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高等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学习领域,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策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想脱离;漠视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思维策略的意识培养;审题过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在寻找解题思路时出现不当现象等。解决问题的步骤分为三个阶段是:领会题意、作答、反思总结,分别探究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整体思想、多元化思维、双向推理、举一反三、自我评价等思维策略。通过解决问题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的增长,而且使学生思维策略得到促进,从而达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思维策略
一、引言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教与学的重中之重,影响人类几乎所有的活动领域。谈到数学,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数学知识体系中的“解决问题”,这个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师教的重难点,更是学生学的重难点。可以这样说,高等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几乎可以涵盖整个数学知识内容。因而,《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策略,体验思维策略的多样性。解决问题教学如何进行才能对学生思维策略的促进有较好的作用,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研究重点。
二、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漠视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数据分析显示,在阅读和分析一道解决问题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会用笔勾画出关键词和数据。但,据本人观察,很少有学生能够用笔勾画出题中的关键信息,大部分学生是读完一遍题目之后就开始动笔解答。而且,教师对解答过程的书写要求不够明确和完整,由此造成学生解答不够完整。解决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必然包括读题、列算式、带单位、检验、答。然而,很多学生在解答时总是丢三落四,不是丢了单位,忘了检验,就是答不完整,甚至不答。教师在教会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书写规范的培养。
2.2缺乏对学生思维策略的意识培养
部分教师教学敷于表面,教学解决问题的目标仅仅局限于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思维策略的意识。新课改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教学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仅仅教会学生解题,却没有把解题的策略真正传授给学生。
2.3审题过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解数学语言教学存在一定的空白,教师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教师很容易忽视一些发展较为缓慢的学生,而他们恰恰是对数学特定的文字表达方式存在不清楚或者是误解的学差生。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兼顾每一位学生,要能够抓住某一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问题,读清问题。
2.4在寻找解题思路时出现不当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公式、定义等相关数学解决问题所用知识讲解不够透彻,学生理解不够深刻。教师一味地强调让学生自己背公式、定义,学生不能够深入理解公式和定义所揭示的内在规律,也就不能灵活地运用它们来寻找解题思路,从而出现思路不当的现象。
有些教师在传授数学思想方法时,不能从问题和数学思想两个角度同时出发,自己虽然可以很好的应用,但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如:有些解决问题需要将问题进行转化才能寻找到好的解题思路,但是学生却不知如何转化,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如何将数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使用解决问题法对于高等数学教学的建议
根据国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等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特征是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但是要以具体事物作为支撑。在此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将生活化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教师多加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解题过程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直至列出算式或方程;得到得数后再回到具体的应用题情景中去,这个过程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高等生的解题过程就是运用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应用大脑,应用思维,所以不难看出:解决问题的教学对学生思维策略促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3.1领会题意阶段的策略
领会题意也就是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如果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想要最后得到正确的结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才算真正领会题意呢?学生通过反复读题,并能够组织自己的语言将题中所要传递的信息表达出来,即可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题意。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在平时通过课堂普及常识知识以及利用语文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2通过细致读题抓住关键词句教学,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理解题意是通过抓住关键的字词、符号 、图画、表格等信息,弄清楚它们在题目中的作用,从而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解答的问题。当然,学生还要能把握住题中的关系句,仔细琢磨,反复阅读。把握句子的关系句,就能把握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题中各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有利于找到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运用于解决未知问题。如果单纯从关键词来理解题意,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3.3引导学生把握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培养整体思想
掌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关系句,并不能说明完全把握住题意。在理解题中的关系句之后,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要能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维顺序。而在进行解题时,学生的思维过程具体体现在:读题;划出题中的重要信息;画出所给信息关系示意图。这样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形成更为有效的思维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题目的整体关系,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住题意,这对学生正确解答问题有很大帮助。在画示意图时,要特别注意题中的“关系句”,对“关系句”的理解至关重要,一旦误解,示意图也是无效的。通过图示可以把数学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抓住题中数量之间的整体关系,提高学生注重整体的意识。
3.4通过检验教学,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列式计算得出答案之后,解题过程还没有结束,还需要学生对解题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从而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很多学生都会忽略这一环节,对于解决问题而言,一小点的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局面。怎样进行检验,对于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难点。
前面谈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许多因粗心造成的错误,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时,缺少对检验的教学,学生几乎没有检验的意识,更不必说保证答案的百分百正确。
参考文献
[1]王佳文.网络化学习模式下高等数学微教材的重构[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2):5-6+13[2019-05-02].https://doi.org/10.13970/j.cnki.nbjyxyxb.2019.02.002.
[2]黄永辉,丛二勇,任向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88-90.
[3]远巧针.高等数学解题中概率论方法的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14):159+166.
论文作者:林一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学生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思维论文; 题意论文; 教师论文; 策略论文; 关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