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社会科学“软性”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原因及对策_经济学论文

忽视社会科学“软性”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原因及对策_经济学论文

社会科学“软”成果转化应用工作被忽视的原因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成果转化论文,对策论文,原因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及理论界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与专著大量涌现。然而,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论著,大都在研究自然科学的“硬”成果转化问题,却极少有探讨社会科学“软”成果之推广应用者。正是由于我们主观上的疏忽,也由于社会科学成果的“软”性所然,导致大量社科成果,尤其是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社科基金所支持的重要、重点甚至重大科研成果,仅仅作为“样品”而束之高阁,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的确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如果我们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与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使这一工作在“样品”基础上再往前深入一步,则大量社科成果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定能得到很大提高。

1 重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的必要性

1.1 从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看, 它涉及和影响人们社会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科学是以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由其定义可以看出,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学科设置,包括24个学科(注:社会科学学科设置: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等24个学科。),每一个学科又可以细分。以“经济学”为例,中国经济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经济学专卷,把其分为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经济学等23个学科,更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充分证明它的研究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宽。可以说,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存在,就离不开社会科学。而在上述众多研究领域每年都有许多新成果涌现。因而是否重视并加强这些成果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转化与应用,对于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显然会有不同的作用与影响。

1.2从社会科学“软”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存在的问题看, 必须重视这一工作的加强和改善

不容否认,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在社科成果转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成果多,转化数量少。成果数量大, 但实际被转化与应用的比例恐怕比自然科学的还要低;这一多一少说明,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大产出的有用知识资源被浪费掉了。

(2)流于形式多,实际行动少。在所谓被转化了的成果中, 往往还存在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的问题,缺少实际的执行力,更缺乏对执行效果的关注。

(3)固有框框多,科学应用少。 面对社科成果的科学建议与对策,一些成果应用部门受固于“框框套套”,习惯于“听头头的”,影响了成果的科学运用;受部门利益的驱使,一些部门的科研机构往往唯领导意见是从,很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开展研究,而按这样一些成果的应用所做的决策,也很难说是“科学的应用”。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加以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1.3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实看, 与国外相比“软”科学上的差距比“硬”技术上的差距更大

众所周知,对一个企业来讲,无论是先进科学管理理论的运用与指导,还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工艺水平的改进,都需要企业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作为支撑与保障;就一个地区而言,不管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经济与社会进行管理,都离不开科学规划的制订,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制度、法规、政策的完善与创新,都需要社会科学“软”成果,来提高企业与地区经济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

但是,回顾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由于我们首先认识到我们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巨大差距,于是花费大量外汇重复引进了许多硬件设备,但忽视了管理等软性经验的学习与借鉴,很少有企业花钱购买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咨询服务。由此出现了设备与国外同样先进,但产品质量、产出效益却比国外落后许多的局面。

在社会发展领域,我们也存在一味追求和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社科成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作用。结果出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并存、物质水平提高与道德水平下降共生、城市硬环境先进而软环境落后的局面。

以上事实说明,表面上看,我们与国外在“硬件”上的确有很大差距,然而导致这一结果的真正原因,皆源于我们重视了“硬”而忽视了“软”,没能真正做到“软硬兼施”。因此,要加快我们的发展步伐,必须重视加强社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

1.4 从自然科学“硬成果”与社会科学“软成果”的地位与作用看,“软”高于“硬”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些问题表面上看属于自然科学,但实际上社会科学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进行自然科学项目的研究开发,必须树立科学的研究思想,制定科学的研究计划,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与成功。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如果没有科学全面的“项目投资论证”这一社会科学“软”成果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没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及管理,盲目上马,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必将是巨大的,这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又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从自然科学技术上讲并不是很困难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做好政策法规的制订与落实、经济效益的评估与科学规划的制订、具体措施的落实与管理等“软科学”方面的工作。这几年,之所以自然环境条件日益恶化,很大程度上是忽视“软科学”研究的投入与成果应用、推广的后果。由此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的密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且随着管理范围和层次的提高,社会科学比之自然科学的地位与作用会更加重要,其影响面更广泛、更深入,“软”将高于“硬”,这是一个必须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当重视社会科学成果在政府职能部门和经济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1.5 从我们面临的时代看, 更应重视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已基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形态在我国经济的某些领域,在我国社会的某些侧面也已经有所显现。按照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使用、分配与消费基础上的经济。这里的知识既包括科学也包括技术,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科学。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知识的生产,而忽视知识的分配、使用与消费。为加速“知识产品”的流通,我们有必要剖析影响和制约它流通与传播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让其在更大的范围被更多的人消费和使用,让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科学成果真正发挥其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2 制约和阻碍社科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原因分析

社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之所以没有像自然科学成果转化那样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其转化和应用受到一定制约和阻碍,究其原因在于主、客观两个方面:

2.1 主观上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思想的轻视性、 目的的功利性、内容的平庸性、评价的表面性

(1)思想上轻视是影响社科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思想指导行动,观念决定行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许多方面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各级政府、社科成果管理部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及成果应用单位与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觉重视和加强社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而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这项工作并没真正重视起来,甚至在统计年鉴中都找不到社科成果的统计数据。

(2 )目的上的功利性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职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所以科研项目只要通过鉴定成为“成果”就万事大吉。因为凭通过专家鉴定的“成果”就可以参加各类评奖、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奖励,至于是否能被社会所用、是否能进入政府决策、是否能发挥社会经济效益则不必多去关心。

(3)内容上的平庸性是指一些社科研究成果, 在研究内容上表现为重复、雷同、陈旧,脱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不能为当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以及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急需的特色服务。由于社科成果内容上缺乏创新,必然影响其实际效用,从而其转化与应用也必然受到影响。

(4 )评价上的表面性是指社科成果的评价只看其表面上通过了那一级鉴定、专家评价如何,并依此对科研人员实施奖励,而不关心这一成果是否被政府采纳,是否被社会、企业应用并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正是由于成果评价上的表面性导致了科研人员目的上的功利性以及研究内容上的平庸性、无用性。

2.2 客观上的原因主要是由社会科学成果的特征所决定

社会科学成果与自然科学成果相比,具有成果的无形性、效益的潜在性、效用的时效性、作用的公用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征在客观上制约和阻碍了它的转化与应用工作,也是导致其不被重视的原因之一。

(1)所谓成果的无形性,即社科成果绝大多数是以文字、图表、图片、软件、报告、音像制品等形式出现,其转化和应用也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思想、策略、计谋等被成果使用者所应用或对其思想、观念等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其工作方式、决策行为、管理手段,以减少失误、提高效能。社科成果本身和转化结果自然科学成果及其转化的结果往往是以有形的产品、技术、设备、厂房等出现,且应用的效果是产量与销售收入的直接增加,所以其有形性较强;而的无形性明显,所以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应用。

(2)所谓效益的潜在性,也就是效益的间接性。 这一特征是由社科成果的无形性所决定。社科成果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效益与自然科学成果的应用结果相比,具有潜在性、间接性、难测性,不如后者来得明显和直观、易统计,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科成果转化的重视,制约了它的应用与转化工作。

(3)社会成果效用的时效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社会与经济发展及改革步伐加快,有些成果面世时间不长即失去了其效用;二是有些成果带有前瞻性、超前性,其重要作用与意义没有被人们在当前所认识,从而受到冷落。这都会影响社科成果效用的发挥与充分作用。

(4)社科成果作用的公用性, 是指社科成果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思想、计策、方法等一旦公布,就被社会大众、不同的地区与企业,甚至被不同的国家所共同使用。由于其具有经济学上“公用产品”的性质,加之其无形性的特点,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制度对它的保护作用,不如对自然科学硬成果的保护作用来的强大、直接和有效。而作为成果持有者,一般不愿自己的成果被别人无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社科成果的传播与推广。

3 加强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上述制约和影响社科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的原因分析,针对我国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社科成果本身的特征,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3.1 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障,利益上协调

由于社科成果具有功效上的社会性特征,即一项社科成果如果推广得好,可以广泛被多个部门、多个企业甚至社会各界广泛应用和借鉴。从这一点看,它具有一定的公用性,有益于社会利益。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社科成果的推广应用,让其发挥最大社会效用。尤其是作为大量社科成果直接应用者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业领导,更应当重视对社科研究成果的学习、了解、借鉴与运用,把相关社科研究成果作为决策的参考或依据,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科学决策水平。上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下级部门的监督,改变某些政府领导凭主观意识盲目决策、意气用事甚至独断专横的官僚主义作风,以减少其决策失误,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在组织上,可以采取与自然科学分类管理、分类统计的办法,在科委、宣传、文化、科协等部门内成立专管社科成果立项、统计与推广的机构,成果统计与管理工作要由只管立项与鉴定结果向后延伸,要将鉴定后的成果是否上报政府有关部门、推介给成果使用相关单位及反馈意见等列入成果推广应用的跟踪统计与管理之中。对涉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研究项目,要由社科规划办公室、科委软科学成果管理部门,将研究成果呈送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地方政府调研室,或以《成果要报》形式上报有关领导,以供其决策参考。以此改变只重视自然科学成果转化而忽视社科成果应用的局面,使“软”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硬起来。

利益上协调,是为了解决前述受部门利益驱使,影响社科成果的客观研究与科学应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决策制度的建立与非科学决策现象的消除。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非科学决策的最主要的诱因是权力代替决策、部门或个人利益的引诱代替科学的思考”[1]。因此,应当由上级政府、部门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以“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对个人与集体、部门与整体、地方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进行协调、平衡,并加强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力度。

3.2 观念上转变,研究上创新

观念的转变,对加强和改善社科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十分重要。观念上转变是全方位的,包括作为成果采用者的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成果研究机构、成果研究人员、成果管理部门都需要转变观念。虽然其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首要和关键的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上述各方都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因为深入理解科学精神的三要素:怀疑的意识、批判的理性、谦恭的心态及其人文意蕴[2], 对于我们做好社科成果转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受观念的支配,所以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而言,应当在坚持科学精神的前提下,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实践意识,坚持结合社会实际、满足发展需求的原则,来开展科学研究。只有我们着眼于研究现实重大问题、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经济增长的难点问题,彻底改变科研内容的平庸性、陈旧性,才能使研究成果容易被转化与应用。

3.3 多渠道、多形式推广宣传

对于社科成果,尤其是本地区、省级、国家级的重大、重点研究课题,要依据其研究内容,在不同范围采用多个渠道、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和宣传,促进其转化与应用。一要形成“重大社科成果发布与公告制度”,充分利用报纸、成果要报及时把重点研究项目及成果向全社会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宣传通报;二是可以由有关社科成果管理部门,如宣传部社科规划办、科委软科学项目办等组织“软科学论坛”,定期邀请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重点社科项目负责人、研究者做报告,以推广宣传社科研究成果,促进成果转化;三是由宣传、组织、人事、经(计)委等部门联合邀请重点社科成果负责人为参加培训的各级领导干部做报告,向他们推荐有关社科成果,这既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又可使成果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得以应用、发挥效用;四是对全国性和省一级带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理论与实际研究课题及成果,可以由成果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网站,或通过政府网、互联网进行发布,以便进行了解、交流与应用;五是为重大成果以专著、录像带、光盘等形式公开出版发行提供支持与便利条件。

3.4 改革成果评价与奖励机制

对社科成果的评价要由只重视通过哪一级鉴定和专家评语、结论,转到注重成果是否被政府决策部门采纳、是否被企业社会应用并发挥出了社会经济效益上来。为此,可以把社科成果的评价分为初步评价(鉴定)和应用性评价两个阶段。应用性评价可以建立成果的应用情况记录档案、进行跟踪,在初步评价之后的几年内做出评价结论。

对社科研究人员的奖励应由只看论文数量和鉴定项目多少决定职称评定和分配收入,转向兼顾注重成果转化数量和社会经济效益上来。要针对社科成果的特征修改原奖励办法,研究制定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推广积极性的奖励制度。只有把自己名誉和利益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改变科研内容的陈旧性、平庸性,使科研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

3.5 注意引入市场机制

社会科学研究也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一般以国家投入为主,也可以接受社会援助;对于应用性政策研究项目,应注意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一般由成果受益者进行投资。对于由政府社科基金资助的重大、重点研究项目,似也可推行招标制和责任制试点。在社会各研究单位自我申报的基础上,采取公开竞争、答辩考核等形式,最后由专家组以投票形式进行决定。中标者不但要负责研究项目的完成,也要负责项目的推广与宣传等后续性转化工作。最后综合考虑其科研与推广两方面工作,由课题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定。这样不但可以使项目投资得到合理配置,而且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政府要通过制订、完善有关政策,支持鼓励经济与法律咨询、营销策划、文化传播类公司及从事咨询服务的各类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因为它们是沟通科研部门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知识流动的纽带和桥梁,对社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北京A 管理模式职业经理训练中心,近几年在转化自己的研究成果“A 管理模式”方面的成功运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另外,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步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些企业也就会逐步加强和重视对社科研究成果的引入与应用工作。

3.6 鼓励产学研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内的一些先进企业已经意识到社会科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纷纷采取行动花钱买“外脑”。如沈阳和光集团、北京王府井集团、深圳康佳集团等不惜巨资,聘请安达信、麦肯锡等管理咨询机构,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有不少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联手培养人才、共同创办管理学院,如海尔、海信集团甚至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还有许多企业在科研机构、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制定发展战略、营销方案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有利于社科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合作形式。政府有关部门应注意引导,制定有关政策,采取有关措施支持鼓励这方面的合作,并不断总结经验,表彰典型,推而广之。

以上是本人针对我国社科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被忽视的现状,所作的思考与粗略探讨。这些纯属个人观点,欢迎社科界同行批评指正,以求真正推动这方面工作的改善与提高。

收稿日期:2000—01—05 收到修改稿日期:2000—06—11

标签:;  ;  ;  ;  ;  ;  ;  ;  ;  

忽视社会科学“软性”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原因及对策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