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提要:通过分析武汉市现行菜市场专项规划编制模式,参考并总结国内外城市典型菜市场建设的宝贵经验,主要从“功能业态复合”、“配套设施提升”和“建筑设计指引”等方面作为思考方向,对提升武汉市菜市场专项规划编制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菜市场、编制模式、功能业态、配套设施、建筑设计
菜市场不仅是一个买菜的场所,也是一个城市里最接地气、最有人情味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人们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菜市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同样菜市场的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维护等也开始暴露出诸多弊端。
2011年8月商务部办公厅提出《关于做好2011年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的通知》(商办建函﹝2018﹞886号),其中的《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明确规定了菜市场选址、场内环境、建筑装修、设施设备、场内布局、市场管理等应达到的要求。
1现行武汉菜市场专项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思考
为了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武汉城市形象的提升,武汉市商务局和武汉市国土资源规划局于2015年特编制《武汉市标准化菜市场空间布局规划(2014—2020年)》。本文以武汉市为例,作为我国当前城市中菜市场规划编制的典型进行总结回顾。
1.1内容构成
《武汉市标准化菜市场空间布局规划(2014—2020年)》主要涉及标准化菜市场规划目标和体系、配置标准和规模、规划思路、布局策略分区、空间布局、规划实施机制六方面内容。
总结武汉市标准化菜市场规划编制,具有以下特征:
(1)体系构建:通过以大卖场生鲜部(15分钟服务圈级别)、标准化菜市场(10分钟服务圈级别)、社区蔬菜便民店(5分钟服务圈级别)为核心的三个服务层次,以果蔬超市、网上菜市场等为主的补充型菜市场,构建“三层次、多支撑”的菜市场体系。(2)布局策略:通过对现状菜市场进行综合评估,分为“保留、改造、调整”三种类型,形成“留、改、调、增”空间布局策略,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优化提升区、充实完善区、培育增长区”三个分区。(3)总体布局:按照500-800米(主城区500米,新城区800米)服务半径进行布局,服务人口1.5-3万人。测算至2020年,规划全市标准化菜市场共727个(中心城区377个,新城区、开发区和风景区350个)。其中保留类标准化菜市场共206个,改造类标准化菜市场共180个,调整类标准化菜市场共142个,新增类标准化菜市场共199个。(4)建设标准:单个标准化菜市场建筑面积控制在1500-20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一厅(交易大厅)、一室(检测室)、一卫(公共卫生间)、一场(公共停车场)、一房(信息管理和设备用房)、一区(小餐饮集中便民服务区)的“六个一”功能。(5)管理机制:通过分类型、分层次纳入规划管理,推进菜市场空间落实,通过政策引导、自己支持、企业帮扶等多种手段,采取新建、租赁和购买等多种途径,推进菜市场建设实施,并研究建立健全标准化菜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1.2思考
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菜市场的设施、功能和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菜市场的专项规划编制也应转变思维,本文尝试通过思考“菜从何来”“菜引谁来”“菜到哪去”等问题,探索满足不同需求的规划编制模式:
第一,“菜从何来”。目前蔬菜种植普遍集中在农村,部分直接运往菜市场进行交易,部分则先运至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再转运至大小型卖场进行交易,在菜市场的规划编制中,应充分考虑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对大小型卖场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菜市场需求。
第二,“菜引谁来”。大小菜市场,会吸引各类人群汇集。运输者的运输路线、运输车辆的停放、运输蔬菜的存放、运输蔬菜的多少;购买者自驾车的停放、公交出行是否易达等因素影响着规划编制中菜市场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规模等内容。
第三,“菜到哪去”。部分蔬菜被交易,部分则可能因质量、时间等问题必须被处理,规划编制中也应充分考虑垃圾收集点等设施的布局,与城市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结合。
总之,武汉市现行菜市场专项规划编制,在我国现阶段菜市场专项规划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可以作为共性进行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国内外城市的经验
纵观国内外城市中,包括加拿大圣劳伦斯市场(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佳食品市场",是著名的观光点)、布达佩斯中央大市场(由巴黎艾菲尔铁塔设计师设计,成为布达佩斯著名的“百年市场”)、马尔默大市场(由废弃货运中转站改造成了非常具有设计感的菜市场)、曼哈顿切尔西市场(由做饼干的工厂改造成文艺菜市场)、中国香港本湾市场(设置24小时新鲜水果自动贩卖机和全港首创的“i-Chicken”服务,集菜市场、餐厅、超市、创新社区等业态,成为香港又一大新地标)、北京三源里菜市场(北京最国际化的菜市场,被媒体称为“国家的窗口”)等多个菜市场,总结其特点与成就,主要从菜市场的“功能业态复合”、“配套设施提升”和“建筑设计指引”三个方面借鉴其经验。
3菜市场编制模式启示
3.1功能业态复合
加工就餐:现代市场不仅需要销售空间,也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进行生鲜代加工和干净舒适的现加工就餐空间,促进消费。
产品类别:菜市场除农副产品销售,还可以增售糕点、佐料、鲜花、餐具等周边产品,甚至售卖当地特色工艺品、季节性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从而扩大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空间: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或充分利用周边资源,配以亲子娱乐、休憩交流、手工艺展示、活动场地等多类公共活动空间,为人们提供多样的环境和别具一格的购物体验。
3.2配套设施提升
公共停车场:菜市场所在区域通常人流量较大,用地紧张,但也应综合考虑转运车辆、私家车以及非机动车等停车场地。可通过增加地下停车场地和利用周边停车场地两种方式,同时考虑停车场地与市场的可达性。
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布置应尽量结合菜市场主体,在提高卫生水平的同时,减少对周边的影响。
垃圾收集设施:为保持市场内部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可增加垃圾收集设施,改善通风环境,减少气味对市民的影响。
3.3建筑设计指引
文化价值的挖掘:国外大型市场很多建筑本身即为历史保护建筑。在更新和维护菜市场时,可挖掘菜市场文化价值,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通过市场可以认识当地特产、体会风土民情、感受市民生活水平与城市管理水平。
建筑外观的设计:菜市场建筑主要突出市场新鲜、干净的主题,通常采用明快的色彩,既能实现眼前一亮的效果,也能加强外观标识性,增加市场空间与街区空间的相互渗透。
公共空间的营造:保障农副产品销售空间的同时,应重视交往空间设计,使其重新成为城市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促进邻里关系,带动附加消费,形成城市活力地标。
4结语
武汉市现行菜市场专项规划的编制,对目前菜市场的规划布局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城市菜市场建设的亮点,总结既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城市实际情况,探索更为完善菜市场专项规划编制的新模式:基于不同人们需求的视角,思考“菜从何来”“菜引谁来”“菜到哪去”等问题,明确菜市场专项规划需要考虑的分类、布局、建设标准、管理体制等关键问题,并尝试从功能业态复合、配套设施提升和建筑设计指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当然也需要与其它专项规划之间配合协调。相信随着诸多城市菜市场专项规划编制的普及,菜市场专项规划编制也会更加完善,菜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能逐渐解决。
参考文献
[1]《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商务部2009)
[2]《武汉市标准化菜市场空间布局规划(2014-2020年)》
[3]丁宇.菜市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探析——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陈敏.活力公共空间打造——国外菜市场更新的启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胡忆东、成钢.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研究的若干思考与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09(7),166-177
论文作者:隗亚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菜市场论文; 武汉市论文; 规划编制论文; 城市论文; 设施论文; 布局论文; 专项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