患者机体、手术损伤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延长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术前访视中患者情绪疏导、手术耐受性以及综合情况评估、术中无菌操作、保暖护理、术后感染护理、生活指导等促进了患者的切口愈合,提高了手术预后[4]。宋守华研究指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在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同时促进切口愈合[5]。结果显示:试验组、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切口感染率对比为 2%vs17%、甲级愈合率对比为 80%vs49%、护理满意度对比为 98%vs78%、住院时间对比为(25.50±2.50)dvs(33.50±3.50)d,P<0.05。由此证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手术、愈合,促进患者康复。和赵丹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愈合率 75.7%低于观察组 92.7%,感染率 16%高于观察组 2%,P<0.05[6]。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明显促进手术进程的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彩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312-312.
[2]马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27):90-92.
[3]赵玲燕,王秀.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包头医学,2016,40(2):87-87,125.
[4]靳艳平.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3019-3020.
[5]宋守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0):188.
[6]赵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12):217-217,218.
论文作者:章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室论文; 开放性论文; 术后论文; 感染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