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国际比较研究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国际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1)03-0012-04

一、21世纪中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探讨

根据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而与之相关的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水平将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妨以其它一些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5000美元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参照,看看他们处于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时,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下面所选取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指标,是他们在人均GDP首次达到4000-5000美元时的年度及其与教育有关的一些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各国人均GDP首次达到4000-5000美元的教育指标值

国别 年份X1X2X3

   X4

韩国 1988

 4110

 0.3650

 0.033

 136

阿根廷

1991 3940

 0.4070

 0.034

 134

日本

1974 4250

 0.2460

 0.053

 225

美国

1970 4950

 0.4940

 0.065

 322

澳大利亚

1973 4960

 0.2030

 0.054

 268

英国

1975 4260

 0.1890

 0.067

 285

以色列1975 4230

 0.2465

 0.067

 283

委内瑞拉

 1980 4340

 0.2140

 0.044

 191

加拿大1971 4320

 0.3460

 0.089

 384

巴西 1996 4400

 0.1140

 0.016

 70

马来西亚

 1996 4370

 0.1100

 0.053

 232

新加坡1980 5130

 0.0780

 0.028

 144

捷克 1995 4030

 0.2100

 0.061

 246

法国 1973 4580

 0.2200

 0.050

 229

西德 1973

 5120

 0.2000

 0.043

 220

新西兰  1974

 4790

 0.2500

 0.058

 278

意大利  1975

 4020

 0.2510

 0.045

 181

荷兰 1973

 4400

 0.2400

 0.078

 343

西班牙  1979

 4620

 0.2420

 0.026

 120

中国台湾 1985

 4500

 0.2900

 0.051

 228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5,1998;《中国统计年鉴》1995。

其中,“年份”表示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均GDP首次跃进4000-5000美元的年度;“X1”——人均GDP(美元);“X2”——大学生入学率(指粗入学率,按大学生在校学生数占18-21岁人口数计算);“X3”——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X4”——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现根据系统聚类方法对样本(“国别”)进行分类处理,聚类变量为X1,X2,X3,X4,聚类结果设置为4类,经SPSS10.0软件包处理,根据欧式距离最短距离法得聚类结果为:第一类={韩国,阿根廷,捷克,意大利};第二类={日本,英国,以色列,委内瑞拉,加拿大,马来西亚,荷兰};第三类={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西德,新西兰};第四类={巴西,法国,西班牙,中国台湾}。

聚类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判别分析,即:判别和分析出中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应属于上面哪一类?为此,需要把中国人均GDP处于4000-5000美元这一阶段对应的相关指标值预测出来。我们将中国1980-1998年“人均GDP”—Y(美元)、“大学生入学率”—V1、“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V2的数据,年份从上到下按顺序进行排列,如表2所示。

表2

Y

 

V1

 

V2

256 0.010 0.028

270 0.010 0.030

276 0.010 0.029

300 0.010 0.029

310 0.010 0.029

310 0.020 0.030

300 0.020 0.031

290 0.020 0.028

330 0.020 0.028

350 0.020 0.029

370 0.020 0.029

408 0.020 0.028

457 0.020 0.026

490 0.028 0.024

560 0.030 0.022

607 0.031 0.021

700 0.032 0.021

757 0.033 0.023

800 0.040 0.02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报告》(95,99)。其中V2项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98,99)上的数据算出来的,具体是用国家教育支出总额项除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得。

现以Y为因变量,以V1,V2为自变量,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经SPSS10.0软件包处理得如下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中国教育与经济关系二元统计模型

根据上面输出结果得回归方程:Y=647.166+12760.578*V1-18255.7[*]V2([**])。

建立该回归方程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当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时,我们的大学生入学率及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根据“三步走”战略目标,现假定2040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并定为4000美元。

又根据《纲要》中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所规定目标,即2000年左右公共教育经费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显然,到2040年,政府教育投入至少不会低于该项指标,又从表1中看到,政府教育投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比值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达到8.9%,不妨以此作为我们国家在这一阶段该项指标的上限,为方便起见定为9%。在4-9%范围内以单位百分点为依据将其划为6组,即4%、5%、6%、7%、8%、9%,根据回归方程([**])分别求出相对应的大学生入学率:20%、19.1%、17.7%、16.3%、14.8%、3.4%。再根据: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人均GDP*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可分别算出相对应的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单位:美元):160、200、240、280、320、360。据此得到,到204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中国有六组不同情况未来教育发展指标趋势预测值,然后根据表1及聚类结果,把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6种可能模式作为待判别的样品,判别变量同上面聚类变量为X1、X2、X3、X4,借助SPSS10.0软件包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费歇尔线性判别函数,结果见表4、表5。

表4 聚类结果

国别

 年份

 X1

 X2

 X3

 X4

类别 dis-1

韩国

 1988

4110

0.3650

0.033

136

1

1

阿根廷1991  3940

0.4070

0.034

134

1

1

日本 1974  4250

0.2460

0.053

225

2

2

美国 1970  4950

0.4940

0.065

322

3

3

澳大利亚 1973  4960

0.2030

0.054

268

3

3

英国 1975  4260

0.1890

0.067

285

2

2

以色列

1975  4230

0.2465

0.067

283

2

2

委内瑞拉 1980  4340

0.2140

0.044

191

2

2

加拿大

1971  4320

0.3460

0.089

384

2

2

巴西

 1996  4400

0.1140

0.016

70

4

4

马来西亚 1996  4370

0.1100

0.053

232

2

2

新加坡

1980  5130

0.0780

0.028

144

3

3

捷克

 1995  4030

0.2100

0.061

246

1

1

法国

 1973  4580

0.2200

0.050

229

4

4

西德

 1973

5120

0.2000

0.043

220

3

3

新西兰1974

4790

0.2500

0.058

278

3

3

意大利1975

4020

0.2510

0.045

181

1

1

荷兰 1973

4400

0.2400

0.078

343

2

2

西班牙1979

4620

0.2420

0.026

120

4

4

中国台湾 1985

4500

0.2900

0.051

228

4

4

中国1   2040

4000

0.2000

0.040

160

·

1

中国2   2040

4000

0.1910

0.050

200

·

1

中国3   2040

4000

0.1770

0.060

240

·

1

中国4   2040

4000

0.1630

0.070

280

·

1

中国5   2040

4000

0.1480

0.080

320

·

1

中国6   2040

4000

0.1340

0.090

360

·

1

注:表中“中国1”—“中国6”表示根据聚类分析得出的中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6种可能模式。

表5 聚类函数系数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Coefficients

类别

 1

2

3

4

人均GDP

  .768

.788

.836

.804

大率  441.749

415.427

403.196

420.849

公教费比

 46271.083

44522.670

39870.624

43260.153

人均公费

  -10.549

-10.110

-9.053

-9.853

(Constant)

-1697.246

-1778.581

-2011.184

-1842.530

Fisher's linear discriminant functions

从表4中可以看到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6种可能模式均属于第一类。根据表5费歇尔线性判别函数系数表,可得到第一类别的判别函数:

F1=0.768[*]X1+441.749*X2+46271.083[*]X3-10.549[*]X4-1697.246

根据该判别函数可分别算出第一类所有样品的判别得分:{韩国、阿根廷、捷克、意大利、中国1—中国6}={1712.8、1668.1、1718.0、1673.8、1624.1、1662.9、1697.4、1732.0、1766.1、1800.7},根据该判别得分可找出与中国最接近的一个国家,那么该国家的教育发展模式就可以作为我们国家在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时教育发展模式的一个参照物。Min{阿根廷与中国1—中国6的判别得分值之差的绝对值}=6.8,意大利对应值为10.9,捷克对应值为14,韩国对应值为15.4,阿根廷与中国最接近,但由于阿根廷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这项指标的值为3.4%,与上面的假设不相符合,即到2040年中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与意大利的情况最相似了。至此,可以看出,到2040年,当中国的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时,中国的主要发展指标的特征将接近意大利的情况,即大学生入学率将达到25.1%,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左右。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统计分析,当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时,2040年我国大学适龄(18-24岁)人口数将达到8000万左右[1],依据25.1%的大学生入学率,到2040年,我国每年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将达到500万余人,大学生在校规模将达到2000万余人。

1990年夏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由108万人增加至153万人,扩招45万人,增加41.7%,增加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在原有基础上扩招了7%,招生人数达到160余万,那么要达到2040年的500余万人,每年平均要扩招5-6%,而每扩招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多招1.6万余人。这样大比例的扩招无疑会给国民经济背上沉重的包袱,因为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实行收费,国家每年还要在每一个大学生身上投入一笔教育经费,如果投入少了,又会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

因此,如何实施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之跟得上“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步伐,既实现教育、经济的协调发展,又能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环境,特提出以下三点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性建议:

1.转变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所享有的特权,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方向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选择社会就业机会的自主性就更强,而高等教育种类、规模、内容也就日趋丰富多样。人们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获得文凭,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我开发,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

2.扩宽办学渠道。让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函授教育、社会与民间力量办学等多种开放教育形式并存,竞争发展,优胜劣汰,高等学校将进一步实施开放办学。这样就可以让它们分享普通高校的一部分生源,以缓解它们的招生压力。

3.大力发展现代远程网络教育,高度重视虚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更多人接受更广泛的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以实施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将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重要补充。目前,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已开办网络大学教育,深圳成立了有我国30我所著名大学参加的虚拟大学。可以预见,随着这些远程教育的发展,必将为更多人高效率地享受这些著名大学的教育资源提供更便捷的条件。

收稿日期:2001-06-15

标签:;  ;  ;  ;  ;  ;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国际比较研究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