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改革看创新思维的培养_数学论文

从课程改革看创新思维的培养_数学论文

立足课程改革,培养创新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改革论文,创新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修订版)》中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做了如下规定: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每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其中,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什么是数学的创新意识呢?初中数学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认为,数学是培养、训练、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科学。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一系列基础内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十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周密性、深刻性等等。因此,有人把数学等同于逻辑,以为数学就像逻辑一样,言必有据,滴水不漏,把严谨强调到了不适当的程度,从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创造、犯错误、丢弃和承认的认识过程。殊不知,数学思维虽强调逻辑思维,但也不排斥非逻辑思维的作用,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归纳思维、类比思维、观察实验等等。这些思维活动与方法更侧重于探索、猜想和发现,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同样,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来实现。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学生往往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反之,有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思路就会开阔,思维就会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如果没有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难见到成效的。

二、要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主动挖掘教材内容中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因素,认真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认识理解角度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华罗庚先生曾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所以,对于每一节课,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比证明过程更为重要。这种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模式,是数学教学中不该忽视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概括,又需要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师指导下学生的探究过程,新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再认识和再追求,对问题的再解决、再深入研究和再提出。应该说明的是,上述的“再”,不是简单地模仿重复,而是再创造的过程,由此来培养创新意识。

1.再发现: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索,某些知识在未学之前发现它。

2.再认识: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把学过的知识放在整体中去再认识。

3.再追求:通过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共同探讨,发现课本以外教师未讲授的知识。这种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研究发现其中的联系,并加以证明,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

接着,对有关的问题再解决、再深入研究和再提出。

1.再解决: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有些问题可以不按课本或教师提供的方法解决,而探求不同的方法。这种学生独立思考想到的解法,也是一种创新。

2.再深入研究:对于解决过的问题,可引导学生独立钻研,试着改变条件或减少条件,看问题是否可解,是否可得出新的结论,这种再深入研究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

3.再提出:在解决了现有问题之后,再研究现有的方法还能不能解决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解决,这就是一种创新。

因此,教师要努力地把教学过程设计成让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对独立地去发现与创新。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讨论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创造的方法是十分有益的,而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正体现在这种教学设计之中。

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应采用多种思维形式来进行。在解决与探索问题的时候,经常需要多种思维综合运用,交替进行。因此,采用多种思维形式进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试验、猜想的创新能力有着独到的作用,是不可多得的训练机会。虽然《教学大纲(修订版)》为降低难度将其删去,但笔者认为,只要有条件,还是应该进行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教学,其目的不在于因式分解本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观察——试验——猜想”这一创新思维的方法得到训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有机地渗透,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外研究,课上分组讨论,组间交流,最后由教师小结,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发现、提出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不提供统一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形成自己的问题,然后自己解决,在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

标签:;  ;  ;  ;  ;  

从课程改革看创新思维的培养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