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补短是我国奥运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扬长补短论文,是我国论文,奥运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扬长补短是我国奥运战略的必然选择”。有专家曾经建议用扬长避短,但我自己还是更倾向于这一个题目。由于时间关系,我主要想简要地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竞技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众所周知,新中国体育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历程,由前30多年以群众体育为主体,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以竞技体育为主导,其中这后30年里,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又大力加强了体育产业,到现在又特别注重发展体育文化。所以,按我个人的理解,现在我国整个体育事业发展的四大板块已经基本形成。
一直以来,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还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如何协调发展,孰轻孰重的关系问题,近些年来议论就更多了。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看成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们是我们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支柱。从新中国几十年发展的国情看,我们如果少抓一些竞技体育,多抓一些群众体育,我们国民的体质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我觉得不是。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大国搞体育是很难全面兼顾的,竞技体育可以靠国家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抓上去,而群众体育则更多的是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了,人民群众有钱、有闲了,依靠每个公民强身健体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来实现。提高与普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在体育界早就有了研究结论。竞技体育是精英体育,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有了提高,普及就相对容易了,这是于光远先生生前讲过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我很认同。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提高是需要一定程度的群众基础的,但是,无数体育项目发展的事实证明,有了提高往往能更快地推动整个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普及。
另外,我认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也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过去我们表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用“协调发展”的概念,大家一直在讨论什么叫协调?怎样才能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如何分配才协调?如果用系统科学的观点看问题,我认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要把它们分开讨论为好。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提法很好,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需要共同进步,我认为到了这个时候,我国体育的发展从前30年群众体育为主体到后30年以竞技体育为先导,目前到了第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性时间可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算起。
第二,举国体制是中国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主任贺龙元帅曾说过:“过去洋人骂我们是东亚病夫,现在中国人站起来了,这顶帽子要摘掉,谁来摘,搞体育工作的人来摘嘛,这个任务光荣,而且艰巨。”我们过去主要抓的是群众体育,在那个时候各项群众体育活动风生水起,风起云涌,做得非常好,而且形式多种多样。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1979年我们重新回到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之后,竞技体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至今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备战亚运会、奥运会的体系。我把国家体育总局的组成机构统计了一下,现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51个事业单位,有奥运项目中心、奥运项目训练基地、非奥项目中心、科教宣传文化出版单位及综合保障与服务机构,其中,奥运项目中心就有15个,占总数近30%,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我们国家一级体育事业单位的基本结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的情况大致相近。
正因为几十年来形成了这样一种从上到下的举国体制,确保了中国竞技体育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不断创造辉煌,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拿到了51枚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达到了高峰。在历届亚运会上中国获得金牌的情况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的举国体制分不开。在这里我还想拓展开说一点,一提举国体制,大家更多的理解是抓竞技体育,抓奥运备战,其实,我认为中国的群众体育如果没有国家的重视和推动,没有举国体制的保障也很难达到当前的发展水平,这是另外一个方面的话题,今天不多谈。
第三,金牌是奥运争光战略的主要标志。我是持这样一个观点的。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主席曾经说过,“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落后,又不讲卫生,打球也不行,游泳也不行……”,我把毛主席说的这种状况归纳为“老、少、边、穷”。“老”是指中国是古老的文明大国,礼仪之邦,中国人讲面子,但是,100多年来被人叫做东亚病夫,很没面子。“少”是指在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长期对垒中,我们是少数派,过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世界上不多,中国算是一个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社会主义阵营是少数派。“边”就是因为我们是少数派,所以,在国际上常常被边缘化,没有太多话语权。再加上新中国成立时以及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不靠前,人均收入排在世界100多位。所以,处于这样一个“老”、“少”、“边”、“穷”的状况,对中国人来讲是很没有面子的,对于一个大国来讲也是很尴尬的。
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想站立起来,不光是站起来,而且要挺直腰板的站立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百年来的梦想。在“东亚病夫”的时代,上海的特区里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极大地刺伤了中国人的自尊心。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但是,真正要站立起来,国家是需要有实力的,这个话好说,你没有实力,你是站立不起来的。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经历过“超英赶美”的工业大跃进时代;经历过农业人民公社化时代,在这些过程中,我们都有过很惨痛的教训,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急功近利的赶超是达不到目的的,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
众所周知,新中国当时在军事上还面对台湾的反攻大陆和美国的军事压力,所以,我们造了原子弹、氢弹进行抗衡。我们曾期望尽快实现工业强国、农业强国,事实证明,这很难在短期里实现。军事上把原子弹和氢弹造出来了,只是能够暂时抗衡国际上的军事威胁。但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没有强起来,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尽管在1984年我们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总体成绩不怎么样,但是,许海峰拿下了创造历史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给国人以极大的振奋,大家深切感受到竞技体育,特别是奥运会上拿金牌能够起到振奋民族精神、为国争光的目的,后来中国女排的“五连冠”进一步把中国体育推向高潮。从那个时期开始,中国的竞技体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和厚爱,竞技体育奥运战略开始了自己艰巨而光荣的征程。30多年来,直到伦敦奥运会。应该说,中国体育代表团不辱使命,各个项目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勇于拼搏,逢金必争、逢牌必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争金牌?我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个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旗照片,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能认识几面国旗,能够不用查询就说出国旗的国名,我估计能认出说出的是凤毛麟角。我们在亚运会、奥运会赛场上比赛深有体会,在颁奖升旗仪式上,当升起外国国旗的时候,基本不认识,我们会相互询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我们能认识的国旗屈指可数。同理,当我们没有拿到金牌,只获得奖牌时,我们的国旗位于第二或第三位升起来,也没有多少外国人能认识中国的国旗。只有当我们的运动员拿到了金牌,现场广播员会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个时候全场的观众才会清楚的知道中国人在这儿,中国人拿到了金牌,否则你的旗帜放在第二位都不会有多少人知道,国家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我们在现场的感受。
我们常常从电视上看到,中国运动员获金牌后按捺不住地流下泪水,在领奖台上有时泪流满面,这些情感的表露很正常,因为,他们确实很不容易,他们多年的奋斗很艰辛,包括我们代表团的官员也经常会激动得流泪。中国体育界前辈、现在的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先生曾说过,“不光是中国人有金牌情结,全世界的人都有金牌情结。”伦敦奥运会上,奥巴马夫人是美国代表团的团长;普京和卡梅伦都在伦敦奥运会上找金牌;普金总统还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下到赛场向他们的金牌运动员祝贺。我在体操赛场里曾经偶遇以色列的总理。很多国家的元首、总统都到了伦敦奥运会观赛,他们去的目的就是要激励自己的队伍多拿金牌。据报道,在这次伦敦奥运会上有5%~15%的人是“整容人”,也就是不少欧洲国家引进外国运动员为他们本国拿金牌。据《环球时报》报道,80%的受访者认为,金牌数象征着国家的进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我曾经历过刘翔最辉煌的时期,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田径历史性的突破令我们异常兴奋,我也曾泪流满面,为刘翔、邢慧娜他们勇夺两枚金牌而骄傲和自豪。但是,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的因伤退赛也让我们非常的痛心,鸟巢升起了国旗,但没有奏响国歌,令我们终身遗憾。其实,我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了7年,大家共同努力使中国田径总体上有了明显进步,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的总成绩从2001年世界排位第33位,到2007年的世界排位第7位,期间有的项目也在不同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女子马拉松,女子铅球、链球等。但是,北京奥运会我们没有拿到金牌,没有完成金牌任务,我曾经跟同事们说,我承担责任,我认了,我们从头再来。这些跌宕起伏、起起落落让我们体会到,奥运会不相信眼泪,你必须要有实力。
第四,扬长补短是我国奥运战略的现实选择。按目前中国奥运项目的分类,有优势项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举重等项目,有潜优势项目,还有基础大项和球类项目。那么,今后中国奥运三大类项目我们究竟应该重点抓哪些项目?备战北京奥运会周期,萨马兰奇先生曾给我国领导人建议,北京举办奥运会应该尽量做到“运动水平要高,参赛项目要全”。因此,北京申办成功后,我国各个奥运项目全面启动,全面备战,可以说,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我们是全面抓的战略,当然全面抓的同时也是有重点项目、重点人的,不过整个备战战线很长。
那么,今后我们的战略应该如何选择?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今后我们继续全面抓肯定不是最好的战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国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运动天赋,这是我们选择重点项目的重要的人材依据。我前段时间看了《中国体育科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看,中国约有12个优势项目,它们拿到的奥运金牌数占总数的70%~80%。我认为这些项目能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重视,加大了投入,下了力气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我国的人种、人材条件有关。我曾统计过世界田径项目的发展情况,整个亚洲有40多亿人,占世界人口的2/3,但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奥运会上,亚洲人能获得前8名的比例只有8%左右;获奖牌比例大概在4%左右;金牌更是屈指可数了。北京奥运会,亚洲0金牌,在刚刚结束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亚洲也是0金牌。这个现象反映什么问题?我觉得值得去思考。所以,我的基本观点还是中国的奥运战略应该继续坚持扬长补短战略,技能类优势项目要进一步高度重视、重点保障;体能类项目和大球类项目我们要有耐心,从长计议。这种战略选择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也符合我们奥运争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人种优势和特点。
最后,我们要坚持科学训练,还要加强人文关怀,特别是要防止体育异化。我在国家体育总局项目管理中心工作了十几年,碰到了不少事件,经历了一些风波,像田径项目的“兴奋剂门”、“讨薪门”、“猝死门”;体操项目的“年龄门”、“乞讨门”等等,舆论界和社会上对这些事件批评声音很多,也深恶痛绝,这些事件的发生确实严重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形象,需要引发我们深度思考。我认为,这些尽管不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主流,但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需要我们去防治,毫无疑问,这些负面的现象与奥林匹克精神是相违背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我们应该按这样的理想,使中国体育“更干净、更和谐、更团结”,我们一边要争金夺牌,一边要防止和反对异化。当前,改革恰逢其时,也正在逐步深入,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要大力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和运动队的人文关怀,使中国体育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标签:体育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 中国金牌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奥运金牌论文; 奥运会项目论文; 国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